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留守儿童关爱模式维度研究及路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留守儿童关爱模式维度研究及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留守儿童关爱模式维度研究及路径分析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本文在教育管理领域,基于经济和政策视角,融合依恋理论等积极心理学要素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研究。分析出“校中有家”,“自我修复”,“灵动生命”的可行性教育关爱模式。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模式;依恋理论;心理复原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和升级,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加,农村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也因此出现了无法随迁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监护人长时间缺位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身心发展都易遭遇风险性因素。基于经济和政策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模式和实践路径探究,有利于促进教育的起点公平,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1法规政策导向

1.1相关法规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地政府资源以及社区力量等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支持。2020年10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监护职能,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提供了更精细的制度支持。1.2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在以往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型经济社会政策视角。此政策强调将社会投资侧重于产出型的领域,关注家庭稳固力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并强调尽可能缩小经济因素在单位结构发展中的阻碍力,关注发展公平。这与政府和教育部门关爱留守儿童,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中的困难有着耦合之处。

2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性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群体同所有儿童群体一样,在成长发展的过程总都会遇到一些风险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化情况、教育发展程度、学校适应性、人际交往关系、人身安全等方面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1发生疾病和意外事故

监护者应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其人身安全负责。当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直接引导和看护时,可能会发生一些本可避免的疾病以及意外事故。同时,留守儿童的饮食健康安全更易受到侵害。饮食习惯的建立,摄入的食物营养均衡与否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

2.2自身心理健康风险

由于前额叶发展水平不完全,情绪剧烈波动是儿童在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压力性的事件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所要面临的阻碍。在遇到阻碍时儿童会转向亲密者求助,留守儿童在父母远离身边的情况下会缺少这种求助的途径。当无法处理这些压力时一部分儿童极易出现焦虑无助的情况,进入到挫折情境中。自我机制应对失效时会出现逃避和社会化失败的情况,部分学生会出现压抑、退缩、消极无助等情况。表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淡漠,部分学生进而可能会走向极端的情境,例如出现逃学、校园欺凌等状况。

2.3人际交往风险

班杜拉的心理发展观表示儿童的行为会通过观察获得,儿童的个性发展也会通过对成人的无意识地模仿来进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引导和示范,留守儿童只能将观察和模仿投向隔代长辈或是伙伴。如果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者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也比较陈旧落后,就会导致粗暴或者是放养式的教育。如果留守儿童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出现行为问题而没有被监护者及时发现和纠正,则容易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一旦被贴上标签,那么个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自我认同感低,自尊感低,信念支持系统被破坏等,不利于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3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及实施路径探究

3.1基于依恋理论的“校中有家”关爱模式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在一系列亲子分离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恋理论。依恋是儿童在早期与父母或者替代抚养者建立起来的稳固的情感连接,能够在个体自身感受到威胁或者压力的情况下向外界发出信号。良好的依恋可以促进留守儿童有效的解决和面对压力。在面对与家长的亲子分离焦虑时,可以用依恋代偿的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扩大依恋的范围,将依恋扩展到亲密伙伴和敬爱的师长身上。3.1.1学校和政府保障饮食安全。饮食习惯的建立,摄入的食物营养均衡与否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普及健康卫生饮食知识。不仅吃饱,更要吃好,这是“阳光午餐”计划一直以来的要求和实施措施。学校在保障留守儿童的饮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日三餐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当地执法部门也要严格监督学校周边是否售卖有害儿童健康的零食,联合卫生组织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保障留守儿童的饮食和卫生安全。3.1.2保证留守儿童每日体育活动量。体育的开展能够帮助留守学生养成正确的强身健体的知识,“健康中国”计划也要求保证好体育课的开课质量。在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体育教师师资薄弱,体育教师意识淡薄,体育教师地位低等不利于体育课开展的现象。首先,当地政府根据要合理分配体育教师资源,提高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资金的投入,为农村体育教师提供更多地进修机会,多吸纳高素质专业体育人才。其次,学校层面更要保证落实体育课的开课情况,引进校园足球等趣味体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身体素质发展,为个体的生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1.3促进留守儿童父母工作流通。发展型社会政策鼓励和重视构建有利于创业或者工作的外部环境。因此,若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在经济上或者政策上支持,为留守儿童父母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旅游业或者其他产业,创造岗位,吸纳当地劳动力和人才。那么,就会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长期缺位的问题。学校生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占有很大比例的生活方式,若父母在身边或者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则会为儿童提高更多的依恋感和安全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学校大家庭中去。

