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题的绘画疗法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导致了部分留守儿童因此出现情绪问题,心理弹性也随之降低。通过运用绘画疗法,对心理弹性低于平均值的广西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某男生小D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使小D的心理弹性高于平均值,缓解了小D的情绪问题,改善了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提高了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绘画疗法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广西留守儿童与其他地区的留守儿童相比,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在情绪情感、问题行为等方面[2]。生长环境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也不同。心理弹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即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3]。当留守儿童独自面对消极生活事件而不知所措时,引导其积极面对和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干预方法中,以绘画疗法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绘画治疗是让绘画者通过在画纸上绘画的一个创作过程,将烦乱的心绪、不愉快的感受转化为更为清晰、有趣的状态,逐渐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绪、情感释放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满足,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通过运用绘画疗法,对心理弹性低于平均值的广西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某男生小D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使小D的心理弹性高于平均值,缓解了他的情绪问题,改善了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提高了他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
在对广西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进行研究时,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4]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为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共5个维度。通过问卷星对9~16岁的579例广西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弹性水平测量,各因子的平均值为:目标专注为3.63、人际协助为3.07、家庭支持为2.98、情绪控制为3.09和积极认知3.96,其心理弹性平均值为3.2909[5]。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早,儿童留守时间越长,其心理弹性水平越低。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多,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6]。
2绘画疗法
笔者选择心理弹性低于平均值的广西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某男生小D作为绘画疗法的辅导对象,主要从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等3个方面来开展,希望能缓解小D情绪问题和心理弹性低等问题。为此,共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
2.1个案基本信息
小D,男,汉族,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在广东打工,一般在春节或节假日才回家,每年回家2~3次。小D平时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主要负责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少管教他们,小D和妹妹属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小D调皮好动,脾气暴躁,一言不合便与人争吵或打架,与父亲交谈时也仿佛在与人吵架一般。
2.2心理弹性测试
在正式开始绘画治疗前,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小D进行第1次心理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与广西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值进行了对比。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小D的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高于广西平均分,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总平均值都低于广西平均值。
2.3心理辅导过程
从心理弹性测试表中要看出:小D的心理弹性总平均值低于广西的总平均值,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等3个方面的平均值也低于广西的平均值,因此,所做的心理辅导主要针对这3个方面开展:①教会小D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②帮助小D学会与同学沟通的方式方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③帮助小D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提高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此次心理辅导的过程,共进行了6次绘画辅导,每次绘画前,先与小D进行沟通,确定绘画的主题,绘画完成后,再进行画面分析、交流和总结,最后,视存在的问题再确定下次的绘画主题。见表2。2.3.1第一次心理辅导——房树人:①绘画过程。小D先画树,再画房,一边画一边涂改,把画房子的地方都擦穿了,显得心烦意乱,突然表示不想画了。于是便问小D:“为什么突然不想画了?”