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SPOC模式在历史类教学课程中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历史类课程多以“传统”“保守”等著称。即便如此,历史类课程也可紧跟时代步伐,尝试采取spoc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教学空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历史类课程实现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SPOC;历史类课程;教学反馈;学生本位
一、概述
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近年来兴起与流行的SPOC教学为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自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率先提出和使用以来,迅速风靡美国大学。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众多顶尖名校都进行SPOC课程教学的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也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关注。从渊源上考虑,SPOC教学模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作对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教程,即“慕课”)教学模式的纠偏与改良。慕课在全球推广的过程中,除了让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大众化之外,也伴随着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比如在线学习人数逐渐减少,真正坚持到最后且能获得线上课程分值的少之又少。与此同时,由于拍摄、录制、翻译、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开销,慕课教学的开发和维护费用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国内外很多高校在采用和推广慕课教学的同时,也陷入现实困境。[1]有的慕课甚至乏人问津,不了了之。有鉴于此,SPOC教学模式的出现吸收MOOC网络教学的经验,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特殊方式。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极大地降低教育开支。近年来,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纷纷采用SPOC教学模式,也正是因为看中这种教学模式低成本、高质量的巨大优势。目前,采用SPOC教学模式的以理工科课程为主,而针对历史学等文科课程的探索相对罕见。如果SPOC教学模式果真具有优化教学的显著功效,那么,历史类课程能否引入,又该如何操作,其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笔者多年执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历史类课程的基础上,鉴于多次采用SPOC教学模式,故而以此为契机,探索SPOC模式在历史类教学课程的引入与实践,希望引发更多同仁对历史类课程改革的关注。
二、传统历史类课程的问题
作为基础课程,历史类课程(尤其是中国史)对普及历史知识、提升大学生历史素养以及培育爱国情怀等都大有裨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等多重维度提出,要加强历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2]故此,抓好历史类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历史类课程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课程,本身具有诸多特征,增加了推广的难度。比如大量的繁体字(乃至古文字)、艰涩的语言、自相矛盾的记载、保守的价值观念等,都让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望而却步。要阅读的历史文献过于繁重,要完成的作业过于繁多,而且不容易取得高分,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同时,历史学作为一门相对冷门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基本上以教师“满堂灌”为主,互动环节较少。鉴于以上因素,很多学生对历史类课程的评价不高,学习兴趣相对偏弱。因此,即便有些同学报考历史学专业,后来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听课,选择转到相对热门的其他专业,这显然不利于历史学学科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良历史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历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所有任课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命题。
三、SPOC模式在历史类课程的引入
如前所述,SPOC教学模式引发关注的就在于低成本、高质量、混合性等特征。和以往大规模线上教学不同,SPOC课程以具体的教学班级甚至教学小组为主题,人数偏少,更容易观察到引入SPOC教学模式之后的结果。就教学成本而言,SPOC课程无需另外搭建平台,可以直接依托各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母体,从而开展课程设置、课程活动、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另外,SPOC课程的特色还在于,同时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法。换言之,教师和学生在学期之中,可以有几次不用到教室上课,而是采用线上模式。那么,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否被引入历史类教学课程之中?引入之后,能否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番讨论。一般而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任课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模式既给任课教师备课、授课带来时间和精力上的耗费,也为学生听课带来一定的苦恼,老师讲授的东西未必都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即便也有教师意识到这种问题,开始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在讨论或者展示的过程中无法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遑论解决。因此,这就需要网络平台的搭建。建立起一个辅助性的网络交互平台,采用线上讨论或者线上作业、答疑等方式,那么听课学生在每堂课上乃至所在教学周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直观的反馈。学生可以把遇到的疑点、难点等及时反映到教学平台上,而教师接到这些反馈之后,也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得更有针对性。但是,如果仅仅依赖网络平台,同样达不到SPOC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根据所在学校和学院的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比如隔两周、三周采用一次线上教学,其余则以线下教学为主。诸多必要的教学环节只有在线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比如面对面的小组讨论、辩论以及其他教学互动环节。教学课程改革的风气已经遍及全球,顺之者更容易获得新鲜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定式思维,从而把课程建设推向更广阔的境地。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结合SPOC混合教学模式,即便是历史类课程,依然有引入与运用的巨大空间。
