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文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在国内迅速发展。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代表,流行音乐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其从发展之初的逐步摸索到现在已经全面繁荣。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听众的音乐需求,流行音乐开始广泛与其他音乐风格相结合,其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最为紧密,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民族元素的加入也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区别于国外流行音乐的一大重要特征。在中国流行音乐越发趋向国际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者的我们,如何将这些传统民族元素融入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在新时代下把握和发扬这些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流行音乐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1流行音乐概念界定
美国19世纪后期,“流行音乐”成为美国大众音乐文化的代表,它囊括了多种流行音乐风格,例如摇滚乐、爵士乐、灵魂乐、嘻哈音乐等。流行音乐以美国作为发展中心,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融合,形成了一个个全新的音乐风格。由此可见,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音乐符号,更是一种包含众多音乐风格的音乐体系框架。
2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就曾以爵士摇摆乐的形态传入我国,并在上海迅速发展。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条件为流行音乐在我国的早期发展提供了极佳的生存土壤,加上一批优秀作曲家、乐手的努力以及与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的结合与发展,流行音乐当时在我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得到了二次发展与新生。在港台音乐的引领下,内地流行音乐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除了在西方流行音乐影响下应运而生的摇滚乐、R&B等西方流行音乐曲风之外,还诞生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西北风”、中国校园民谣等曲风,此时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走向成熟的阶段,其创作风格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流行音乐的风格呈现出更加国际化的发展特征,说唱、嘻哈等音乐风格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风靡于青少年群体当中。此外,由于受到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介的影响,音乐的传播媒介也产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网络流行音乐、数字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刷新了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面貌。在现今流行音乐发展越发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更好地与当下的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和嫁接就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
二、中国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的具体运用
1民族调式的运用
调式音阶最能直观反映一首音乐作品的原本面貌,调式的使用应当与歌曲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所展现的音乐形象相吻合,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环境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所孕育的风格各异的调式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黑人流行音乐中较为常见的布鲁斯调式,欧洲基督教教会赞美诗中广泛运用的中古调式(也称教会调式),以及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大小调式等,这些调式音阶在各自领域的音乐作品当中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在当今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使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一种方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当中,作曲家运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使整首作品既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又不失流行音乐的味道,是一首向国际社会展现我国传统文化样貌的音乐作品。此外,民族调式在诸多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当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被誉为“中国摇滚乐之父”的崔健在其代表作《一无所有》当中运用民族六声商调式,并与西方摇滚曲风相结合,开创了摇滚乐中国化的先河;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当中也运用了六声羽调式来表现其爱国情怀。此外,在周杰伦的很多中国风歌曲当中,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民族器乐的运用
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其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是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绝佳方式。例如中国传统器乐中的丝竹乐、十番锣鼓、鼓吹乐等,都具有各自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往往在一首流行歌曲还未开始演唱之前,响起的前奏当中极具辨识度的中国传统器乐已经给整首作品奠定了民族音乐的基调。例如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兰亭序》,就取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歌曲中使用了二胡这一中国传统乐器,通过前奏的演绎以及段落间的穿插,并辅以电子乐器等现代乐器,外加西方流行音乐的说唱元素,以及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填词,营造出了一幅古今相通、中西结合的唯美画卷,是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流行音乐结合的代表与典范。除了周杰伦之外,崔健也同样是运用民族器乐元素的代表人物,他在代表作《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中的前奏中加入了长达一分多钟的古筝独奏,并将其与摇滚乐结合;歌曲《飞了》当中大量使用唢呐,并加入说唱的音乐元素,使“融合”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流行歌曲中,民族器乐的运用往往会配合调式、歌词,使歌曲的民族风格符合其整体主题,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在现今各类流行歌曲广泛采用电声乐器、电子乐器以及各类合成音效进行编排的大环境之下,民族器乐的运用就显得格外具有辨识度,其使歌曲的主题风格更为明确且易于区分,是流行歌曲中彰显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3民族诗词化歌词的运用
和器乐作品不同,歌曲还可以通过歌词来表现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因其诗歌化同时又极富深刻思想内涵的歌词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向世人证明了流行音乐当中歌词的重要性,而具有民族特征的歌词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歌词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被称作是“上海时代曲”的流行音乐,此类音乐当中已有一部分歌曲将富含民族元素的诗词化歌词与流行歌曲相结合,例如上海歌星吴莺的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当中即采用了这种古诗风格的歌词,使整首作品在歌词上显得古朴美观、对仗工整,颇具中国文化底蕴。到了20世纪70年代,台湾民谣歌手杨弦将诗歌融入其作品当中,余光中的诗歌动人而又细腻,且极具韵律美感,与杨弦所谱之曲及其演唱风格相得益彰,就此开启了台湾现代民谣运动的大门。这也为后来校园民谣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更加注重歌词开始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一大重点。在歌词的创作方面,有一批词作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开始出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当中。有些作品采用中国传统诗词化的歌词,有的干脆直接采用古诗词进行谱曲。