通过交谈,了解到他的父母经常不在家,让他常有“家不像家”的感觉,而且,他的父亲经常责骂他成绩不好,脾气犟且暴躁,因此,他常常与父亲吵架。我让他好好地思考为什么父母要背井离乡?在思考和沟通的过程中,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换了一张白纸,又重新开始画起来,这次,他先画房子,再画树和人。②画面解读:整个画面以底边线下端作为基线,说明小D缺乏安全感,依赖性也比较强。整个房子被栅栏包围,房子门口有一条较长的弯曲小道,烟囱没有烟,说明小D防御性强,缺乏社交,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温暖[7]。树枝上有不连续的线条且树枝外部呈尖锐形,说明小D在感情上容易激动,性格易急躁冲动,具有攻击性。在小道上有一个正向外走的小人,憧憬着外面的世界。③画面交流:问小D:“能告诉我,门口这条小道通向哪里?道路上的小人向外走去哪里?”小D答道:“小道通向广州我爸妈工作的地方,小人是我。我想去我爸妈工作的地方,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交流后,建议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同时,也了解父母在这件事的实际想法。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的讨论与分析,了解了小D性格弱点的成因以及家庭关系的亲密度。他的问题在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尽管十分渴望家庭温暖,却无法与父母顺畅地沟通。之后,要求他在下一周里,留心自己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方式,让他多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及妹妹的事,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跟父母进行沟通交流。2.3.2第二次心理辅导——自画像:①绘画过程。绘画前,先对上周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小D明白哪些沟通是积极有效的沟通。然后布置小D画自画像,要求他画一个完整的自己。一开始,小D抓耳挠腮,面露难色,“怎么啦?”“我画不好,画成什么样都可以吗?”“可以啊。”打消他的顾虑后,他就开始认真地画起来,先画头部,再画身体,最后画四肢。②画面解读。自画像中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不协调,头部略大些,说明小D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在画头部时,先画眼睛、鼻子、嘴巴,再画轮廓,且嘴巴紧闭,说明小D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关注对方的表情变化、敏感而多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在画手的过程中,拳头紧握,说明小D潜意识中,有较强的敌意、冲动和攻击倾向。③画面交流。在问画面中的人物为什么嘴巴紧闭、拳头紧握时,小D说:“在学校中,大部分同学的父母都在身边,与他们共同话题不多,每当他们在背后讲我的坏话时,我就有打人的冲动,实在忍不住,有时也吵架或打架。”引导他寻找一些同学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从你父母哪听来的一些新鲜事,与他们分享,让他们觉得你见多识广,自然就愿意与你说话了。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了解到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友好,与人交流不畅,敏感多疑,具有攻击倾向。然后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协调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求他在下一周里,记录同学及家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不好的评价。2.3.3第三次心理辅导——一个令你气愤的人:①绘画过程。先与小D分析上周作业记录下来的评价,引导他如何对待流言蜚语,然后布置他画一个令他气愤的人。小D先画了两笔浓黑的眉毛,再在眉毛下画两只小眼睛,接着画上一个大嘴巴,还在嘴巴上画出两支獠牙,然后突然就在上面打了一个叉,接着就随手涂黑了。忙问他:“画的是谁?”“经常在班上说我坏话的人,恨死他了。”“那就应该把他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小D沉默了一阵子,换了一张纸,重新画了起来。②画面解读。画面中的人物位居中间且占图幅较大,人物的嘴巴上方有一连串的小圆圈,暗指在小D的心里,这个人物在生活中比较大嘴巴,喜欢讲坏话。画面人物的眼睛向一边斜视,说明小D比较关注这个人,比较在意这个人所说的话,而且小D对这个人比较厌恶。③画面交流。问小D:“如果你想对画面上的这个同学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叫他闭嘴!”“如果你想对他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在他的嘴上贴封条。”然后他一拳打在这张画上。让他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用“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句俗语,让他明白在生活中被人说坏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建议:找个机会和他沟通一下,了解说坏话的原因,消除误会,建立友好的关系。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引导他说出令他气愤的人,找到他产生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帮助他把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引导他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要求他拿出上周记录下来的不好评价,逐条念出声音,每当情绪激动时,进行深呼吸调理,每次调理进行深呼吸10次左右,同时想想自己比他人优越的地方。2.3.4第四次心理辅导——周末的篮球比赛:①绘画过程。先检查小D面对流言蜚语时,是否能控制住情绪,如若不能,再加强练习,直到能控制情绪为止。小D喜欢篮球运动,绘画主题:周末篮球比赛。当问到说你坏话的同学可以参加时,他面露怒色,眼露凶光。让他做深呼吸后,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表扬他后,开始绘画,当画到双方队员抢球时,问我是否可以画简笔画,同意后,他继续画画了。②画面解读。篮球比赛的画面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画面比较大,说明小D比较强调自我存在感。在球场上,各队友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说明小D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③画面交流。