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浅析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国家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平凡事日常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科学生活方式,让低碳理念融入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居民收入的上升,全省服务业和生活消费领域的能耗和排放正在出现双高增长。与十年前相比,服务业和居民生活领域能源消耗分别增长了86.6%和69.6%,年均增长分别为7.1%和6.1%,显著高于全省总能耗的年均增长率。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从2010年的29.17亿吨,增加至2018年的44.03亿吨,涨幅达50.9%;城市垃圾清运量从2010年的1017.1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1809.6万吨,涨幅达到77.9%。服务业和居民生活消费已经成为污染和碳排放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光盘行动”“禁食野味”“绿色出行”等理念渐入人心,垃圾分类在全省多个地区及大中小城市顺利推行。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公民环保仍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公民环保行为存在场景差异,家庭活动中践行度最高,工作场所次之,公共场所最差。环保行为以律己为主,缺乏影响、监督他人的意识。生态环境行为实践多出于责任感和从众心理,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造成了公民在生态环境行为实践中缺乏主动性、互动性以及“知易行难”的问题。当前,我们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取得了成效,但依然面临一些来自观念、文化、习惯的挑战,居民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仍需加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部分地区、部分群体对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认识不足,不配合垃圾分类、餐桌严重浪费、攀比性消费等“文化惯性”行为依然可见,因此居民的低碳生活理念仍然需要加强。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箱”内品种相对单一。

转变生活方式,需要理念先行。将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行为规范中,倡导和推崇一种生活新时尚,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兼顾。充分认识绿色消费是消费的升级版。绿色消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绿色消费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人的生存的可持续性,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倡导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现在提倡“低碳生活”,绝不是一种社会发展水平倒退的现象。其实,绿色消费并非消费不足,而是在保证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生活绝不是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更不会导致消费的不足。低碳生活最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整体利益。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生活的价值追求,某种意义上说,是绿色的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客观认识扩大内需与奢侈消费之间的区别。自然资源并不是无限使用的。不顾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和生态承载力而盲目消费,只会导致出现生态环境的诸多困境。只有正确处理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才能引导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绿色消费的模式。至于无节制的奢侈消费,是一种脱离现实生存环境与合理需求的消费方式,它以享乐、挥霍为特征,使人们对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最终增加到自然界无法承受的程度,既有害于自然生态,也有损于健康。营造社会生活新时尚,实质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适度消费,让绿色消费更有意义。

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生活消费品、社会生活运行载体(工具)上提供可绿乐绿的供给支持,又要在头脑里搞建设,树立思想自觉,更要在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上进行制度的“他律”。全周期强化有关政策引导。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制度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有形”抓手。要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建立绿色低碳产业准入机制,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充分发挥企业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主动性,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和企业文化中,让绿色成为生产端、供给端的“显色”和底色。积极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深化污水处理费征收改革,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更加科学地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发挥价格机制对节约用水的积极作用,完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在社会生活层面,要推行可操作、可计量、可持续的“激励”举措。从设立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到试点能兑换生活用品的“垃圾银行”,不断创新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快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全方位宣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强化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主动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而形成节约、低碳、绿色、适度的生态生活新风尚。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引导作用,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支持和培育相关环保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能动性,结合“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宣传、进行主题文化表演、派发宣传材料等,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促进公众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学校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通过课堂开设环保课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增强更多青少年、大学生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认识。策

作者:李扬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