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探讨3篇

高中历史教学篇1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了单调、乏味的印象。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势必要做出改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生动、适切的教学情境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脚手架”和“孵化器”。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导入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情,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浅显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之中,引发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已有认知与新授知识建立联系,尽可能地去了解历史事实。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识到情境教学的优势,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情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引领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建立新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有关五四运动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五四青年节入手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伊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电影《我的1919》中关于巴黎和会的片段,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沉重打击。在剧情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逐渐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基于此,教师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的兴起、过程以及意义。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导入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导高中生进行学习,以此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探究情境,推进学习过程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擅于将教材内容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历史探究。要有效开展情境探究,首先要充分考虑情境探究的环节设计,既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的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又要注意把控探究的方向与节奏,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有序、高质量进行。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便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意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情境分析能力。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纪录片《跨越时空的文明》,让学生对当时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一个基本了解。此后,教师提出问题:(1)秦以前,为何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秦之所以能够建立中央集权是什么原因?(3)秦朝中央官制由几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职能?(4)请结合教材内容画一画秦的中央官制结构图。由于学生在此前已经通过观看视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理解教材内容时,相对轻松,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借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学习,促进了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合作意识

自新课改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成为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受此影响,合作学习深受学生喜爱。对此,要想改变高中历史课堂沉闷、枯燥的现象,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能够展开平等的交流,能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教师首先以著名的“9.11事件”导入新课。接着,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及教辅资料探讨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而引出了“和平与动荡并存”这一概念。紧接着,教师又通过一个视频短篇引领学生感受当前的世界局势,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概括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当今世界和平与冲突并存。在教师创设的合作情境中,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小组合作,在活跃历史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充分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让历史课堂精彩绽放。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此基础上,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明确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争取让历史课堂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菊花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篇2

1激发兴趣,推进探究

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内容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记录中国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纪录片,吸引学生注意力。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中国人民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殖民压迫,我们站起来了。而后,我们的国家经历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人民也从站起来转变到了富起来和强起来,我们的发展目标一步步实现,国家的发展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此导入新课。课中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牢记发展历史,有利于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吾辈自强”的思想意识。

2拓宽思维,表现内涵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也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历史是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历史典籍是由古人记录形成的,带有历史的痕迹,穿越百年、千年。从古到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所以这些研究理论得以幸存下来。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仔细研究这些文本,提取文本中最客观、最真实的部分,以此分析历史的原始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历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历史研究不应局限于相关科普读物。一般来说,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要因为其好看、剧情精彩就相信真正的历史就是这样。如果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不妨自己翻看一些专业资料和书籍,可能会有新的见解,而看似荒诞的历史传说,虽然夸张成分很多,但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总会有真实的历史依据。一个事物的发展囊括了过去、未来和现在,我们通常研究过去的历史,是为了给现在的我们和未来的后人一些警示。由此可见,过去的历史与现在、未来的后人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事件必然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的评判必须考虑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其个人经历、历史学家的评价,不能仅仅用“好”“坏”来评判功过。

3讲述故事,传播精神

对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判断。很多同学喜欢听有趣的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人物。为此,教师可从高中生这一特点出发,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适当扩展和延伸历史教材,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家国情怀的相关故事,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确保家国情怀教育有效融入教学。学生要认真聆听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升华家国情感,增强爱国热情。比如,在“鸦片战争”这节课上,教师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回顾历史,学生们也认识到,禁烟运动是当时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重要方式。这维护了人民的安全,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接着,教师再讲解一些中国被列强欺凌和侮辱的故事,以及爱国者在这一时期是如何与这些霸权主义者做斗争的。通过教材及相关网络材料,使学生不断地拓展历史故事内容,从历史故事中,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先辈是如何反抗强权、不畏强权的。由此,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家国情怀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做到知行统一。

4开展实践,助推运用

知识内化后,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检测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除了平时的考试,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设计,比如写历史文章、历史调查活动、创作历史手稿。[4]例如,在学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内容后,我提议学生办一期有关中国社会变化主题的手抄报,并进行小组评比,有的学生在手抄报上刊登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和美术”“中国现代音乐和电影”“畅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观。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布置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为自己作品择优选取而付出不懈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发展思维,促进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自我阅读分析的机会,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抉择,然后以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首先,强抓课前预习环节。[5]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生要确立预习目标,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其次,在一个历史事件的知识讲授完毕后,要求学生结合“五要素”“三部曲”和“全方位”的三个方向来归纳和整理教学内容,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和归纳,促进学生知识整理和归纳能力的稳步提升。再次,要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改变过去的教师为主体的讲述,让学生多多参与课堂讨论,畅所欲言。

6结语

总之,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各种教育方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设计教学方案,彻底改变课堂单调、落后的状况,最终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涂淑琼 单位:江西省临川第三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篇3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在课前认真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历史、学好历史,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通常只讲解教材内容。这种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而且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兴趣为支点向外延伸,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从课本中找出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创设教学情境的课堂导入方式,能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教师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能够紧跟时代大潮,喜欢新鲜事物。多媒体具有能够将音频、图像等融为一体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并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就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搜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形象的理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结合现实生活

历史学科其实是一门记录的科目。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但实际上,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多联系。实践与理论是密不可分的,不管什么理论都能在实践当中得出,理论也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教师要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性设计新课导入,让历史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要先向学生展示古代的社会生活与习俗,再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使其对这一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生活的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导入方式,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本课所讲内容,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刻,重视历史,保持历史学习的热情。

四、联系新旧知识

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联系,教师可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时,可通过复习《抗日战争》的内容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抗战结束后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而指出阶级矛盾取代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从而引发了解放战争。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导入时间不能过长,要做到言简意赅。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发挥课堂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历史。

作者:鲁怀兰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