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竹枝词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竹枝词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科学认知,找出竹枝词高中历史教学的契合

竹枝词源自唐代刘禹锡对民歌的改编,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颇有影响的文学体裁,几百年的积淀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产。现今流传较广的有按地域编纂的《中华竹枝词》和按年代汇辑的《历代竹枝词》,均各自收录两万多首作品。由此可见,历代积累的竹枝词确实是宏伟的资源宝库,其中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教学有巨大的帮助。竹枝词不常见,高中历史教师不仅可以摘取相应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料,在适当的时机巧妙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亲身体味意境,加深理解,做到教学相长。

二、科学运用,以竹枝词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材料

1.清新登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对于竹枝词的运用,主要在平常的课堂上穿插进行,可用竹枝词辅助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如清人李云栋的《成都竹枝词》有诗云:“放账三分利逼催,老西老陕气如雷。城乡字号盈千万,日见佗银向北回。”其中的“老西”指的是山西人,再加上时间为清代,还有“字号”的字眼,表明这是一则体现晋商的好的史料,在教授“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课时呈现出来效果非常突出。不仅如此,竹枝词的情境性很强,阅读过程中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在背景、概念、内容上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加以解释、拓宽与加深,最终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竹枝词与其他文献资料相比,材料新鲜,文字浅显、意思浅近,对高中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而且竹枝词所反映的事件往往很有指向性,所以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放开限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利用竹枝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竹枝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创造想象力,在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升华。

2.老友重逢———考试评价中的应对

到目前为止,竹枝词在高考题上的呈现还只是选择题,但这也提醒了高中历史教师把竹枝词作为客观题与主观题的解析材料的可行性。竹枝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只要会挖掘,其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竹枝词是很好的命题材料,不仅是选择题,主观题也一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以此为基础材料来命题有很多注意点。每一首竹枝词基本都是对具体的事、情、境有感而发,所以竹枝词所反映的内容指向性非常明显,这就决定了竹枝词与历史知识的结合只能集中到很小的点,不能全面体现当时历史的时代特点,因此对竹枝词的选用要精当。特别是命题,似似而非的一概不用,非得与教学内容对应得很紧密才可考虑。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的练习,学生解读竹枝词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教师所要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是说,竹枝词本身不难,学会能解答,教师的工作是引领学生完美地解答,获取最全面的信息,得到该得的全部分数。但是真正在考试的过程中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一是普遍的焦虑感使学生在考场上压力倍增,二是学生要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答题工作,使得考试的过程比平常的教学、练习的过程要紧张许多。所以对于竹枝词与高中历史课程的结合,教师还要研究如何应对考试中的偶然出现。首先,教师加强研究,把相关的竹枝词材料尽量在平时的教学、练习过程中呈现出来,让学生“见多识广“”熟能生巧”。竹枝词虽然存世数量巨大,但真正能与高中历史课标与教材密切结合的并不多,所以作为有心人,可以从竹枝词的集子里把用得上的都摘取出来,建成资料包,以备在平时教学、训练时随时取用。其次,根据现代教育学理论,除了原先的学科课程外,越来越重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地、整体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教师要多与语文教师沟通,相互配合,训练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

三、科学训练,以竹枝词带动文学材料的解读能力

竹枝词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比寻常的歌谣难理解,但比文献材料、诗词简单。当然,有的竹枝词方言色彩浓厚,比较难读通,但材料的选用一般不会剑走偏锋,所以平常的训练就要以难度中等为主。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材料,很多老师并不会太在意竹枝词,更不会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训练。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学习任务重,侧重点的分配也有所倾斜,但难免考试中不会遇到,所以平时还要稍作注意。如果没有准备好的竹枝词来训练,也可在在解析唐诗、宋词等材料时多加分析,触类旁通,竹枝词的解答也就没太大难度。竹枝词的文学水平虽不能比肩其他正统的体裁,但全以文言文写就,作者也下了很深的笔墨功夫。所以对竹枝词以及诗词训练到位,会增强文学功底,材料解析的能力也能整体提高,对于历史学科,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会受益匪浅。

四、结语

总之,当竹枝词已经出现在教学资料或试卷上时,教师是被动应对,此时要发挥主动性,切不可含混带过,而是要切中要害地进行分析;当教师在选用、摘取时,是主动应用,但是要注意合理性与适用性,不可强拉硬拽、生搬硬套,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作者:仲永生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