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探寻(6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探寻(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探寻(6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辩论及求知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这种新型课堂讨论环节的应用,实现了师生间教学地位的协调,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课堂式教学局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日常历史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讨论环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一、优化课堂讨论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气氛更加积极、生动,实现了课堂教学环境的民主性、和谐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节奏变得微妙化,学生会耐下心思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积极发言,在民主性的课堂气氛中,更易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实现高中历史知识的有效性学习。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进行日常历史问题的解析。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应用水平,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发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踊跃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角度命题,提升课堂讨论质量

新思维产生于不同问题间的碰撞,通过多角度的命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讨论质量。多角度命题意味着命题的角度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深入学习教材知识内容为出发点,多角度命题侧重于提升学生对于基础历史知识的理解力及掌握程度。命题的角度以重大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保证命题的综合性

通过对命题综合性的掌握,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讨论的效率。如下命题:在哪个历史阶段中,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走向反动,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呈现出革命性的特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这两种特性表现的分析。这个命题涉及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章节的相关知识,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历史教材的相关知识,让被割裂的、复杂的知识系统变得体系化、网络化。

2.强化命题的横向联系

通过对命题横向联系的强化,可以强化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历史知识与语文知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等密切相关,通过对命题的恰当应用,可以将解决问题的角度延伸到不同的学科中,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下命题:联系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阐述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经验。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借鉴经验,得到启示,深刻意识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意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从而正确看待我国国企职工的下岗及再就业等社会现象,实现高中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保证命题的新颖性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命题的不断变化是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复杂多变的历史知识,保证命题的多层次及新颖性,有利于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历史人物、历史史实、历史现象等知识的分析及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如下命题:分析布拉格之春及匈牙利事件的性质,并假设苏联不出兵的状况,捷克斯洛伐克将何去何从。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未来做出以下假设:这个国家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此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成为不结盟的国家之一。随着该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资产阶级不断发展,捷共领导者脱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走向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该国出现了社会主义的领袖人员,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大大促进了该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同阵营的国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苏联没有解题,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命题假设下,学生放飞了自己的想象力,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三、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优化

通过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可以保证课堂氛围的民主性、和谐性,为了满足现阶段师生互动教学的需要,进行师生课前准备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讨论题,然后提出相关的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相关参考资料的收集。在课堂讨论前,教师需要选出课堂讨论中的主要发言代表人,可以是各个小组组长,也可以是教师所指定的人选,讨论小组划分完毕后,各个小组需要由小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发言提纲,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务必要求每位组员参加。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者的角色地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掌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课堂讨论需要松和紧的结合,过松或者过紧都不好,这类似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课堂气氛出现沉默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问题,打破沉默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在课堂讨论进入高潮时,教师要趁热打铁,紧扣讨论的主题,将学生引入知识讨论的更深处。在课堂讨论总结阶段,教师要安排各个小组长踊跃发言本组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避免走进传统知识学习的误区,教师要及时给与学生学习上的鼓励,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的思维认识更上一层楼。比如,在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我国的经济问题类似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这两者的解决之道也相类似,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适应于我国当下经济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些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帮助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为了将高中历史知识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联系,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经济困难后的发展之路,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这种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大大区别于罗斯福时期的美国经济危机,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差异性,借鉴国外资产阶级的发展经验,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讨论环节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实现师生间合作模式的优化,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殷玉新.社区教育高效能教师成长的原型观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04).

[2]吴慧坚.实践共同体理论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3]李利.实践共同体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基于教育实习的叙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付文龙 单位: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历史教学内容;巧用多媒体,让高中历史课堂“有声有色”;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历史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沟通交流。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当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很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科学有效的创新。但是,对于历史这样一门具有较强严谨性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可能去篡改历史。因此,教师只能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教材上的条款和历史事件的讲解,学生难以真正把握其内涵,教学效率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教师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当前,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正是因为相关的历史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实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让历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学科。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教师可按照以下三个途径进行整合。首先,整合一个小节中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梳理整节课的重点,并以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在必要时增加历史图片和历史背景资料。其次,整合单元内部各节教学内容,把握整个单元的专题方向。在解读各节的课程标准和单元的课程标准后,按照标准进行整合。最后,整合单元之间的教学内容。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历史数据库的方式整合教材知识点,加强所学历史内容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如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筛选和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这不仅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二)巧用多媒体,让高中历史课堂“有声有色”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音、形、色于一体的特点,采用播放历史方面的影视剧或者制作小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以此将抽象的历史内容转变为有趣的、直观的动感内容,这样便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功能,让学生对整堂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以此便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整本历史书的历史大事发生时间线,让学生对历史朝代有清晰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历史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电教室开展历史课堂电化教学工作,将自己所做的课件、视频资源及一些其他的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或提供给学生下载应用,也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并在这种不断的共享和学习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实现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沟通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解答学生对当堂课的疑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移动通讯开发的家校通短信平台,通过短信群发和短信个别发送的方式,即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手机下载飞信软件进行网络沟通或者建立班级QQ群,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也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提供便利。以上几种方式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现代化的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学会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任思泉.专题学习网站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文晓霞.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张成明 单位:云南怒江洲泸水市一中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简述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及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如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知识衔接出现断层,教材内容存在弊病等困境。总结了经验教训,从教材、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历史教学进行展望。

