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共享经济下绿色消费实现机制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共享经济下绿色消费实现机制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共享经济下绿色消费实现机制浅议

摘要:伴随共享经济孕育而生的共享消费模式天然带有“绿色”特性,其倡导协同、合作、包容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养成的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引领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新业态模式。文章在分析共享消费模式核心特征演化的基础上,指出了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内在逻辑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共享经济在绿色消费、协同消费方面的经济模式内涵。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机制分析

1研究背景

1.1研究意义

当前,随着大众高消费模式和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盛行,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日益增多,生态环境、资源需求承载了巨大压力,合理优化消费结构、有效开发消费能力、培育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消费模式以实现消费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我国迅猛发展,以Airbnb、滴滴出行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规模效应对传统经济形成了颠覆式冲击。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其不断发展成熟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消费方式变革的新动能。作为一种技术驱动型的新经济,共享经济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跨越式资源配置模式创新,达成了交易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理想目标[1]。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业态孕育了新的消费模式,即以收益共享为本质的共享消费新模式,它掀起了新一轮的绿色消费革命,培育了共享消费文化,助力绿色消费实践。具体的,共享消费新模式通过引导人们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变革了以往非理性的高碳消费模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它强调大众参与以提升消费的个性体验与价值感,推动形成自由平等、互联互助的社会关系网,从而增加社会福利[2]。通过对共享经济新模式下绿色消费实现机制的探究,构建共享经济与绿色消费内在逻辑机理,有利于揭示共享经济在协同消费方面的基础理论内涵,丰富其多样化的经济模式内涵。同时,数字经济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分析新时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变化,充实绿色消费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有助于不断培育消费群体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理念,进一步激活新的社会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另一方面,绿色需求有效地化解了过剩产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的理念催生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共享经济的深入实践又进一步巩固带动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消费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环境经济效益。关于共享经济促进消费的绿色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共享单车、汽车共享领域的环保效应研究为主流,研究结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罗宾·蔡斯[3]选择了Zipcar、Uber、Airbnb等典型共享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共享参与者的消费行为对解决气候变化、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可能性,以期创造公平合理富裕的生活环境。灵活便捷的共享出行方式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新奇、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心理,大幅降低了居民对购买私家车和汽油消耗的需求,减少了汽车闲置浪费,从而降低了大气碳排放,节约能源资源[4]。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通过估算节能减排量,量化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带来的环境影响[5]。同时,过度的资本扩张加剧了共享产品市场的无限制投放,刺激了消费的过度购买欲望,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浪费,也会稀释共享经济对环境的正外部性。这与王磊等[6]的研究结论相符合,指出汽车共享出行在初期发展阶段能够显著减少空气雾霾,而长期运行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带来的机制传导作用,以避免共享出行的低效蔓延。因而,共享经济的绿色环保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证据并被人们认可。国内一些学者从共享经济与绿色消费的概念内涵出发,试图建构起二者的理论逻辑关联,因而其研究范式已开始形成交叉态势。刘江翔[7]指出共享经济是新时代倡导全民绿色消费的有效经济模式,二者在多个方面的理念相契合,是实现低碳循环发展的功能载体,并提出了二者在理念、主体、平台和制度层面的互动发展路径。周宏春[8]认为共享经济是绿色消费的具体体现,从概念上总结了共享经济助推绿色消费的可能性。阳镇[9]指出共享经济背景下消费载体、模式、理念、行为、伦理等发生了颠覆式革命,以适度、协同、可持续消费代替了传统的过度、超前、非理性消费。

2共享消费模式的核心特征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概括,可以看出从传统工业经济过渡到现代共享经济的过程中,经济模式的内部运行机理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共享生态实践而孕育出的共享消费模式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其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全新的理论基础。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产权私有化是经济模式得以运行的基础,而发端于平台企业生态圈的共享经济新业态,以平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倡淡化私有资产的所有权而重视商品的使用权分享,以此来实现陌生个体之间的协同价值创造。(2)扩大的消费者福利。区别于以往经济模式鼓励产品私人占有以追求个体效用与利益的最大化,共享消费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化、场景化消费,增加“个体—平台—商家”多主体维度的共享合作剩余。(3)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伦理文化。共享经济变革了资源配置模式,即“生产产品—消费产品—多次消费”的产品价值实现形式被大众所追捧,形成了一种技术驱动型的循环消费模式,绿色、健康与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成为新常态。