这一类流行歌曲往往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同时在曲调上也大多配合民族调式以及各类民族器乐,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作品当中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例如传奇女歌手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专辑《淡淡幽情》就完全采用宋词进行谱曲:《但愿人长久》来源于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几多愁》则是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虞美人》创作而成。除此之外,作词人方文山同样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周杰伦的大部分歌曲都由他填词,二人相得益彰,创作了一大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风歌曲,例如《烟花易冷》《东风破》《发如雪》等佳作,其中经典之作《烟花易冷》取材于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洛阳伽蓝记》,描绘了战乱纷飞的南北朝时期的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词作中尽显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以及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佛学思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意境,为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提供了样板。
4民族戏曲文化的运用
中国民族戏曲文化是我国的音乐文化在历史洪流中经过不断打磨、不断完善后得到的一颗璀璨明珠。戏曲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戏剧样式。宋代初年,宫廷歌舞逐渐被更为大众化、更具市井市民阶级气息的戏曲所取代,而后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交融和渗透,逐渐衍生出了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等多种多样的戏曲样式,“戏曲”一词也为成这些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曲家赵元任就在其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当中使用了京剧中的西皮音调,使这首歌中的民族音乐形象瞬间凸显。而对于流行音乐领域中民族戏曲文化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起步的最初阶段。由于当时早期的一批流行歌曲都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接受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而完成的,所以基本都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其中主要包括地方民歌、民间说唱、传统戏曲等民族音乐元素,例如周璇的很多歌曲就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当中的说唱元素,将京韵大鼓、苏州评弹这类民间说唱元素融入其中,这些歌曲虽然民族气息浓厚,但大多都采用流行化的编配方法以及爵士乐的伴奏方式,并未脱离流行音乐范畴,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初流行音乐与民族戏曲元素的深度结合。到了20世纪50年代,越剧电影、黄梅戏电影等带有中国地方戏曲元素的电影在香港上映,促成了戏曲化港派时代曲的形成,这也是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90年代,摇滚乐在华语乐坛大行其道,朋克、迷幻摇滚、华丽摇滚、民谣摇滚等多样化的摇滚曲风使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而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思想内涵也更加深刻,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批判性。摇滚乐队“唐朝”在演唱时会时常加入念白式的演唱技巧,这一点就是受到了京剧的影响,为今后的戏曲元素融入流行音乐树立了榜样,同时民族化也是那个年代流行音乐的整体时代特征。在流行音乐充分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相结合的手法依然被广泛应用:歌手徐佳莹在其作品《身骑白马》当中,以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将台湾当地传统戏曲歌仔戏的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使整首歌段落间的音乐形象特点分明,A段主歌部分突出流行音乐的特点,与B段副歌的演唱、伴奏方面的民族韵味形成强烈对比,塑造了层次分明的不同音乐形象,令人似乎穿越古今,置身于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反复转换的场景当中,C段再次使用流行元素强化对比,最后回到副歌结束全曲,十分生动且具体地表现了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王宝钏对爱情倔强与忠贞的高尚品格,同时这也是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文化的一次绝妙融合。另外,谭维维在其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喊》中,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相结合。整首歌充满了乡土气息,民族色彩浓烈,谭维维用她富有激情的唱腔将这种中国传统民族戏曲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是现代流行音乐中运用戏曲文化元素的典范。除此以外还有戴荃的《悟空》、信乐团的《北京一夜》、后弦的《西厢》等,这些歌曲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与流行音乐不同程度的结合,体现出戏曲文化在现代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三、中国流行音乐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在流行音乐这一以大众文化为导向的音乐形式当中显得尤为突出。现今的很多流行音乐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迎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在创作流行歌曲时会加入许多当下时髦的流行元素,甚至创作一些类似“快餐文化”的流行音乐,盲目求“快速”“量产”而忽视了流行歌曲本该重视的深层内涵和文化诉求。首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标签,是先辈们历经岁月长河不断总结完善后留下的绚丽宝藏。从远古时期的礼乐制度,歌颂古代君王功绩的六代乐舞,到春秋时期的《国风》《楚辞》,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唐代宫廷歌舞大曲,宋代的宋词,再到近代著名的“学堂乐歌”、新民乐等,无不体现了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音乐之间的重要联系。作为后继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新诠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意义。其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对流行音乐进行本土化、民族化探索的重点内容,如何将这种民族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正确的嫁接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流行音乐传入中国之初就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融合”形态,在吸取了西方流行音乐的风格和西洋乐曲的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例如中国戏曲、地方民歌、民族器乐以及民间说唱等。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就是这样诞生的,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首作品由黎锦晖创作,采用民间小调,并采用传统的中国民间唱法进行演唱,在之后的伴奏模式当中更是大胆采用了民乐队和爵士乐队共同伴奏的方法,是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融入西方流行音乐的典范。此类创作手法也为后世的民族化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样板,为民族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具体运用提供了依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我国独有的音乐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并顺应时代潮流将其更好地与当下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样式。
参考文献
[1]博雅.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2]郑霞.新形势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65-66.
[3]吴爽.中国民族元素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体现[J].艺术评鉴,2018(24):74-76.
[4]刘琪.浅谈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J].大众文艺,2017(09):149-150.
作者:刘天越 单位:南京市歌舞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