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前提

师生平等才能实现课堂的和谐。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了师生平等发展、互动成长的障碍,只有教师放下所谓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愿意成为并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中,与学生同思、同学、同乐、同忧,不以学生思考的浅薄为短,不以自己的经验丰富为长,互为补充、共同进步才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有效措施。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因为历史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的,谁是谁非不能只有一家之言,只有允许了不同声音才能说明教学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平等。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我先从大家都熟知的孔子开始,让大家理一理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流派,到秦朝时的焚书坑儒,再到从汉朝开始的历代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近2000年,及至“”时期的“批林批孔”,又到现在的弘扬传统文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儒家思想产生的条件?为什么当时没受到重视?其主要思想有哪些?从汉开始的历代统治者为何以此为正统思想?时为何受到批判?它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哪里?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进行任何提示与建议,因为我怕一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并且为了鼓励大家思考,我加上了课本中没有的“”与现在这一部分。在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之后,我建议学生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勉。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学生说的和课本上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只有极少数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当前提倡弘扬传统文化,但有的小学让学生整篇的背诵《三字经》《论语》等,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脱离生活实际,完全没必要。我在充分肯定了大家的见解并补充了相关内容之后,又解答了个别学生的疑问,对于小学生背诵经典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背一点还是好的,同时经典中的“礼、义、仁、智、信”放到任何时代都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也是文化的传承。

二、丰富多采的教学案例是调动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助剂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镜子,能够让我们认识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中时期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学生由历史影射现实,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教育的关键。那么,要想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就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历史所要求的知识面广,问题分析要求更透彻,所以要想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多利用史料作为教学案例,来层层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该学的内容。同时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对于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等等。通过丰富多采的案例来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地表现自己,从而达到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目的。如对必修1《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学习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片段,让学生谈一下观后观。有的学生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的武器太落后,我给学生投放了当时中国北洋海军的装备,不仅不比日军弱,反而强上一筹。这就让学生感受到是体制的问题,虽然军民同心抗战,但是政府腐败、鸦片战争以来的求和政策、外强的纵容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这是耻辱也是激发我们进步的力量。2014年又值甲午年,关于钓鱼岛的争议导致了二战之后中日关系的又一个低点,再有安倍不顾中方的一再警告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又一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高潮。我问同学们:你对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怎么看?你认为2014年会再次发生一次中日战争吗?学生们激情澎湃,说出了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廷的腐朽和制度的落后。对于2014年是否会发生中日战争这一问题,有的同学认为一定会,日本的挑衅我们不能一直容忍,要打就要打到它的痛处,以报历史之仇;也有的认为不可能,当前正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局部战争可能会导致世界大战,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最后我用一句名言结束了这节课,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三、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信任老师的必由途径。高中学生由于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与老师进行语言、思想的沟通时更加理性与成熟。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富有幽默感的例子或开放性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课堂师生的互动来实现教育的价值。让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自由发挥,展现出自己风采的同时体现历史教学的魅力。如在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车的变迁,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这时我让学生也说说你生活中的变迁,有的学生说的是吃上,有的学生说的是穿上,有的说的是住上,有的说的是行上……我接着问学生,你认为造成这些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在享受这种生活的同时应该感恩谁?我们该如何感恩?学生纷纷回答到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带给我们的最大实惠,我们要感谢好的政策和关心我们的人,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社会和人民。我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这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键

在师生互动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评价给予的鼓励,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在评价时我们不能只是注重结果,同时也要注重过程,如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热情、回答正误、表达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个人的关注。在评价时我们还需注意多鼓励,少批评;扩大表扬的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时,我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完新课后,问同学们,我们课本上提到的这些电影你看过吗?好多同学都表示没看过。我说那就聊聊你所喜欢的音乐与影视吧。话题一出学生就来了热情,音乐也就是学生认为的歌曲,都是当前最流行的,影视也是最新的,有的名字我也不知道。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的电影是《英雄》,立马就有同学说你out了,但这位同学说的话让我们都很震服,他说:真正的英雄就是要以大局为主,为正义死而后已。我评价时说道:懂此道理、不以流行热闹为兴趣,你就是英雄。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采,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互动中师生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搭建起师生互动这一桥梁,使历史教学充满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作者:黄陈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第二篇: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情境

