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展武穴粮食生产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挖掘资源潜力扩产能
武穴市属大别山脉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全市山地面积有20多万亩,丘陵坡岗地有10余万亩,农民有种植红薯和马铃薯习惯。可引导农民利用中部丘陵坡岗地红壤土种植红薯,利用北部轻质壤土发展马铃薯,可建成10万亩的薯类作物生产区。为了防止品种退化,选择在自然隔离条件好的高山地区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红薯种苗基地,保证生产用种。
2依靠科技支撑提产能
科技是粮食增产重要因素。我们认为武穴农技部门可通过科技创新,总结推广适宜武穴粮食生产的增产技术和发展模式,以提升武穴粮食产能。
2.1集成推广“三个一”技术,提高粮食单产
水稻推广“一增五改”技术,即增加用种量,提高种植密度,改单纯大穗品种为适应性强的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改人工翻耕为少免耕和机耕,改常规育秧为集中旱育秧,改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改病虫分散防治为专业统防统治;小麦和红薯推广“一换三推”技术,即换用高产抗病品种,全面推广密植、配方施肥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马铃薯推广“一推三改”技术,即推广脱毒马铃薯品种,改习惯施肥为配方施肥,改平作为垄作,改发病时再防治为提前预防晚疫病。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三个一”技术,使粮食单产提高5%左右。
2.2创新发展三大模式,增加粮食总量
探索“马铃薯搭配早、晚稻”种植模式,力争薯稻稻三熟栽培模式亩产粮食1500kg(马铃薯亩产2000kg,折原粮400kg,双季稻亩产1100kg);探索“马铃薯搭配中稻再生”种植模式,力争薯稻再生模式亩产粮食1250kg(马铃薯产量折原粮400kg,头季600kg、再生季250kg);摸索利用中稻收获后至油菜移栽空闲时间60~70天,秋种马铃薯套栽(播)油菜,力争亩产粮食950kg(马铃薯产量折原粮300kg、中稻650kg)。探索这3种新模式将比原有模式亩增产粮食300~400kg,收入增加1500~2000元。
2.3科学应对灾害,保障粮食稳产
农业生产经常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为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粮食稳产增收,要对各种灾害制定不同预案,并对不同受灾时期提出相应对策,全市各粮食产区要成立多个农业灾害应急、病虫综防等服务队,及时应对各种重大、突发性灾害,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3培育产业主体强产能
发展粮食生产,还要注重加强对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引导和培育,让种粮、产粮、销粮有效益,有奔头,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3.1培养种粮大户
通过引导、协调土地流转,维护种粮大户利益,使种粮大户有田可种粮,有钱赚。种粮大户对产粮的贡献大,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高。
3.2培育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各类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在粮食生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社会化专业服务。如引导、鼓励市内相关专业合作社开展以早稻集中育秧为主的统一订单生产模式,积极推动双季稻发展;鼓励相关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为粮食生产提供专业化统防统治,使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可实现节本增收;支持相关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省工节劳,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3.3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注重培育粮食生产、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市场化产业开发,提升粮食品牌效应,形成粮食生产订单、加工、仓储、流通“四位一体”产业链,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3.4发展粮食深加工企业
红薯、马铃薯淀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其他工业原料,薯类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化工。如本市上市企业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糖类产品和工艺,每年需要红薯30万t以上,实行企业和基地合作订单生产,将为武穴市红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落实政策扶持保产能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机制,合理导向,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粮食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扩能计划顺利完成。
4.1加强耕地保护
守住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55万亩不动摇。大力扶持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合理流向种粮农户,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4.2建立财政扶持机制
武穴市政府里要出台粮食扩能计划实施政策措施,成立机构,设立专项,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粮食扩能计划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对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种子基地、育秧育苗基地、种粮大户、龙头加工企业等给予扶持建设。
4.3严格考核奖惩
每年根据粮食生产指导任务,对各镇处进行考核,评选出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及种粮大户、粮食企业贡献大户奖;对落后的镇村和当地党政一把手实行诫勉,在全市形成比粮食生产比规模、比单产、比总量、比贡献的氛围。
4.4强化组织领导成立
以市长为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粮食生产的指导、协调、督查、督办。各镇(处)建立相应机构,实行党委书记挂帅、镇长(主任)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联手抓,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把粮食生产任务目标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田边地头,努力通过整合项目、优化资源、科技创新,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作者:陶玉池 周雄 王少华 单位: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蔬菜办公室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