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治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治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治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绿色经济理念下,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垃圾作为危害生态环境的重要来源,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垃圾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概述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最后探讨了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处理对策。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垃圾;危害;治理对策

1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规范化的分类管理,实现对建筑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进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建筑垃圾的概念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1]。

3建筑垃圾的危害性概述

3.1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种类多

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开挖、拆除、重建等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废弃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在产量、存量以及增量等各个方面,都非常的惊人[2]。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建筑废弃物不仅总量在快速增长,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虽然很多新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建筑使用,但是建筑垃圾的种类却也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处理难度。

3.2建筑垃圾的占地面积大、安全隐患多

我们都知道,建筑垃圾大多来自于一些工地和拆迁现场,其中建筑垃圾大多是固体形态,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销毁,更无法实现再生利用,这样一来,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对于土地的占用。不仅如此,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堆放在一起,还极易导致一系列安全隐患的出现。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居民住宅周边堆放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渗滤液以及气体,进而威胁到周边居民生命健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量建筑垃圾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3.3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处理难度较大

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垃圾不仅种类非常多,而且形状以及成分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并没有做好集中管理工作的话,那么必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污染现象的出现。举个例子来说,大量的建筑垃圾在经过雨水的冲刷之后,就会进入到下水道、河流当中,不仅污染了我们的水源,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泄洪能力[3]。又例如:在大风天气,很多的建筑垃圾就会满天飞,还会出现大量的扬尘、严重降低了空气质量状况。再例如:建筑垃圾的堆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当建筑垃圾当中的化学成分在渗透到土地当中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植被的生长,而且还会导致土地失去活力,这对于接下来的生产种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4我国建筑垃圾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无论是在对于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面,还是在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都不高。据报道,日本对于建筑垃圾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已经达到了五成[4]。而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显得并不理想,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在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处理技术落后,手段单一

现阶段,西方国家实现了对于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循环利用。而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处理的。首先,露天堆放,这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0%,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其次,填埋法,将建筑垃圾填埋到一些深坑当中,这一方法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30%左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解决了建筑垃圾,但是却也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5]。

4.2处理成本昂贵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是从源头上开始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后期处理成本。但是我国由于受到技术、硬件设备设备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对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与此同时,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后所产出的二次建造材料价格非常高,甚至比很多的新材料都要高得多,不得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产业的发展。

4.3政策环境滞后

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由于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以及经济发展,加大了对于建筑项目的建设,而本应与之配套的建筑垃圾治理政策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相对滞后,这也就导致了建筑垃圾污染现象非常普遍,这对于建筑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5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处治理对策探讨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6]。建筑垃圾做为放错地方的一种资源,对其进行综合治理、资源化循环利用,将有力推进建筑业的持续、和谐发展[7]。

5.1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

规划部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科学务实,并保持规划的长效性,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工程建设单位要将建筑垃圾处置费用纳入工程预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应包含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处置方案。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垃圾减量化有关规定,优化建筑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垫等环节充分利用建筑垃圾。住建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激励房产开发商推广精装房,避免二次拆改,以减少房屋装修建筑垃圾产生。

5.2做好建筑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建筑垃圾的成分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垃圾处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地做好建筑垃圾分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筑垃圾的分类,最好在建筑垃圾产生之前就进行,以此来有效的减少工作环节的同时,降低工作成本。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对于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最好在施工现场完成。在施工工作刚产生建筑垃圾的阶段,就要做好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将相同材质、种类的建筑垃圾堆放在一起,然后再进行集中化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垃圾分类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建筑垃圾处理成本。

5.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指的就是充分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建筑垃圾的化学、物理形态,进而实现其资源的利用。结合建筑垃圾的成分、种类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混凝土、废砂石以及废砖等能够再生材料所构成的建筑垃圾,我们可以将其改变成二次集料,在经过一定的再加工之后,将其应用于路面的铺设以及人造景观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次,对于建筑垃圾中的一些金属成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熔炼,然后将其制作成为钢才,实现再利用。对于建筑垃圾中的一些废木材成分,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加工成为人造板,实现再次利用,或者将其做为生物质燃料,用于焚烧发电。最后,对于建筑垃圾中的玻璃成分,一种方法是对其进行粗磨,形成再生集料,做为施工原材料。另外一种方法是就是在对其进行精加工之后,形成再生集料,生成一种能够代替河砂的原材料,用来制作混凝土,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可以说是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8]。

5.4提升管理人员绿色经济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绿色经济意识,具备长远的目标,站在全局观念下考虑问题,以绿色经济理念作为建筑垃圾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加大对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上进行管理,有效提升建筑垃圾的处理效率;并充分的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9]。

6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给我们的环境、水源以及土壤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一套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对策,对建筑垃圾进行源头控制、分类,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工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东辉.海淀区建筑垃圾现状与资源化利用设想[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2):30~31.

[2]李景茹,林贞蓉.建筑垃圾减量化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2011(3):246~249.

[3]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建设科技,2014(1):9~12.

[4]邓珊.刘立国.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垃圾处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4(7):98~100.

[5]仲伟权.浅析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思考[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

[7]李俊峰.城市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4).

[8]王鲁湘.城市建筑垃圾与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导刊,2010(2):35~37.

[9]李小卉.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4).

作者:姜良华 单位:临沂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