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扶贫政策及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扶贫政策及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扶贫政策及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摘要:我国扶贫工作已开展多年,通过农业经济增长情况可更准确地评估扶贫政策绩效。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而言,扶贫政策能够发挥出的作用较少。基于此,概述了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基准回归模型的方式,找寻未来扶贫政策开展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扶贫政策;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近年来,我国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名单,并将此名单作为倾斜性扶贫政策识别变量,通过构建同一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数据双重差分模型,判断出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关联。由于扶贫政策开展水平与当地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通过细致分析地区地理特征,倾斜扶贫政策内容,确保该政策能够在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扶贫政策开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迄今已累计帮助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在实施农业扶贫政策期间,主要借助开发式扶贫手段,通过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力,鼓励市场参与农产品及基础设施开发,刺激经济增长。扶贫政策可以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总值,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就目前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在后脱贫时代,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联更需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关注。在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公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名单后,新阶段倾斜性扶贫政策全面实施[1]。名单内主要涉及六盘山等11个连片特困县市以及西藏、四川、新疆等3地州县市。同时,在当前扶贫政策中,革命老区、民族区域、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将全面投入其中,使当地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各地区开始以特色产业提升当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为验证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技术效率3个方面评估扶贫政策的绩效水平。判断干湿气候地区及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区域扶贫政策的异质性,判断扶贫政策长期实施下产生的动态效应,为后期扶贫政策及贫困长效扶持机制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文献综述

2.1扶贫政策绩效评价

针对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以下3方面展开。第一,以研究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人口总收入的影响为主。通过采用对照试验方式,关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人口收入分组数据差异,发现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贫困地区与全国农村经济增长指标,发现在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后,贫困地区农民总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平均农民总收入增长速度[2]。第二,以研究扶贫政策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通过收集全国各贫困县市经济增长数据,发现在扶贫政策下,国内贫困地区经济得到了显著增长。通过使用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式,发现扶贫政策对全国各贫困县市的经济具有正向政策效应。第三,以研究扶贫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为主。具体来说,将农业经济信贷、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的补贴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收集到的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发现,针对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政策,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用于投入农业活动的定向投资也可以提升地区农业总产值[3]。但针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却与农业产出增长率相互脱节,不具备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关于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使用更加全面有效的双重差分法,判断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政策效应,分析扶贫政策实施绩效。

2.2扶贫政策实施现状

在实施扶贫政策期间,需要将扶贫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引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为扶贫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我国地域广阔,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用适宜的农业经济增长手段,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目标。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需要提升农业经济增长速率,还需要确保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探索中,扶贫资金应当用在促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与生产要素等方面。就目前来看,贫困及特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情况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实际生产效率与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由于贫困及特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投入量不足,经济持续增长难度较大。造成扶贫政策绩效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贫困地区地质条件恶劣,交通及运输业发展难度大,水利灌溉、电力设施等基础建设投入量较大,投资效益增长缓慢。同时,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被闲置及浪费的农业资源较多,使其难以在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作用。第二,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较为落后,实际生产期间的专业化分工不足,专业人才及专项服务企业缺失,产业缺乏市场主体扶持。当前农民依然以自我服务模式为主,农业生产服务能力被削弱,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服务点较为分散、价格高,使其无法在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于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农民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认知度有待提升。同时,农业经营管理者的知识与技能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出领导及管理作用。贫困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小,相应的创新及创业工作无法得到专业人员扶持,导致农业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现阶段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对象,各类脱贫攻坚政策被引入连片特困地区内。中央和地方政府基于税收、金融、投资等政策改革方式,进一步促进了特困地区农业产业优化。其中,税收方面,国家加大了针对特困地区一次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对特困地区的农业资产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给予了大幅度税收优惠;金融方面,将金融服务与特困地区乡镇基层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全面发展小额农业贷款及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密切合作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行业对特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投资方面,国家加大了特困地区投资倾斜力度,借助更加系统的财政资金扶持工作,加快转化特困地区农业技术及扶贫成果。

3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分析某地区扶贫政策开展的绩效,判断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据实际统计计算,山东省共有20个深度贫困县。依照贫困县区内人口分布,对产业类型、农业经济模式逐一排查落实,做到精准扶贫。

3.1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模型建立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名单为研究对象,用准资源试验法识别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双重差分法进行验证。设计出的双重差分基准回归模型中,需要涵盖被解释变量、扶持政策前后虚拟变量、是否进入集中连片地区名单以及是否获得国家扶持政策倾斜性政策处理变量、交互变量的数值。其中,解释变量是指农业生产总值,通过对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及其他子产业生产总值进行平简化处理分析发现,在实施倾斜性扶贫政策后,贫困地区与特困地区县市的农业生产总值得到显著提升;核心解释变量包括贫困县市是否获得扶贫政策倾斜性扶持的处理变量,经过模型分析发现,当地扶贫政策处于均等化扶持阶段;控制变量包括贫困地区劳动力、土地要素投入量等,需要计算出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动力、农业电力发展的比值,并将其作为有效投入数据。

3.2对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模型分析

通过对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性扶贫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在计算控制变量系数中发现,扶贫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度较少,劳动力人数与农业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联。土地灌溉率、化肥生产率及电力生产率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开展扶贫政策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现代化农业发展对象,创建高素质扶贫队伍。

4结束语

扶贫政策开展水平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情况。为了从根本上发挥出扶贫政策的积极作用,需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设备,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针对贫困地区地质条件与水文特征,开展特色农业项目,引导农民共同参与到扶贫政策内,使针对贫困地区特质的倾斜性扶持政策与共享发展战略能够有序实施。

参考文献:

[1]许汉泽.行政主导型扶贫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茶乡精准扶贫实践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2]陈忠文.山区农村贫困机理及脱贫机制实证研究———一个交易成本视角[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刘芳.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运作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朱光霞 单位:费县果茶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