问小D:“在篮球比赛中,你一般打前锋、中锋还是后卫?”“投篮命中率比较低,一般打后卫。”通过与他交流后卫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前锋投篮的命中率等问题,让他明白集体讨论战术的重要性,以及打球不能打英雄球,团员之间力鼎合作才能赢的道理。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篮球比赛的画面交流,特别是提出了“如何才能提高投篮命中率”这一问题,引导他思考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然后,要求他在下一周里,思考融入班集体的方法(除打球之外)、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方法,并观察记录班上人缘好的同学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2.3.5第五次心理辅导——假期全家游:①绘画过程。先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并与小D分析:在与同学相处的所有方式方法中,哪些可以适用于与家人相处。分析结束后,被问到为什么被父亲责骂时,他满脸的恨意和怨气,脸色很难看。做深呼吸,情绪平复后,让他思考被责骂的原因以及进行自我反省。根据小D的愿望,绘画的主题: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全家游。小D征得我的同意,画动物时可以采用简笔画,就去画画了。②画面解读。画面有各种各样动物,画面左边缘与画纸相切,说明小D想去动物园游玩,但对想去旅游之事感到不安,渴望得到支持。画面人物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说明小D感到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有疏离感[8]。③画面交流。询问小D:“为什么想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因为我父母在广州打工,听说哪里有很多动物我们广西没有。”“为什么画面中的人物离得这么远,而不是手拉手一起去看动物?”“虽然我很想,但我不敢向父亲提出来,我们家经济不富裕。”“你能体谅父母的不易,确实很好。但是,如果你不向父母提出你的想法,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呢?”建议小D找个合适的机会,向父母提出这一要求。④小结。通过与小D交流全家游的画面,引导小D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要求小D经常向父母汇报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建议他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话2~4次,以此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获得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最后,要求小D在下一周内,思考如何就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游玩一事与父母进行沟通,可以提前列好沟通的要点,争取得到父母的支持,全家一起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旅游。2.3.6第六次心理辅导——房树人:①绘画过程。点评与父母沟通的要点,然后让小D总结在情绪控制、与人相处两个方面的收获。当被问:遇到讲你坏话的同学、被父亲责骂、别人用言语刺激到你,你会如何做时,小D认为他已经学会了情绪调理的方法,会把心头的怒火慢慢压下去,也能理解同学的一些做法、父母的初衷,会处理好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布置绘画的主题:房树人。小D思考了一会儿,拿起笔,开始画起来,绘画完毕,一幅构图合理,画面清晰,气氛祥和的画面呈现在我的面前。②画面解读。画面大小远近适中,在家门口的小道上有两个手拉手的人,在树下的桌子上,有两个人在下棋。房子、树、人物描绘良好,场景显得比较自然、协调,说明小D当下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情绪问题也得到了改善。③画面交流。问小D:“画面中小道上的两个人是谁?”“是我与爸爸,爸爸已经答应假期抽空带我和妹妹,全家一起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去旅游,让我和妹妹看长颈鹿、考拉、大熊猫。”这回答说明小D与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在树下桌子上下棋的两个人又是谁?”“是我与同学,这个同学是班级讨论会中结识的,我邀请他到我家下棋。”这回答说明小D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④小结。通过与小D进行画面交流以及前后两次房树人绘画的对比,发现小D能够与同学、父母和谐相处了,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情绪问题也大大缓解了。
3绘画疗法的效果
运用绘画疗法,对小D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后,再进行第2次心理弹性的测试,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对比。见表3。从前后两次心理弹性测试结果可看出: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关系都高于广西留守儿童的平均分且增量都比较大,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总平均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绘画疗法,小D的情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心理弹性也有所提高。在绘画疗法结束一个月后,对小D进行了回访。回访当天,小D正在学校篮球场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因赢了球而欢呼雀跃,从小D兴高采烈地与同学交流的情景来看,小D与同学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对小D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同学均表示小D的脾气改变了很多,变得容易相处了。
4使用绘画疗法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应事先与绘画者沟通,选择绘画者擅长的内容进行,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在绘画过程中,如发现与常态绘画不一样的画面时,应该仔细观察与跟踪,以便找出问题所在。在进行画面交流与分析的过程中,注意区分各年龄段绘画的特点[9],以便正确判断绘画中呈现出的心理问题,灵活运用绘画疗法进行心理辅导。
作者:胡白薇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