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培养

摘要: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记的史实很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掌握历史知识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知识记忆,如情景教学法,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习热情;在进行知识点归纳时,可利用特殊记忆法,如特定年代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知识结构记忆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教学;方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知识记忆

(一)情景教学法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适当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历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实战模拟的教学过程:了解了三国时期的两次主要战争,先讲述官渡之战,然后课堂模拟赤壁之战的情景,这时,多媒体播放三国时长江中下游地形图,公元208年,曹操带了对外号称的80万大军(实际大约20万)南下,诸葛亮向孙权提出,曹操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曹军士兵来自北方,善于在马上作战,水上的战斗力就差了,长途跋涉而来,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的较多。然后8个同学一组,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给出不同的作战方案,点评优劣。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学生非常喜欢,大家讨论热情,人人都好像成了带兵打仗的将军,都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课堂讨论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反映,对这节课内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不宜过多,通过精心设计,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就脱离了基本的教学主题,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二)教学中加强历史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结合国内外当代和古代的发展形势,例如,讲到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初期,国家弱小,是七国中综合实力最弱的,秦孝公决心让国家变得强大,力图改革,于是下令招纳贤才,当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入秦,废除秦的旧制度,并提出了“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实行郡县制和实行连坐之法”等变法发展的策略,让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目的是让国家变得强大,实现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的也符合秦国多数人的利益。联系现实,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并逐步实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开放格局。当前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重大举措。因此,历史教学要贴近事实、贴近内容、贴近生活,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三)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老师除了要认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应尽量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历史事件有它自己的特点,很多历史故事不管结局是好还是坏,都对初中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比如,在讲授“洋务运动”时,学生能学习到的内容只是“洋务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等,需要学生一个个去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课上讲,下面学生兴趣不大。这也让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事件就是这样,枯燥无趣,教师可以针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运动派别、推进过程、主要方面、运动结局、相关评价、历史影响、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讲解一些小故事,也可以通过教室中的投影仪播放视频短片或动画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历史事件场景。如此,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学生也愿意主动、自觉地了解历史知识,学会辩证地看待史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利用特殊记忆法

(一)特定年代记忆法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时间,在复习时,以时间为线索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一些特定年代的历史事件编在一起,所谓特定年代表现为年代间隔相等,如: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在1915年,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年,爆发于1919年,每个事件相差2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等,每个事件相差1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是公元前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是公元后476年,西欧跟我国相差近1000年;世界近代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差200年。另外一种是多变之年代,如:1861年中外发生的主要大事有: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推动“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等。又如1927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共产党独立领导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召开。

(二)归纳记忆法

历史事件虽多,但都可以按类归纳并记忆。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均可归类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来记忆。还有农民战争的口号,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政策,世界史中的战役战争等。从这些同类事件中找相似之处,区分它们的细枝末节,印象深刻,容易将一些知识相同,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归纳起来。如中国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创立太平道,用宗教拉拢人心;唐朝后期黄巢起义:流动作战,避实攻虚;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税”口号,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如,同样是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其手段和方法不同,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管理行政事务;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同样是巩固思想统治,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却相反,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浓缩记忆法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浓缩记忆法,就是在上新课前,利用较短的时间,将本课的重要基础知识按事件性质、内容、人物、年代、发展过程、结果影响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使难记忆的内容条理化。用浓缩记忆法记《南京条约》内容: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如《马关条约》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也可以通过数字把书本内容浓缩提炼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以浓缩为“一面旗子,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如“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概况”浓缩为“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个城市,四条河段,五大水系,六个省份”。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课浓缩四三二一来记忆,即:四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条主线——近代中国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四)知识结构记忆法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所有的历史知识。有必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此法适用于单元复习、系统复习等。复习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记忆一定要分章节,画历史知识结构树,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看完每章每节,把书合起来回记一遍,边看边圈点批注,看书时手脑并用,实在回忆不起来,再把书打开看看,这样反复几次,很快就把要记的内容记住了,比起只顾往前看的复习方法,效果要好得多。如辛亥革命的记忆,学生学习时,可将大标题分为两个阶段,以中华民国成立为界,第一个大标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建立共和国进行的斗争,主要包括组织、思想和军事三方面的斗争。第二个大标题是革命派为保卫共和制的原则所做的斗争,主要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如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首先主要表现在农业上、手工业上、商业上,然后具体细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再如复习中国近代史时,首先帮助学生回忆西方列强是如何侵略我国的。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然后回忆中国人民又是如何反抗,三次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后回忆,面临亡国灭种危险,中国人民又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样先记大标题内容,后记具体史实,逐渐深入也就记住了。

三、结论

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努力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在课堂教学和知识归纳中找到有效的方法,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在记忆中明理,教师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这样才能让初中历史教学生动有效,为社会培养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和有个性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华艳,王军英,于小倩.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1).

[2]屈杨杨,梁娇娇,白明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

[3]朱淑辉.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8,(27).

[4]刘彩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J].教师,2015,(35).

[5]陈红.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文理导航,2016,(9).

作者:马福霞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