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绿色经济发展推进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进一步坚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践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支撑。文章以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及演化为研究起点,然后从国家战略与政策要求、黑龙江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等方面着力探讨黑龙江进一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及增强思想宣传等三个方面提出推进路径。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优势;迫切性;推进路径
一、绿色经济发展
1.绿色经济涵义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各国为应对复杂的环境问题,逐渐从理论和实践等层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理论和对策。在这种大背景下,绿色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措施开始受到极大程度的关注,其概念外延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其细化和拓展为八大方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世界许多专家的认同。与此同时,中国学界对于该问题也保持高度关注,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和多层次的研究特点。学者对于绿色经济概念的界定,虽然在研究视角和基本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综合来看,基本上呈现出同一性的特征。从理论与价值逻辑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内涵。绿色发展是一种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人本的原则,以满足现在人的实际需要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实践与操作逻辑来看,绿色发展就是要在注重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那些以损害环境、以牺牲未来经济发展潜力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绿色经济。从未来与发展的逻辑来看,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在满足现在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的发展不会受制于现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破坏和影响。绿色经济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的、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以及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绿色经济是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要求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当代的中国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思想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符合该理念的。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两山论”的重要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论断里包含着辩证的思想,“绿水青山”里包含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自然效益,这些效益是隐形的,“绿水青山”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劳动产生着重大的作用,而人们却无法直接感觉到它,直到环境的恶化给人们带来了影响时才会逐渐感觉到它的重要性。第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相应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产业发展畸形化、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空气污染、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为了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就必须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第三,发展绿色经济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发展绿色经济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个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有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制于环境的水平。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能力降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二、黑龙江绿色经济发展
(一)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第一,黑龙江拥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黑龙江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省内有着完整的森林、草原、水域、湿地等生态系统,双鸭山市更是荣获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黑龙江省内有着国内最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47.07%,森林储蓄为19.94亿立方米(2017年),为我国环境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以及完达山等地。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草原资源,全省草原面积为3106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5%,丰富的草原资源为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起着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黑龙江的湿地面积达到了434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7.4%,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99处,保护了珍稀鸟类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黑龙江省内有着国内独一无二的黑土带资源,黑龙江省内的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被开发出来,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冰雕、冰灯以及冰雪文化节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第二,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党和国家对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四次来黑龙江,说明了党中央对黑龙江还是非常关心和关注的。在2018年9月来黑龙江,第一站去的是黑龙江建三江地区,提出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的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全国粮食的安全,中国饭碗里装着中国粮食,东北粮食保障中国粮食。第二站去的是中车齐车集团,黑龙江要想发展就必须以相关产业作为突破口来发展经济。第三,黑龙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早期中苏合作时期,中苏一共有156个项目,其中22个项目的选址定在黑龙江,黑龙江目前仍然有那个时期建设的一些工厂。哈尔滨电机厂生产了中国最大的水电发电机。哈尔滨轴承厂自主研发了6种民用船舶增压器,多种产品获国家金、银质奖,特别是为“神州”系列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嫦娥一号”卫星等生产配套轴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黑龙江省有着优越的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黑龙江省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首先,长久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森林资源减少、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黑龙江省虽然拥有着其他省份不具有的生态资源优势,但是也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的情况。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必须要有相关绿色产业作为支撑,黑龙江关于绿色经济发展产业比较薄弱,黑龙江省的产业主要是粮食生产和重工业,虽然政府很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新兴产业较少,没有形成产业链。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有着良好的商品,却没有形成区域性品牌。黑龙江的大米品质优良,但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在如今商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广告和品牌在销售产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公共品牌没有形成,企业又无法负担巨额的广告费用,导致黑龙江省内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最后,产业结构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有着负面影响。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煤炭大省,我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协调,高度化不够的问题。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不协调,根据库兹涅兹的“标准发展模式”,当人均GNP处于一定阶段时,一个国家的一、二、三产业所创造GNP之间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以及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相对稳定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协调体现在:2017年黑龙江省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为:18.32%、26.47%、55.21%,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偏小。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工业一直在强化重工业型产业结构,近年来高新技术工业虽有所发展,但比重仍不高。综合来看,黑龙江省工业结构调整是以适应性、被动性为主的调整,没有实现内生化发展,轻工业比例过轻、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工业结构中长期存在。从内部结构来看,在黑龙江产业结构中,资源性工业或资源性加工业和制造业仍高度集中,工业产值多数来自于原材料生产,其中煤炭、石油、木材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业占据较大比重,附加值较少的规模以上产业占有较多的资源和资金,是导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工业产业结构发展缺乏内生动力,面临转型瓶颈。
