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的审辩思维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审辩思维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的审辩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审辩性思维也称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增加历史洞察力”“注重探究性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批判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受到阻碍,很多教师只是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但是并没有实质上的改革。所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审辩性思维的培养,审辩性思维对于学生有哪些益处都是需要教师在工作中逐渐探究和挖掘的。下文是笔者对于审辩性思维培养的一点小策略,希望对新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审辩思维;策略研究

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虽然课改在不断的推进,但是高中历史课堂上的陈旧的教育观仍然在继续,“本本主义”依然活跃在课堂上。教师上课所讲述的内容,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权威,这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可能的。高中生正处在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当面对这些“权威”时,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即使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也会被教师戴上“错误”的帽子。可见,这种教育方式具有很多的危害性。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以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将所谓的“权威”置之度外,自由、平等、民主的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不应该拥有全部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不同的看法,不至于让所有的学生都被同化,推动学生敢于对一些存在质疑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不再是在教师的影响下看待历史史实,而是通过自己的眼光对其思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主动的条件下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还在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从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探究提出问题。“在可疑而不疑者,不善学,学则须疑”[2]。很多教师都认为历史是不能有自己的见解的,因为都是历史的史实。但是对于这些历史史实的见解又何尝不是教师或者书本作者对于史实的理解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质疑,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不唯书、不唯上,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补充或者纠正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辩论中相互启发,这也是审辩思维培养的重点。只有当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批判性思维和观点采择,他们才能真正地学会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比如:在最近的以此历史课本的修正中,将抗日战争已经由“八年抗战”的说法变成“十四年抗战”。当学生刚开始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并不知道原来是八年抗战,但是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变化,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历史教材对于新旧的不同的说法以及不同版本教材上对于同样事件的不同说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其中更改的原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就会发现,原来的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到1945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这中间是八年时间。更改后的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结束,中间经历14年的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授14年抗战,而对于为什么是十四年,学生就一无所知。教师通过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掌握对于史实的观点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2.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在课前课中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提前备课,为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紧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存在弊端,只有在教师设置的讨论的知识点上,学生有机会进行讨论。而且对于整堂课来讲,没有太多的机会能让学生参与讨论。大多数的时间还是教师讲学生听。对于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存在很大的限制。所以,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提高课前课上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思考,有针对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首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及时的反馈给教师。这样在教师备课中,就能准确的把握在课堂上应该主要为学生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他们觉得有不同意见的地方打上标注。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到一个知识点时,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学生讨论其意见的正确与否,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其讨论结果,还可以由学生参与教学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在不同版本的书上寻找不同的观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辩论赛,从多方面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和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把逻辑的理性与生命的激情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在课改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更应该主动的探索教学中高效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勇于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参与奠定基础,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6,(1).

[2]邹顺宏.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7,(1).

作者:王华荣 单位:广东省开平市开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