一、运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构建历史情境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语言会产生很大的教学效果差别。没有语言的积极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无从谈起。高中历史的课本内容看似很枯燥,以常识性知识为主,直观的教学内容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简单化和表面化,这并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构建和培养。所以,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历史内容立体化,注入趣味和哲思,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方面,易中天老师做的很到位,易中天老师讲三国,把其中的历史人物都鲜活化了,能让听众投身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激发了听众的浓厚的兴趣,在欢笑中学会了三国的知识,也学会了历史的思维方式。在讲述狼牙山五壮士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运用了这样语句:“五位壮士脸上写满了坚毅,视死如归的眼神中透出对敌人的蔑视,纵然手中没有了弹药,纵然身后没有了退路,那转身的一跳,跳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跳出了中国人民不容欺凌的豪气,日本的军官和士兵也被这五位壮士深深震撼,恭恭敬敬的朝着断崖处鞠了三个躬。”讲到这里,我发现学生眼里透出一种深深的敬意,那种跳崖的勇气和决心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这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牺牲和艰辛。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在情境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小组教学,构建竞赛情境

课堂中引入竞争模式能使课堂的教学更有目标性和对抗性,激发学生的个人斗志,促进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在竞争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小组教学中,营造比赛氛围,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历史教学的活力。在小组教学中,首先对自己所要教的内容知识点进行规划和设计,把知识点改成具体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这些题目来贯穿所要讲解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划分,我一般选择区域划分,即前后左右相邻的六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最后,具体的竞赛模式采用抢答的形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形成良性的活动效应。答对一题给予相应的积分,最后课堂结束时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和最好的个人选手,并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三、以史实为剧情,引导学生角色扮演

所谓角色扮演,是指在历史的框架范围下,不需要进行刻意的排演,由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并在表演结束后由学生共同讨论剧情和结果,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历史的色彩和情节,并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剧情扮演中,完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扮演的角色中领悟历史知识。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能把学生很好地引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中死气沉沉的氛围。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改革时,我让三组同学分别代表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让不同时代的人物共同出现在同一个舞台,让每组同学分别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念。通过每个同学的表演,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改革发展之路,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清楚了认识了这三种派别的主张和本质。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辩解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全国人民取得最后的胜利,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都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四、借助影片资料,营造影音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然而学习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需要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在历史的课堂中插入影像资料,营造一个形象的影音情境。动态的画面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能直接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讲授世界历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大国的发展过程,我挑选了《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的一些片段,结合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了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大国崛起的基本规律,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在影音情境中变得生动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郭明波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第三篇:学案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教师给出学案,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案上的内容,应该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反思等内容,如掌握宋朝建朝过程,杯酒释兵权是怎么回事,宋朝为什么要实行文官制度等等。比较简单的知识,如陈桥驿兵变,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等,学生看完教材就可以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能熟练应用。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做标记,并自己思考。这样学生在学习以来就有了目标,不会盲目地看书读教材,最后还是一塌糊涂。学案的编写,应尽可能的详细,教学目标、教学详情、学生反思、作业等内容都要有,都要详细。学案还要调理有序,学生在拿到学案以后一眼能看出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学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因此,学案的编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标明哪些内容比较简单,从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哪些内容不太重要,只要简单掌握就行,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认真思考学习。

(二)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经过结合学案的预习之后,有些知识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和应用,但有些问题学生自己找不到答案,这个时候小组讨论学习就很有必要了。教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方便学生讨论学习。比如宋朝为什么推行文官制度,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互相讨论,从政治制度演变史、宋朝特点等各个方面讨论文官制度实行的原因。最后每个小组统一意见,推选出一个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读出来,比较班上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教师不仅能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参与到学生当中,分别到各个小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小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思维。比如学生在讨论文官制度的时候,仅考虑到了宋朝政权建立的原因就是发生兵变推翻原有政权所以顾忌武官,而忽视了科举制度的发展等原因,教师就应该指点学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考虑,拓宽学生的思维面。

(三)教师讲解重难点

学生预习讨论之后就该教师讲解了,因为之前学生的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一些基础知识,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一带而过,如宋朝建立王朝的具体过程,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简单讲解,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再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学生之前小组成果汇报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教师在对重难点进行讲解的时候,不能只一味地公布答案式地讲,而应该重点讲解历史问题思考方式。任何一种历史现象的形成,原因都不是单一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全面地理解历史。

(四)课程完成后进行小结,加强学生记忆

课堂内容讲解完成后,不代表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应用5~10分钟的时间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课堂上的知识点,这对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很有必要。教师应该把整堂课上的知识点都梳理一次,使学生能够条理清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适量的练习必不可少

课堂之后适量的习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些和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复习巩固。适量的练习题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能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练习也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接受程度的反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没掌握的知识再次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法方法进行随时调整,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结论

学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注意教学方法的提升,多注意学生的需求,就能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作者:张立格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