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县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现状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近年来东阿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走出了一条面积稳定、产量逐步提高、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道路。笔者分析了当前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建议;东阿县
东阿县总面积729km2,人口40万,辖50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5万亩,是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林果、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东阿县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创新技术集成为支撑,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保障,着力在完善基础设施、转变生产方式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适度规模种植,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生产绿色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1发展现状
1.1落实惠农政策,实现粮食稳定
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系列等惠农政策,成功创建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累计发放农机补贴资金达6874.4万元,补贴农机具3015台;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综合治理田、水、路、林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努力建设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稳定了粮食面积[1],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7.3万亩,不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生产稳定度指标纳入市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9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5亿kg以上。
1.2夯实农业基础,实现藏粮于地
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测土施肥、秸杆粉碎还田等技术措施,培肥地力,有效地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粮食的稳产高产提供充足的条件。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十三五”初增加5%,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下降6%,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下降10%。二是强化基础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强化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的整合,大力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休耕轮作试点。“十三五”以来,全县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1528万元,治理农田面积23.4万亩,单位面积产能效益提高20%以上。三是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靠机松地。加快耕地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对农机具进行补贴,依靠大型机械对农田进行松、翻、耙、耢、压等标准作业。结合土地深松整地补助试点工作,开展逐步扩大深松面积,加深耕层、打破扳结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实现“藏粮于地”,全县耕地实现轮换深松一遍。
1.3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
说过“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东阿县以科技为先导,以试验示范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手段,大力推广有机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深耕深松、测土配方、宽幅精播、精量直播等,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技术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绿色生产面积,引导农企结合,鼓励规模种植强筋小麦、糯玉米、饲用玉米等;创新推广方式方法,采取技术讲座、现场观摩、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覆盖率,实现“藏粮于技”。2016年以来,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34人次、青年农场主128人次、科技示范主体1355户、技术指导员135名、发放教材3万余册、明白纸6万余张,全县主推品种、主导技术应用推广率在95%以上。
1.4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加快探索专业合作、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截止到2020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0.16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35.3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到983家、家庭农场237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556户;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发挥优势开展统防统治、肥水管理等服务作业,大力开展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示范,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利用效率。目前,全县稻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112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059台、精少量播种机保有量1864台、喷杆喷雾机380余台、植保无人机55台、谷物烘干机35台,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在99%以上。1.5加强预测预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灾害预警防范预案和机制,全力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提高测报预报能力,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做到“应保尽保”,参保率在95%以上。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二次拌种、科学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对流行性病虫害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实现虫(病)口夺粮。
2存在的问题
2.1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存在不确定性
异常天气的增多、病虫害常发,导致种粮稳定性偏差,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总体抗御重大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2.2种粮收益不高,影响农民积极性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缺乏劳动力,管理粗放[2],加之农资等生产成本上升,种粮收益相比其他产业总体不高,影响农民积极性。
2.3种粮规模化发展水平较低
受种粮效益偏低、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取消、抵御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动力不足,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偏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从事粮食生产者老龄化严重,新技术、新品种接受能力不足,影响了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的发挥。
2.4粮食精深加工业发展滞后虽然全县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71家,但大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运作不规范,深加工能力不强,处于出售原料或生产初级农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难以全程拓展,大而强、知名度高的优质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3发展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巩固提升农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体来看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头等大事,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kg以上;到“十四五”末“三品一标”认证个数累计达到210个,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在7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100%;完成“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的创建,力争每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总体提高1.5%;加强农业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围绕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能力、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促进粮食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4相关建议
4.1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各项农业惠农政策,加大资金补贴范围和力度,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加强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扩大优良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率,增强病虫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控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减少投入成本,鼓励开展多种形式耕、种、管社会化服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4.2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
针对不同主体,采用直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增强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在政策、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3]。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信息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积极扶持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帮助种粮农民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增加卖粮收入。4.3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粮食作物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加大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注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注重人才振兴,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优化“三农”人才队伍结构,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机制,为农业生产培养专业化人才。
4.4加大农业灾害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全力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制定灾害预警防范预案和机制,积极开展影响天气作业,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进一步做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为防灾减灾及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4.5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发展订单农业,鼓励经营主体向产业链前后延伸,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扶持农副产品加工、贮藏、运销企业在“精、深、优”上做文章,集中力量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李秀明.稳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5.
[2]孟凡平.南阳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考与建议[J].河南农业,2013(20):20-21.
[3]殷柏尧,金国华.浙江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策思考[J].浙江统计,1997(12):6-8.
作者:黄绪 甲单位:东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