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济绿色化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绿色化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济绿色化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关键词:经济绿色化;人民币国际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指数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深入,再叠加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下行,中国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原先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忽略了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目前国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经济需要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发展。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新兴清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绿色金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以绿色金融作为切入点,能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结构转型。2020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更新全球贸易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第一季度商品贸易额同比下降3.8%,预测第二季度贸易额下降18.5%,对于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下调至4.9%。面对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强烈冲击,各国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使得家庭、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继而造成银行坏账率的上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引发经济下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企业向绿色化企业进行转型,转型导致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会造成投资者的财务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引发经济下行。虽然此次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萎缩,但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得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将其纳入宏观审慎体系,经济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恢复经济的后疫情时代,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分析

1.1跨境人民币结算

当一国货币能够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和使用,该国所发行的主权货币就称为国际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作为充当价值储藏、记账单位以及交易媒介的商品存在。国际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同样具有这些货币的职能。从货币职能的角度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要求货币首先要成为结算货币。一国货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作为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只有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储备职能时,才是实现了一国货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降低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境内外企业的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结算职能,也增加了国外央行国际储备中人民币的占比,推动了其储备货币功能的实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年,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总额达到了19.67万亿元,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比重的38.1%。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使得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人民币份额提升,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其便利度有效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功能,拓宽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

1.2人民币币值稳定

维持货币币值稳定是实现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当一国货币有升值预期时,国际投资者基于投资获利的心态,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资产的意愿强烈,非居民会增加该国货币计价的资产。但是,当一国货币升值预期结束或者货币升值结束,非居民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意愿减弱,就会抛售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货币预期升值从短期来看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从长期来看,通过货币升值对货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健康的。只有使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任程度提高,才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的稳定程度以及币值的稳定。

1.3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在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进程中,境外投资者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目的发生改变,从基于汇率波动带来的短期投机转变成长期持有,继而深化人民币的国际投融资功能。实际上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资本市场开放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投融资功能,人民币国际化为资本市场的开放提供了货币环境,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深度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中指出,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合计6.41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0.3%。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

2绿色金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2.1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银行信贷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绿色信贷通过能够为环境带来正效应的项目提供利率优惠,以及降低环境外部负效应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继而实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商业银行依靠绿色信贷的实施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转型,继而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绿色信贷在支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将环境风险因素考虑到贷款发放流程中,对可能造成环境外部负效应的项目停止发放贷款或者增加发放贷款的利率,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增长。绿色债券作为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的另一重要金融工具,与普通债券不同,发行绿色债券所得资金用于绿色项目和绿色投资项目。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借短贷长、期限错配等问题,而环保产业等新兴绿色产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在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等问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信贷资金供给有限,在企业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放绿色债券能够解决部分地区绿色信贷资金额供给受限的问题。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为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好地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与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工具不同,环境污染责任险这一类保险工具通常是借助保费杠杆率来规范企业提高环境风险意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继而促进经济绿色化转型。

2.2绿色金融工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2.1绿色信贷与人民币国际化绿色信贷作为经济绿色化增长的重要金融工具,虽然没有直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绿色信贷提升了商业银行等金融结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绿色性,间接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和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也能秉承“绿色投资”这一思想理念。实际上在国际投融资风险管理中,除了常规的市场风险、外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之外,还包括项目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导致的声誉风险和信任风险。“一带一路”作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重要途径,更要注重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具有生态环境弱的特点,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环境生态问题会制约海外投资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投资和合作方面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绿色发展理念可以成为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在绿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为一国赢得了信任和声誉,还奠定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2.2.2绿色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在后疫情时代,发放绿色债券能够促进资金流向环保企业等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实现经济绿色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民币作为载体的绿色债券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流动性逐渐提高,继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绿色金融债券,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截止到2019年末,共有142个发行主体发行了绿色债券,其中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分别占比29%、21%、17%,累积发行绿色债券总额达到了2885亿元,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后疫情时代,恢复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债券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更能吸引投资者,尤其是注重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投资者。中国作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发行国,其绿色债券能够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从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2.3ESG指数与人民币国际化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指数是通过公司环境保护、社会影响力以及公司治理角度衡量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和企业稳定性的重要指标。ESG指数是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企业吸引投资的形象指标。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下,拥有良好的ESG指数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促进经济恢复,加速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良好的ESG指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吸引外资,还能够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形象,继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稳定的经济基础更能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稳步实现人民国际化,ESG指数能够从企业的角度规范企业实现经济的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构建ESG指数,就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定期披露环境相关信息。ESG指数就很好地连接了金融机构、企业、投资者与监管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拥有良好ESG指数的金融机构与企业。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条件之一就是人民币实现其国际投融资功能。ESG指数不仅能够衡量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还能够树立金融机构和企业绿色发展的形象,吸引境外投资者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推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2.4碳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减少碳排放而推出的一系列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的金融资产及其衍生品。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承诺于2035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碳排放实现中和。中国目前仍旧依赖于化石资源,为实现该目标,每年所需资金达到3万亿元。面对庞大的资金缺口,中国应大力发展碳金融,推进碳交易金融市场的建设,创新诸如期货、期权等碳金融产品,推进碳金融中心的建立。一旦全球碳现货以人民币定价,则推动实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

3结语

随着“经济绿色化”这一概念的深入,绿色金融成为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信贷通过树立企业对外投资绿色发展的形象,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提升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信任度,继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绿色债券通过吸引投资者持有、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尽管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据40%的份额,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主要依赖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及征收环境税等绿色经济政策。在经济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绿色资金供求缺口仍然很大,绿色金融工具仍然局限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以及绿色信贷等传统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债券也是国外投资者主要持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供境内外投资者持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由于我国发展绿色金融与国外不同,由政府主导推行实施的绿色金融工具、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尤其是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的发展更为薄弱。在经济绿色化理念下,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尤其是丰富绿色债券的种类,能够吸引国外投资者持有绿色金融产品。比如鼓励银行推动绿色ABS发展,发行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贷款抵押债券等创新产品,既能解决绿色金融供给需求失衡的问题还能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种类。当非居民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增加和在国际上流动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增多时,有利于人民币深化其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融资功能,继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周心仪.绿色金融模式下ESG指数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论,2020(18):62-63.

[2]郭道玥.“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时代金融,2020(23):14-15.

[3]雷汉云,王旭霞.环境污染、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0,36(15):18-22.

[4]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跨境办联合课题组,李英,夏俊峰,杨迪.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互动[J].河北金融,2017(10):18-20+23.

[5]王刚贞,王慧芸,王虹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2):25-34.

作者:易晓娜 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