四、历史类课程采用SPOC模式的启示
(一)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一体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各个领域造成显著冲击,也促使各个行业发生变革。特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如果能抓住先机主动适应变化,才能把握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顺应潮流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题中之义。即便是最为“传统”“保守”的历史类课程,也可以尝试引入包括SPOC模式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让单调的课程更加丰富有趣,让传统的课堂也能彰显时代特色,凸显现代化的元素。比如,SPOC教学模式在坚持线下教学的同时也结合线上教学。表面上看,教师和学生不用到教室学习,但是网络上的作业要求以及相关的互动并没有停止。和传统的教学PPT不同,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也可以分享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朝代变迁等方面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科平衡的问题。对于选课学生而言,他们面临各个科目的作业要求,因此缺乏一个缓冲时间。在SPOC线下模式中,他们不用到教室上课,节省相应的时间,也增大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教学行为不再是局限于某一间教室的行为,而是拓展互联网的巨大空间,也让学习变得更有弹性,学习效率自然也随之提升。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反馈和回应更加及时
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可是教学评价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对当时的任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发生直接有效的影响。正因如此,SPOC教学模式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关学者指出,基于SPOC的在线混合教学方式确实体现“评价反馈及时”的显著优点。[4]由于线下课程的嵌入,教师不用到教室上课,似乎减轻了工作量,实则不然。因为在平时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之中,只要任课教师安排相应的作业或者互动环节,就意味着任课教师本人必须每周批改作业或者线上答疑。虽然不少高校也专门安排了老师的答疑时间,但是由于学生未必有时间以及出于自身的羞涩、惧怕等因素,反而无法发挥答疑的效果。这也解释了答疑教室“人烟稀少”这一尴尬现象的原因。SPOC教学模式则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在平台或者交流群中对老师的任课方式、教学内容以及疑惑、感想等及时提出。这些提问既可以由任课教师回应,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切磋,发挥朋辈学习的溢出效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程中进行的反馈对调整教学方向、改良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至少摆脱传统的期中或者期末一次性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
(三)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
以历史类教学课程为例,传统教学无论从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式上都由教师本人主导课堂。教师通过备课和授课传授知识,而学生则通过听课和完成作业等环节被动地汲取知识。长时间的被动教学,尤其是面临海量的陌生文献,学生难免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以及随之而来的不适应感,甚至是厌倦。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会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备课,而学生不能认真听课,认定责任在学生;而学生则倾向于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听课,但是实在把握不了教学重点,故而刚开课时的兴趣直线递减,认为是教师存在各种问题。不管怎样,互相推诿的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则为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契机。SPOC模式和MOOC模式的一大区别,即相对缩小教学范围,让教师和学生在小规模范围内更加沉浸到教学环节之中。[5]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或者大规模网络教学,SPOC模式下的老师对选修课程的学生更加了解,尤其是他们的作业完成度,甚至可以从中引导学生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考虑到SPOC网络数据的存在,学生的登录时间、登录次数、下载内容、下载次数、提问次数等也能通过各种线状图、饼状图等直观地显现出来。这些大数据的存在为实现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换提供了重要支撑。在SPOC教学模式下,随着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甚至可以占据50%~70%的比重)的增加,选课学生更清楚每次考核得分高低的缘由,以后更能做出针对性地改进。网络题目的设计如果能增加一些“收获”“疑问”“设问”等环节,既能提醒学生注重总结每一节课程的学习收获,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此外,从直观层面考虑,教师上课的时间被大幅压缩,而以学生讨论、分组展示以及线上答疑等为主体,将课程的管理权从教师之手转向学生之手。这种翻转性教学方式也把学生从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6]从而获得更高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发挥助力。结语课堂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SPOC模式正是将传统课堂由“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化媒介,是将课堂从教师之手转向学生之手的有力武器。即便是历史类等相对传统的课程,在新形势下,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借以充实自身的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从而让枯燥的课程释放出更多的趣味性。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围绕核心教学目的,思考、研习相关的历史课题,把研究性导向引入常规教学之中。凡事有利也有弊,SPOC教学模式即便在MOOC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具备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但是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这种教学模式在为师生减负的同时,又增加师生的工作量和学习量,让过程考核变得更具挑战性。此外,关于SPOC课程的立项标准和考核标准,各个学校之间尚未出台相对成熟的政策规定。所以,如何评估SPOC课程的质量、如何真正发挥SPOC课程的优势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诸多高校在引入SPOC教学模式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难题。
作者:陈士银 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