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实结合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实结合下的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实结合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拓展

对历史知识的传递只是历史教学的表面目的,其内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传承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对世界优秀历史文化成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新课程历史的教材涉及的内容面比较广,这就为我们寻找历史与现实的链接点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我们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方便了学生在某一突出知识点上进行自主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其次,教师要跳出教材的禁锢,将教材上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扩展。历史课因其所授知识的特殊性,特别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但现实中,初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普遍比较模糊。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我们现实中熟悉的知识和问题,拉近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走近历史、接触历史、了解历史,充分认识到历史对我们今天、未来所起到的启迪作用,一步步培养起学生用历史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以历史视角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活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料

历史知识绝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它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日,这些纪念日所纪念的事便是一段历史,关于这些时间的报纸、杂志、图片就是这段历史的记录。教师可以收集这些资料,在根据教材编排的相应顺序进行排序,等到授课时再拿出来使用。同时,教师本人也是许多历史时间的亲身经历者,例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关于这些事件的报纸、杂志、旗帜、纪念品等都是很好的历史教学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当地的相关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当地的历史资料,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当地的著名景点有:总统府、中山陵、鸡鸣寺、阅江楼、玄武湖、夫子庙、紫金山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有这座城市的影子,它是一座记录了中华名族璀璨文化、繁荣历史;同时也记载着中华名族百年屈辱;更是承载着中华名族不屈精神的城市,教师可收集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

三、用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理解历史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实表现于现在,对于未来而言,现在便是历史。这正说明了,时间便是一条贯穿历史的脉络,对于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立足于现实理解历史、展望未来。现在,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有的学生去过西安,到过秦始皇陵,看到过兵马俑。因此,教师在上《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同学去过秦始皇陵,看到过兵马俑啊?”这时,哪些去过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得十分兴奋。教师就可以请这些学生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并谈谈自己的参观感想,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历史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理解。

四、用现实的背景分析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某些特定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也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理解历史,要有历史观,懂得利用现实的观点,去正确的看待历史。例如:在学习关于“对少数民族作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现实的观点来分析,相对当时而言,对少数民族的作战可以说是反抗外族侵略或是打击蛮夷,当时的领军将领和作战士兵都可以称作是“民族英雄”,但用现实的观点来看,当时的“敌人”,现在和我们成为了一家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因此,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当时的战争不过是兄弟间的战争,当然当时的领军将领和作战士兵也就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了。这样用现实的背景分析历史,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五、利用历史眼光观察今天

人类在社会、文明发展中,不断的对历史经验的积累中,人类逐渐发现了历史的规律。在人类的不断发展中,这些历史经验和规律成为了人们观察今天,预测未来的重要参照。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存在其历史的必然性,事情的发生或是事物所处的某种状态,必然是由更早历史时期的一件或一系列事情所引起的。例如:在分析台湾未来走向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史证,如《尚书•禹贡篇》中提到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此外,《开罗宣言》中明确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三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可以了解,台湾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面对拥有着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华民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这样利用历史眼光观察今天,有助于学生将过去、现在、未来串联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合时事热点深挖历史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工业化进程加快,地球的自然环境却逐渐恶化,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各学科都要求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找到的资料室可观的,我国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人的环保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请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新颖独特,往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在逐渐引导学生对过往学习知识进行回忆,学生不难想到: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庄子就提出来天人合一,万物共和的理论;明朝的《天工开物》中也有:“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这样推崇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语言。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关心时事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七、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实也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将一些历史相关的特殊事件用影视作品的形式表现出在,就是将书面的历史,用现代科学进行的一种直观表现。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记,几乎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新课标以来,要求历史教学要用积极的情感去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作为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其主要的视觉性特点能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观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通过播放影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直观的使学生从影片中感受到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体会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甚至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为同学讲课,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小结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发现、挖掘、收集、整理并巧妙利用历史与现实之间无处不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明白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立足现实,理解历史,展望未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