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可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和历史高效课堂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情境、发展第二教学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我国现已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并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针对高中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是将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首先,由新课程改革可知,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历史学科素养,最终提升情感体验以及家国情怀,树立终身发展理念。[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其次,在现代教育中,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等有限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便利。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更加灵活、丰富的课堂,可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满足社会对高中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及具备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最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互动探究通常建立在已形成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之上,只有贴近生活的互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所倡导的自主发展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满足历史高效课堂需求现阶段,历史教师能够紧随教育发展的形势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创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但实践发现,部分教师只能短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原因是该部分历史教师仅仅是高效课堂模式的践行者,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长此以往,课堂逐渐失去原有的活力,仍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层面上。因此,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因为历史学科的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距离感,长时间的被动式学习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排斥心理。兴趣源于需求,需求可包括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2]因此,兴趣作为一种精神需求,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无形动力。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能够避免功利化教学的弊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可知,制定历史教学目标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重视教学目标生活化设计,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理念中。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侧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为例,该节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设置生活化知识能力目标与情感价值目标。首先,设置生活化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历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并通过学习提升生活能力。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指引学生形成知识迁徙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如在实际教学中,可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归纳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从现实角度思考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了解近代前期饮食与服饰等对当下生活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比较历史的变迁和目前我国的物质生活,培养学生面对现实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根据目标设置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生活化问题,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上述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由表及里,层层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与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设计具有生活化的情感价值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致力于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可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联系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使学生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纵向联系近代历史发生的事件与当代中国的成就,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为追求进步而不断努力奋斗;(3)通过讲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制订如上教学目标,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说,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体现,[3]是指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用于观察与分析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背诵并记忆历史年代表、历史地图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新时代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中“重现”历史事件。首先,创设生活化问题探究情境。有效学习的开始是学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不同时间与空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的目的。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章节教学中的“陶瓷业成就”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教学重点设置为使学生全面了解瓷器的发展历史以及唐宋时期的五大名窑。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陶罐与瓷瓶的图片,通过提问方式请学生分辨“陶”与“瓷”。随后请学生回答由陶发展到瓷,过渡阶段是哪一个历史时期。此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得出“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这个准确答案。教师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不仅为学生带来陶与瓷的直观感受,而且两个层次递进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其次,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创新意识突破传统教学思维,运用有效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古代希腊中的商人、农民、航海家、思想家四个角色。学生需预习各个角色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以抽签的形式随机安排扮演角色,根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教师提问扮演农民的学生“将会选择何种植物进行种植”,提问扮演商人的学生“选择出售哪一种或哪几种商品”,提问扮演航海家的学生“面对希腊所处的大环境,将如何做”,提问扮演思想家的学生“如果生活在希腊,将会倡导何种思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地思考,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所学历史知识,并有效进行知识迁移,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价值,培养时空观念。
(三)发展生活中的第二教学课堂学校的教室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场所,[4]但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生活化教学理念倡导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可以将历史教学融入生活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首先,使学生明确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搜集史料,通过查找学习资料开阔视野。如若学校的图书馆规模以及图书无法满足需求,学生可充分运用网络引擎搜索资料,将“电子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作为生活中的第二教学课堂。其次,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统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并搜集历史资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回想所学历史知识,加深了解,培养史料实证能力。此外,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与家乡历史有关的博物馆,可深化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践证明,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博物馆也可作为学生丰富历史知识的第二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增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实践中基于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历史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西莲.在课程实施中培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教学教研活动课反思[J].名师在线,2020(6):41-42.
[2]孙欣宇.高中历史教学视频资源库的实践开发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2):141-142.
[3]郭容丞.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11.
[4]王先红.刍议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4):102-103.
作者:段光宇 单位: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