3.2复原力视角下的“自我修复”关爱模式

研究者发现同样在生活在危机环境中的个体,如果有一部分有较高的复原力则该部分则表现为适应性良好的结果,在困境中的“苔花”依旧也能绽放的很绚烂。心理复原力是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通过发现和发展个体内在的美德和生命力,激发个体积向上的潜能而发挥作用,有利于帮助个体完成内在的对人生目标和幸福的追求。在个体发展中,自我能动性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留守儿童的复原力产生和发展的研究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模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帮助更多的“苔花”绽放如“牡丹”。3.2.1学校教师的直接关爱学校生活中教师是于留守儿童直接发生互动关系的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本身要承担起实施好,引导好关爱的责任来。一些专门的心理教师会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团体活动来向留守儿童传达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归因的方法,提高自我概念水平,发展自己的心理复原力和抗挫折的能力。3.2.2开展团体活动团体活动是获得社会支持的一种群体活动方式,能为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例如,在红色革命老区,通过参观战役纪念馆展览馆,经过集体讲解、学生演讲等活动来体悟和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政府和学校要密切配合,为学校团体游学和社团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2.3学校及社区配套心理咨询服务留守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或者自身的支持力会发生变化,保护性因素有时会被风险性因素超越,那么心理咨询对于处于发展中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不仅是学校开设心理课程,有关部门应积极联系专业人士,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配套的心理咨询支持服务。

3.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自我实现”关爱模式

在开展了“校中有家”,“自我修复”的教育关爱模式,使留守儿童获得了归属感的基础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要帮助留守儿童来进行自我实现。在自我生成和自我疗愈的基础之上,帮助留守儿童去追求更高的发展质量,并使人生获得更高的实现。3.3.1人本主义理念下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在个人应对失误的自身的经验,自身反省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馈中逐渐形成的。包括态度价值观,情感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和习惯等。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儿童,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而表现出更好地适应功能以及更高的社会化的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谁”,“你是谁”等相互评价活动,通过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对比,使留守儿童认识到自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个体,不能因为自己一个方面的不如意就否定自己整个人生的发展。3.3.2找到生成积极情绪的途径。积极情绪能够有效地调节痛苦的体验和灾难化的心理,并且会对于健康的结果有贡献性。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能够在他们面对分离焦虑时,以及在遇到其他难以解决的前景或困境时帮助他们表现良好。积极情绪会带来专注力较高,果断等的表现。教育的过程中,要跟留守学生着重强调积极情绪的作用,这些情绪可以在行为训练中获得。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定时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找到并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好和倾诉的习惯等,这些都有利于积极情绪的生成。3.3.3建立强大的信念支持系统。个体对事物的解释风格是由其信念系统决定的,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会决定和影响个体对于行为的反应模式。在德育课程中学习正面思考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优秀楷模的力量明白信念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在学科教学也可以相机开展关于信念生成的教育,例如在语文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进而生成顽强的信念系统。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自我实现的途径是不同的,这也是尊重了儿童的差异性,符合教育理念的。有的留守儿童在音乐舞蹈方面有天赋,有的孩子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但是由于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这些特长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很多平凡人带来了展示自己的渠道,这提醒当地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要利用好网络多媒体等途径,做好引导和帮助,给需要自我实现的孩子更多的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符合教育公平的体现,使得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发展的红利。

作者:李俊慧 单位:黑龙江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