关键词历史教学;应试教育;困境;改革

1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更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映射。其主要问题在于不断发现和探寻真实的过去,用事实说话,让史料说话,让人们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以史为镜。历史是延伸的,它是对文化的传承、积累及扩展,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足以见得,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历史的重要地位正渐渐凸显出来。

1.1历史与个人发展

历史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三观的塑造、文化素养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指导等方面。著名的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说过:“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历史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足见,历史对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忽略历史教育的弊病正渐渐显现出来。如,欲将731部队旧址申遗作为旅游景点开发;把汉服当成和服,把汉文化当成日本的和文化;更有甚者不知端午节为何却将其称为粽子节……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故而,培养正确的、科学的、宏观的历史意识对于个人性格品德乃至三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学习,不单单使学习者了解最基本的史实,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同时还应使其开阔视野、博闻强记,借鉴历史经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引导其塑造正确而科学的三观。

1.2历史与社会发展

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自身规律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经世致用——历史学最重要的功用。唐代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旧唐书•魏徵传》中曾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得到借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而历史的产生与记录也恰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从而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断地思考与反省、扬弃与创新,便是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以我国为例,无论是经济生活中税收与财政政策的制定,还是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乃至国体政体的确立,无一不是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之后的最佳选择,换言之,现在的决定都是历史的选择。因此,历史学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

2高中历史教学困境

(1)应试教育使得历史教学地位尴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付高考成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由于历史学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低,使其成为了不受重视的“副科”,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受文理分科影响,学习历史的学生数量锐减。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高校在招考时,在数量、质量乃至政策倾斜上,理工类均占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理工类人才比文史类人才更容易就业。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在高中文理分科时,理科生的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生。甚至在有些学校,20多个平行班中只有一个文科班。因此,历史教学的处境更显艰难。(2)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刻板地遵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授课班级容量较大,这就大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又将再次弱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历史教学的难度。(3)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本身的意义,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片面追求成绩以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忽略了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使得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4)历史教材缺乏趣味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过于枯燥,在束缚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机械呆板。大大打击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使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在必修课程方面,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更加倾向于专题化,将历史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进行诠释,彰显了多样性。然而,却打乱了时间顺序,使得学生在将历史事件与时间对应上存在困难,而且每学习一本教材就需要重新捋一遍历史年表,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易出现混淆。在选修课程方面,历史选修教材部分内容不易学,部分模块存在偏、难、深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存在较多重复,且繁杂晦涩,稍有冲突。(5)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不够。初中历史课程较为简单笼统,而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相比难度大大提高,且难以有效衔接。这导致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重新学习归纳,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适应。如,初中历史课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而高中历史则要求学生掌握从春秋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包括其对社会及后世的影响与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历史课程学习难度骤然增加,不仅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易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另外,课程内容要求上,初高中历史也有极大的不同,相对于初中历史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所占比的10%而言,高中历史课程中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内容高达46%,这种跳跃式的拔高并没有得到预期收益,反而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

3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

3.1历史教学改革

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1)教材编写更人性化。编写教材时更加注重受教育者(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学生更易接受,更愿意主动阅读分析。兼顾讲授者(教师)的能力发挥,使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能更加顺畅。注意知识的衔接,由易及难,过渡自然。历史教学同历史本身一样,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断延伸,源远流长的,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多结合实际,以此带动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在对选修教材的编纂方面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与必修内容产生交叉重叠,时间顺序更加清晰,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2)教师讲解更侧重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将历史真实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联系实际,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历史活动等。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以史为鉴。(3)学生自身应注重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历史当成一门课程,不应轻视历史对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历史,重要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应该学史懂史,尊重历史,从中寻找客观规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分析,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2历史教学展望

多年来,我国历史教学始终没有特别突出的进展,究其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资源、足够的精力、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历史。另外,社会上“重理轻文”的观念也使得历史学科的发展愈发艰难。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弊病集中体现出来。随着“中国风”的兴起,一部人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日趋成熟。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很多新的历史学相关专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很多学生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渐渐地由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转为主动研究历史知识,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综上所述,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处境尴尬、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着教育体制向更加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历史教育定将迎来春天。

参考文献

[1]勾正刚,张冬梅.基于史料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

作者:王一川 刘芳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渤海大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要:历史是重要的人文学科,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文章从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感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感知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明,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好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回归历史课堂,增强历史课堂的厚重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历史课程资源能够将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思想哲学融合在历史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中,从历史发展变化中看传统文化的演变轨迹,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分析历史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教学的本质,也是历史课程和教材资源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承能力提供了便利。高中历史课程教材注重历史事实和规律,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发展和时代生活,重新构建了历史知识体系,让历史更具时代感,更具人文性,更好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历史与时代的融合,架通了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的桥梁,让历史更具开放性、人文性和时代性。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和扩充,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学生进行拓展和挖潜的重要资源。学习“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来认识孔子,对孔子的为人、教育思想形成感性认识,由此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初步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思想,让学生感知这些基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深化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领悟与继承弘扬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更多的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化的精髓。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互联网、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设备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历史课程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其从中华文化中获取更多的精神滋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例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高中生远离了战争,对这些历史事件不熟悉,对一些历史英雄人物的品格、民族精神感知甚浅。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相关视频和素材,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让学生将历史放置在更为广阔的背景和环境中去感知,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了解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及战争带来的重大影响,体会中华民族追求独立的愿望和决心,感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民族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

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能够通过具体的体验,获取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变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丰富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以此将各种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经验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例如,学习“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探索历史奥秘”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成立不同的兴趣研究小组,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感知历史文化知识,再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交换彼此的认识和看法,在相互讨论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更多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郑辉,骆志煌.中学历史教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7-9.