3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内在逻辑

共享经济是凭借互联网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而产生的新型交易模式,其实质在于整合了碎片化闲置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在被传统市场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长尾市场上进行交易成为可能,一些小众、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被重新挖掘并形成扩大趋势,从而扩张了整体市场边界[10]。共享经济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经济模式,在不断促进消费可持续性变迁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共享经济之所以颠覆传统的消费模式,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共享经济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

共享经济模糊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边界,通过短时让渡物品所有权的形式避免资源的闲置与低效。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发展,可交易产品与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涵盖了普通固定资产和一般无形资产,即房屋、交通、空间、技能、知识、时间等,共享经济可以借助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其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传统市场中,商品的经济价值决定于自身的所有权,使得成交价格往往偏高。而共享新平台凭借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将供需双方交易的重心从所有权转向使用权,破除所有权的独占性,深挖未被充分使用的时间、空间、物件等闲置产能所具备的潜在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将闲置商品的使用权转让给新的消费个体,在增加边际收益的同时,也帮助闲置资源在恰当的时间匹配合适的需求对象,保证了物品的个性化再使用,提高其利用率、延长使用年限。

3.2共享经济整合碎片化资源

共享经济平台通过共享闲置资源,打破原有个人企业独占式的资源配置模式,重新定义了闲置资源的社会化使用规则,促进了供需资源的高效匹配,缓释了供求矛盾,从而减少了产品重复生产导致的资源损耗与污染排放,提高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特性。作为共享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共享经济平台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联结供给者与消费者的双边平台,是一种多对多的多维立体连接中介,拥有强大的搜索、匹配、定价及事后评价功能,使得共享经济分为C2C、B2C、B2B等商业模式,这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典型特征。在房屋短租、顺风车出行、单车出租等传统产业难以触及的零散化、个性化交易市场中,共享经济凭借共享平台的使用性和易用性的独特优势,实现了简便快捷的交易匹配。通过对闲置存量的高效激活,个人的房屋闲置空间被普遍开发,私人出行不断被绿色共享出行取代,改变了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从而持续培育消费者群体的绿色消费习惯。

3.3共享经济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的实质,是由接近零边际成本模式导致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场所、方式、媒介等,特别是高效率地实现信息搜索与获取,快速匹配供需双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利用闲置资源创造社会价值,消化了部分私人盈余资源和行业过剩产能,这使得其具有普惠经济的属性[11]。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操控定价机制能够有效兼顾交易成本与供需信息两方面,实现市场在低交易成本下的高成交量以及分散化需求信息的实时引导和利用。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共享市场中的用户增多,平台成交量翻倍,交易匹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因而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社会福利持续升高。

3.4共享经济拓宽信息分享渠道

来自供需两侧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支撑着共享经济平台的持续运营。通过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供给者和需求者的真实信息,形成助力供需匹配的动态信息系统,保障碎片化交易的流畅进行。同时,基于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架构,交易双方的信用信息“互通有无”,更具可记录性、透明化,规避中间商的“盘剥”,增加消费者剩余。共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应对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数共享平台实施的双边声誉机制帮助消费者及时查看过往的服务质量和历史价格记录,激励服务提供方不断提供优质的平台与产品服务。宽泛的信息分享机制与低廉的信息收集成本优势,使得共享经济大幅规避了以往常见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降低不确定性,保护了消费者与闲置资源提供商这一双边参与主体的共同收益,提高了交易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

4结论

文章在梳理共享经济促进消费绿色性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指出共享消费模式是伴随现代共享经济演化而来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并概括了共享消费模式具有的三个核心特征,即全新的理论基础、扩大的消费者福利以及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伦理文化。进一步明确了共享经济新业态颠覆了传统消费模式,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共享经济淡化商品的所有权,短期出让产品的使用权,盘活存量、高效配置资源;第二,有效整合了社会闲置资源,挖掘其潜在价值;第三,互联网共享双边平台显著降低了交易和物流成本;第四,信息脱域增加了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透明度。共享经济的这些关键特征,促成了协同消费、适度消费、信任互惠的消费伦理新常态,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得以突出,有效地遏制了极端消费主义、奢侈型消费,成为推动绿色消费的经济新模式。

作者:张健雄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