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出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江苏省作为我国第二大经济体,其绿色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带头作用。文章使用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13地市近年来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江苏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实现江苏省绿色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倡导环境文明与生态文明。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经济;SWOT分析法

一、引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全球化难题在中国日益突出。全国内有近八成河段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五成地下水被污染,每年仅水体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已多达400亿元。近年来,我国有三成的国土笼罩在雾霾天气之中,众多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显著,唐山、邢台等城市更是达到了重污染级别。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北上广等地甚至出现过光化学烟雾现象。与此同时,酸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长沙、赣州等城市中心区年降酸雨的频率大于90%,其中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高污染、高增长的传统经济向低污染、高效率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区域的角度入手,研究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初是由大卫•皮尔斯(1989)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发展要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既不能因自然资源及能源的耗尽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也不能因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国内学者李正图指出当前世界发展绿色经济的趋势导致中国必然发展绿色经济,指出目前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客观条件。梁爽针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构建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进行科学调整。彭斯震、孙新章指出,中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曹东、赵学涛、杨威杉指出,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转型成本效率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和法律法规质量,实现中国绿色转型成为一大难题。国外学者TimothyG.Ehresman和Chuk-wumerijeOkereke以201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里约+20”峰会为背景,他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解释系统,填补了学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空隙,为未来分析不同绿色经济概念与不同正义概念之间如何联系提供了背景。RosarioTurvey报道了奥里利亚和安大略北部湾两个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以“可持续性社会发展模式”作为框架,追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江苏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江苏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尤其是工业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不过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使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适合江苏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资料来源于:江苏省人民政府网页,201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一)江苏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1.产业结构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产业结构处于优化升级,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中,如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江苏2000~2015年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二、第三、第一产业。如图1所示,江苏产业结构优化进度不断加快,第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2015年,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调整至5.7:45.7:48.6,实现产业结构的标志性转变。2.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平稳增长。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仍是主力军,其主体作用突出,产业产值为39741亿元,同比增长10.6%,占总产值的59.2%;江苏省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苏中与苏北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2.1%、11.5%,占总产值的44.9%。3.服务业(第三产业)水平较高。从图2可以看出,江苏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不过增长率仍在GDP增长速度之上。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江苏省GDP的50.1%,占比首次过半,成为2015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后又一次具有趋势性变化意义的历史性突破。江苏服务业整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总体规模处于扩张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领先优势也逐渐显露。(二)江苏绿色经济发展的劣势1.江苏省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人均环境容量最小的省份。同时,江苏省作为工业大省,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2.江苏一直以来都是能源严重匮乏,2015年江苏一次能源自给率仅为9.57%,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低速增长,能源供应同经济发展、自然生态保护间的矛盾日趋突出。3.江苏省煤炭消费量比重偏大,供应困难,目前除了徐州可以生产2000余万吨煤炭以外,其余的煤炭有四成来自山西省,其余来自山东省、陕西省等省份,还有少量进口自印尼、俄罗斯、南非、菲律宾等国家。4.江苏省用电总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虽然发电总量也在持续低速增长,但仍然无法打破目前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三)江苏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江苏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体系较完善,给绿色经济在江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江苏省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绿色产业能够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近年来,江苏省与绿色经济相关的产业领域已经开始发展,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也愈加重视绿色发展,使得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这些都是绿色经济在江苏省得以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和主动权也不断扩大,更有利于推进江苏省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2015年11月16日,绿色经济行动合作伙伴(PAGE)中国项目在江苏南京市正式启动,该项目在江苏开展了省一级绿色经济研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助力,更是对全球市场起到一定的辐射影响作用,带动了其他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推进更大范围的绿色转型。(四)江苏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威胁“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面临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对于江苏省绿色经济的发展而言存在着诸多威胁。从国际背景来看,发展绿色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占世界GDP比重的上升,消耗的世界能源较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环境威胁论”的传播。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问题,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措施,加强了对碳排放指标控制。而江苏省作为工业经济大省,这无疑对节能降耗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也形成了倒逼压力。从省内背景来看,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使得江苏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能源总量和自身环境容量限制,江苏资源约束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江苏绿色经济发展的瓶颈。江苏省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机遇和威胁,直面威胁,把握机遇,把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作为江苏省全局发展、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四、江苏绿色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本文在对江苏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从政府、法律、产业、企业、公众五个方面出发,提出以下五条对策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应当发挥调节作用,统筹、协调江苏省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并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灵活运用各种规制手段。首先要转变政府角色;其次要建立经济转型机制;最后要加强绿色创新能力建设。2.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建立绿色发展法律规范体系。江苏省应当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同时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重点,并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的指标体系中,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绿色转型。3.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完善产业结构体系。由于三次产业中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所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成为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手段。4.建立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在绿色科技方面取得进步和创新,才能摆脱因技术水平落后带来的“锁定效应”,从而有效推动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5.倡导绿色理念,提高公众责任意识,构建共同参与的绿色发展机制。江苏省要建立以多媒体为主、非政府组织机构为辅的媒体宣传体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公众绿色生活消费的引导和示范,使低碳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充分提高公众绿色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蓝图[M].何晓军,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正图.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新探索的总体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作者:邓文敏 卢子芳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