[2]何绍波,王秀杰,郑宏伟,等.历史高效课堂与历史文化传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9):66-69.

作者:雷怀金 单位: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

第五篇: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文章阐述了多元化思想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强调历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在教学中不断引导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明确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元化思想;历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思想在国内传播与发展,人们的思想发展更加多元化,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其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种特征是知识发展与思想开放的结果,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但也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多元化思想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目的

高中生的思想日益复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较大,比如,部分学生选择在校学习是为了完成家长的要求,有的学生则有比较明确的内在学习动力;对待历史课程,有的学生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但又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在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解决历史教学的现状。由于思想与目的的不统一,大多数学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

(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多元化思想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灵活,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并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但是,多元化的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高中生思想过于活跃,甚至呈现出跳跃性的特征,以致于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走神,这导致学生对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全没有记忆。在学习方法上,由于学生思想上的差异,单一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每一学生的学习,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想的不同特点,为其制定更加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多元化思想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

(一)在引导中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对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塑造坚强的人格,强调在现有的发展环境之下,学习仍然是学生改变自身及家庭生活的最好途径,以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将学习历史知识作为走向成功的途径,在引导中统一学生的学习思想。

(二)明确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功利主义与素质教育思想相结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素质教育强调人自身的解放与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素质能力,找到自身不足,并不断强化和发展自身素质,这与历史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教师可以从历史知识对人的思想、行为、决策、形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历史课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逐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功利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运用也可以起到警示与强化的作用。

(三)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学生的多元化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历史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积极思考,并且增强其探究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又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将历史知识以Flash动画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选取“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以此让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探索适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多元化思想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不同,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不同,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对联想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指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学习,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节点分为不同的部分,按照时间节点记忆;对背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指导其整理历史知识,并适当背诵,在背诵中理解和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素质教育更侧重对学生思维与逻辑、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历史知识。

三、结语

多元化思想的发展不仅为高中历史教学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要适应多元化思想下历史教学的转变,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16.

[2]董岩.略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3.

作者:陈林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新阶段的教学方向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重点。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环境的引导下,引导式教学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达成教学目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论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引导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引导教学;应用;思考

1概述

高中是学生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全面提升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学则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提升交流水平。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人文类学科中的必修课,教师一味的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要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转变学习态度,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高效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思维活度。

2开展引导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引导式教学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主导性的引领对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益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相互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和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2.1结合发展需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养成

引导式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高中生正处于观念形成的阶段,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已逐渐步向成熟,看待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想法。教师以互动教学作为切入点拉近师生距离,通过正确的引导,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利于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完成对自我的认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另一方面对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2结合实际需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引导式教学是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为目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掌握,通过引导式的互动教学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化,从而对历史达到正确的认知。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代替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能够更深入的带动学生情感,起到消除学生抵触的心理作用。高中历史课堂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善教师单一式的教学弊端,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有目的的授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教师根据授课知识的不同结合学生个性、爱好,制定相适应的授课文案,通过在课堂中良好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交流水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首先以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定》引出中国早期政治时期制定的制度特点,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借助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设置问题提纲,问题1秦朝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重点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哪些重要特征?问题2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问题提纲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其次讲解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前提分析各项措施,让学生对历史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法、图表法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最后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教师增设课堂讨论环节,在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层层引导教学,学生已逐步掌握自主阅读查找资料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对历史的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还能够通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认识。

3.2结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结合引导式教学手段,深入地展开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教师的教学讲解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表面,其他次要的知识点只是一笔带过,更谈不上与学生有深层地互动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准确的把握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加深课堂教学的讲解力度,把握章节间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人教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此文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广,教师要讲解因社会原因所造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和带来的历史意义,就要重点讲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通过结合引导式教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深入解读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并从《孔子讲学图》获取相关历史知识,其次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等等,透过学习历史事件的性质及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历史阶级属性的理解。通过教师清晰有条理的授课讲解,不仅避免学生对所学知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还能够利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论

引导式教学模式重要体现在于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加深,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在开展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有效策略。引导式教学作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对于信息量大和思维较广的高中历史课程来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带来积极的作用还为高中历史教学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唐建生.引导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9):18-20.

[2]邓涛.浅谈高中历史引导式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17-118.

[3]王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要探究要感悟”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4):3-5.

[4]叶俊华.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J].散文百家旬刊,2015,12(5):274-274.

作者:王粉玲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