(三)黑龙江省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的迫切性
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对于黑龙江来说是一场经济转型的契机,改变黑龙江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使得黑龙江省不再仅仅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粮食生产大省。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承包着中苏合作的主要项目,省内的大型国企较多,这就使得黑龙江的发展有着路径依赖。改革开放后,省内的私有企业不多,市场活力不足。黑龙江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契机,黑龙江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就意味着黑龙江省要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构建新的产业结构,这对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并且是必须的行动。
三、黑龙江绿色经济发展推进路径
(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一方面,黑龙江省应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黑龙江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进行粮食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应该积极进行粮食生产主体结构的改革,形成以家庭农场生产为主体,小农户生产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行绿色农业生产应该积极地解决处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比如:在种植秸秆类农作物时,秸秆的处理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秸秆不处理则会影响来年农作物的播种,如果将农作物做焚烧处理,便会造成空气污染。如何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关系着绿色农业能否顺利推行下去。此时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应该积极推进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补贴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与小农户。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该积极建设公共性区域品牌。黑龙江省内有许多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但是由于没有品牌知名度与销售渠道单一导致这些农作物的销量不佳。如富硒大米,黑龙江省内大米品牌较多,但是没有区域性公共品牌,这些品牌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导致大米销量不佳。黑龙江应该建设公共性区域品牌,积极对市场内的各种品牌进行整合,最终使黑龙江的农产品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内应该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经济学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是一种污染小收益高的产业。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积极开发冰雪旅游产业。每年冬季,黑龙江省的“冰雪大世界”与“亚布力雪乡”就逢旺季,政府应该积极培育这类旅游项目,做好公共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冰雪项目”旅游体验。同时,黑龙江省有着广阔的森林资源与湿地资源。政府应该积极开发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度假旅游项目。将黑龙江省内的“绿水青山”的旅游经济价值开发出来。政府应该支持与鼓励企业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产业的弊端在于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各个旅游景点不集中,游客在各个旅游景点之间往返花费时间太长,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缩短游客在各个景点之间往返的时间,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地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乱象进行整治,比如部分景区偶尔存在的“宰客”现象,这种现象极大损害了景区的形象。
(二)加快完善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机制
首先,继续完善符合省情的绿色GDP绩效评价体系。黑龙江省应该继续完善已有的《黑龙江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黑龙江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指标的设置符合黑龙江省的特殊省情,但是有个别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设置不合理。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所占权重为0.92%。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关系到秸秆的处理方式是否绿色环保。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低说明对于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起来或田间焚烧,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绿色农业建设,秸秆的综合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绿色农业的进程,故应该适当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所占的比重。其次,完善绿色经济发展追责机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应该切实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决遏制和打击违规建设和生态破坏行为。以考核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对于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对于落实责任不力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精准、有效问责。尤其对于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乱作为问题,更要严抓严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最后,完善绿色经济发展选拔用人机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应该依据绿色经济发展考核评价结果,对人才选拔任用标准进行灵活有效的调整,形成绿色经济发展领域内能上能下的选拔用人机制。一方面,对于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处分。另一方面,对于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贡献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
(三)宣传绿色经济发展思想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经济归根结底还需要有具有绿色发展观念的人作为基础。政府应该积极宣传绿色发展思想,使政府组织及其相关人员牢记绿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应该逐步提高政治性,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坚决维护”的高度,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事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事来抓,把绿色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切实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屏障和经济根基。
参考文献:
[1]唐啸.绿色经济理论最新发展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4,1.
[2]周弘春.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绿色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18,9.
[3]杨晗.科学发展观与黑龙江省生态大省建设[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4]于倩倩.哈尔滨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作者:杨延丁 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