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历史教学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历史教学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历史教学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摘要:问题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放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巧设问题、制造应激的心态三方面,研究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历史学研究的是古今中外的事情,时间跨越几千上万年,地域跨越世界各大洲,各国均囊括在内。而写历史的人,有时会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或因自身知识局限出现一定的错误。所以,在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参书、各类历史典籍和音像等内容中,有可能有少数内容是与原来的历史史实不相符的。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很有必要。

一、放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掌握的问题板书出来,再让学生阅读教材,集体提问或单个提问学生,落实答案。比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一般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然后让学生阅读,一个一个问题落实好,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死板又枯燥。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都能在书本上找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难产生发现问题的灵感。放手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是突破这一僵局的好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时,当讲到第二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标记自己认为应该掌握的问题。学生阅读后,知道了要掌握的时间、地点、人物。然而,当进一步落实知识点时,在地点这一问题上,学生的答案与历史教参书的答案有些出入,教参书上写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点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可学生却说:“老师,不对,应该去掉‘东’字,是沿海地区。”教师让学生说理由,学生说:“老师,你看,书上列举的几个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那不是在沿海地区,怎么说集中在东南沿海呢?”无疑,如果仅就课本上列举的这几个民族企业,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时期,学生又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心理上又比较叛逆,所以用开放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往往能挖掘出教师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巧设问题

巧设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例如,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有位教师在上“辛亥革命”一课时,在荧屏上打出了六个标点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问号(?)、破折号(——),然后说,假如让你用这些符号中的一个来形容辛亥革命,你会用哪个?这个问题一下吸引了所有师生的注意,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议论纷纷。一个学生说可以用逗号,随即教室里爆发出笑声,因为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眼里,这些标点符号中,逗号是最不适合用来形容辛亥革命的。那名学生不慌不忙地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只能用逗号。”又如,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澶渊之盟”时,把学生分为三个组,一组扮演“北宋人”,一组扮演“契丹人”,一组扮演现代人,要他们说说“澶渊之盟”对各自的影响。一定的时间思考后,教师首先要求“北宋人”回答。“北宋人”站起来说:“我觉得澶渊之盟是好的,因为宋辽经常发生战争,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没有着落,我们北宋老百姓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不想再发生战争了。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不但停止了战争,还有了贸易来往,对我们来说是好的。”由此发现,精巧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制造应激的心态

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也可以把应激简单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应激的最直接表现为精神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应激也有积极的意义,它能使人的活动变得积极,思想变得清晰明确,判断变得迅速、果断。制造学生应激心态的方法有:分组竞赛法、辩论法、接力赛法,等等。例如,教师用接力赛的方法来上“评价林肯总统”一课,在黑板上写出“林肯是()”,要求学生以接力赛的方式说下去(分四组)。当学生说了“林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总统”“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林肯是个伟大的军事家”等后,有一个组被卡住了,正当大家在给他们组5、4、3地倒记时的时候,那个组有个学生突然高叫:“林肯是黑人的爸爸。”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教师用手势制止学生,反问:“救命恩人可称再生父母,林肯总统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说他是黑人的爸爸难道过分吗?”由此说明,学生以应激的心态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只要历史教师大胆创新,尽可能采用开放的形式上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问题、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气氛等,学生就能发现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后辉.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2]吴凤萍,李超.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学科的应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0(03).

作者:黄树菊 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峦城完全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