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重视对知识的孤立性、单独性、片面性阐释,忽略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忽略了单元学习主题的联合,忽略了深度学习目标的完成、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持续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如何开展历史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概念,顾名思义,深度学习是指建立在对事物内在的固有联系与对基本结构的认识体验基础上的学习体验过程,它强调知识间的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是在对知识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是在对知识深度挖掘、理解的基础上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1]。在深层学习体验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强烈的兴趣和动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去,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往往采取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调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僵化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学习方法单一,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很难融入具体学习实践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越低,其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差。
(二)知识点状呈现,片面性强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间的整体性、关联性的引导较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一知半解,很难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三)重知识、轻实践,难以深入理解知识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建立在学生的具体行动实践基础上,在学生认知体验的过程中展开教学。但是在传统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为了赶进度,将大量知识融入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接纳时间有限,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展开。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很难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学习效果普遍不高。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培养深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历史学习中,学生会主动地在认知结构中搜索与本节课知识点、概念、内容等相似的知识,并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系统的、条理性的规律,在对历史知识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2]。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深度学习建立在对新旧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条件,将有联系的、系统的知识、规律等学习内容以丰富的形态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在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在已有经验的带动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土地对农民的独特意义和作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机械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农民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新时代的农民已经实现了生产、收获、劳作一体化,相较于过去的农业生产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现代农业发展图景,引导学生对现代农业制度形成有效的认识体验,同时结合以往知识中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等,在纵向对比中引导学生形成对土地政策的形象生动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与封建时代的土地政策做比较,在具体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社会意识形态不同,造成政策实施原因、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的结果走向不同,通过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的对比图,让学生对历史上的土地政策形成丰富认识。让学生明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土地政策,才是站在人民的利益角度来颁布的。
(三)利用热门话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通信设备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热门话题对学生而言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因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足够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放松学生紧张压抑的心理,让学生从思维束缚中挣脱出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索求知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时,社会经济关系到人们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而最近流行的话题当属《延禧宫略》和《如懿传》这两部清朝宫廷剧。这两部电视剧都是展现清朝乾隆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延禧宫略》提到清朝历史中“一耳三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评价该作品是一部真正的良心作品,无论是服装颜色、人物造型,还是细节设置等都非常契合清朝时期的历史。学生在生活中对热门电视剧并不陌生,在学生们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的驱动下,学生将对与乾隆时期密切相关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展开学习,在有效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历史知识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繁杂的历史知识通过层层隶属的枝干关系表述出来,形成具有形象性和逻辑性的图像。在图像中通过关键词、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在充分利用左右脑机能的基础上,利用记忆、阅读、思维规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3]。例如,在学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开展学习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填空补充思维导图,形成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形象生动的认识,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并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中,“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包括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结合各主要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成因、发展方向等展开构图,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由点到面的理解,形成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形象生动的认识,在积极的思维体验中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五)重视活动体验,促进学生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学习过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的有效参与。历史学习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善于开动脑筋,调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4]。而学习活动的开展是有效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开展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多元化的认识体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九一八”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将学习内容统分为三个单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签,开展剧本编写、细节商榷、编排演绎等。同时,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通过竞赛,一方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实践中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摆脱了学习的单调性和乏味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对学习对象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基础上的,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具体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何丽婷.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历史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94-95.
[2]汤晓珊.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22+35.
[3]沈志伟.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96-97.
[4]王福华.初中历史修订版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4):47-48.
作者:张生珉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