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发展动态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发展动态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发展动态浅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趋势与热点。方法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选取中国知网收录的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主题相关420篇文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高频词分析、关键词聚类据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7月17日,研究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期刊共723篇,从文献发文量来看,文献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8年为鼎盛时期,总发文量232篇,占2006~2020年研究文献总数达55.23%;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围绕“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等几个研究热点展开;从关键词聚类图谱来看,主要有10个聚类群,分别是#0留守儿童、#1社会支持、#2农村留守儿童、#3主观幸福感、#5孤独感、#6心理健康、#7留守儿童问题、#8社会支持系统、#9社会支持网络、#10学习投入。结论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将来应细化研究对象、强化研究机构合作以及关注社会工作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CiteSpace;问卷编制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我国现有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过亿,其中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不少于千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1]。儿童是建设第二个百年最有力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至少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2]。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下,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模块。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社会支持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Homes和Rach于1967年首次提出。此概念被大量引用到心理、医学、教育等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者定义社会持以及其测量方法不同。目前较为常用的测量方式是采用肖水源[3-4]编制的问卷,将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本文以“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为主题进行搜索,选取中国知网(CNKI)截止2021年7月17日420篇期刊,采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留守儿童”并“社会支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到文献723篇。对文献摘要进行阅读依据以下3个标准,排除不符合的文献:①重复文献;②研究对象不是留守儿童;③报纸、资讯等文章,最终获取了420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纳入标准:①文献以“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为主题词进行检索;②文献来源为:期刊和硕士论文,以“refwork”格式导出。

1.2方法

通过对数据库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搜索筛选出420篇文献,①使用Excel软件对研究者发文量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②使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的高频词和中心度分析、聚类分析。

2结果

2.1发文量分析

自2006年~2020年,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发文量与时间关系图见图1。从文献发文量来看,文献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8年为鼎盛时期,总发文量232篇,占2006~2020年研究文献总数达55.23%。由图1可将研究发文量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起始阶段、鼎盛阶段和衰微阶段。2.1.1起始阶段:2006~2013年,随着现实的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多,《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开始关注与报道有关留守儿童问题[5]。2004年《教育研究》杂志刊发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5月全国妇联等13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留守儿童大行动的通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刺激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增多,研究文献数占2006~2020年研究文献总数32.85%。2.1.2鼎盛阶段:2014~2018年,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2016年2月《意见》出台。在这一阶段,在国家大力推进留守儿童政策的同时留守儿童受伤害事件也频繁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2015~2018年,相关文献数量急剧增长,研究文献数占2006~2020年研究文献总数48.09%。2.1.3衰微阶段:2019~2020年,2020年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留守儿童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研究文献数量减少,占2006~2020年研究文献总数11.90%。

2.2关键词的高频词分析

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可通过高出现频率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来确定。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和连接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节点的词语,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内容和节点的重要程度[6-7]。2006~2020年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高频词分析前20名见表1。从高频词出现的年份上看,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关键词研究主要集中于2006~2007年,即社会支持研究的起始阶段。从高频词内容上看,一方面高频词是与我们搜索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高频词从以下几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研究:(1)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农村人口”“江西徽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反映了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是脱贫攻坚前农村独有的现象。(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相关心理变量。高频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显示社会支持在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可以具体到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多个方面。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①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社会支持越强,其孤独感越少,越能主观上感受到幸福[8]。社会支持越少越容易产生“问题行为”。②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间起到作用的变量:“应对方式”“心理韧性”等。(3)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进行干预涉及的内容:“教育服务”“社会工作”等。

2.3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的相似性进行聚合与分类的过程,关键词聚类能够把相似的知识点聚合成群,即该领域的热点主题。每一个聚类代表此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聚类标签中含有的关键词为该研究领域热点前沿方向[9]。为进一步观察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了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绘制2006~2020年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2。其中,Q=0.548(>0.3),S=0.876(>0.7),说明此聚类视图效果较好,信度较高,具有较强参考性。从关键词聚类图谱来看,主要有10个聚类群,分别是#0留守儿童、#1社会支持、#2农村留守儿童、#3主观幸福感、#5孤独感、#6心理健康、#7留守儿童问题、#8社会支持系统、#9社会支持网络、#10学习投入。①#0#2#7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也得到了密切关注。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是容易受到忽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10]。②#1#8#9社会支持: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一定的社会网络对社会弱势群体所进行的、无偿的物质和精神帮助行为的总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既要有家庭和学校的关爱,也要有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11]。③#3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对那些处于亲子亲情缺失状态之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经历消极情绪的困扰(包括孤独、焦虑、抑郁等)和生活满意度水平下降等情况[12]。④#5孤独感:在社交心理维度上,父母外出务工会使留守儿童出现自我孤独感和社交回避的概率分别提高10.63%、10.96%。与父亲相比,母亲外出务工更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自我孤独感。留守儿童年龄越小,产生自我孤独感的概率越高[13-14]。⑤#6心理健康: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而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处于儿童期的农村留守儿童,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心理发展不完整,进而产生各种的心理健康问题[15]。⑥#10学习投入: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的、充满积极情绪的状态。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生学习任务增多,学习方式转变较大[16]。

3总结与启示

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及讨论,自2006年起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虽然发展速率不同,但总体上一直保持一定的热度。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解决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各研究人员及相关研究机构今后应持续跟进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从现有数据以及文献分析来看,我国将来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如下。

3.1研究对象上:进一步细化“留守儿童”分类、建立档案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工作开展,政府以及非政府公益组织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许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回村发展,许多村民从村里迁移到城市去。留守儿童面临着变化的环境和情况,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例如研究留守儿童中“寄宿制儿童”“家庭迁移经历”“家庭亲密度缺乏儿童”儿童等目前李洪梅、吴一超等学者[17-18]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3.2研究机构上:加强彼此合作

根据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高频词分析结果可看出,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关键研究热点不够集中,为更好促进我国关于留守处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要加强该领域著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意识,充分运用各智慧,破除学术堡垒,使更多人关注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问题。

3.3研究内容上:关注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是2011年出现的关键词高频词。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网络”等均为较大的聚类。说明社会工作是将来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客观、主观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上有效的提升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是值得学者们思考的问题。综上所述,本研究仅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对该领域以英文的研究及国外研究动态并未涉及,但直观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趋势。

作者:韩启福 石怡 赵玲艳 黄上峰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