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在新经济发展格局下,文化和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紧抓战略机遇,借助地理区位优势,深挖和整合本地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与此同时,金融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面对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与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间的冲突,需从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认知、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金融;信贷;文化和旅游产业;无形资产

一、廊坊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末,廊坊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行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廊坊市旅游人数4529.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30.87%;旅游收入538.46亿元,年均增长率41.66%。旅游收入占GDP比重16.85%。发展了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制造产业,建成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82个、A级景区45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21家,2A级景区19家、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41家,年度文化消费惠民约4万人次。①

二、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以银企精准对接促龙头企业转型文旅产业模式

强化政府各部门协调联动,整合信息资源,引导银企精准对接,有效支持传统龙头企业转型文旅产业。如新奥集团投资建设“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新奥集团作为廊坊市传统行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领域为能源和房地产。在河北省政府与文化部大力支持下,该集团投资建设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廊坊市打造“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红学会的肯定和支持,成为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文化旅游项目。人行廊坊中支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及时将项目名单推送辖内金融机构,组织开展精准对接,深挖现行信贷政策、量身制订信贷方案、最大限度争取信贷资金,积极助力传统行业龙头企业转型文旅产业。截至2021年11月末,邢台银行、张家口银行、沧州银行廊坊分行已合计为项目投贷13.57亿元,有效支持了项目建设。

(二)引市场信贷“活水”保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充分借助PPP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文化和旅游项目,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如“北运河廊坊香河段通航”建设项目。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自通州至天津,中间流经廊坊市香河县,在香河境内留下许多历史遗存和古老民俗,形成多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廊坊市政府大力推进运河旅游通航及配套旅游景观项目建设。根据项目规划匡算,合计共需投资93.24亿元。经政府各相关部门沟通研究,确定采取PPP模式注入项目资金。2021年4月,在收到该项目纳入全国PPP信息综合平台管理库的公示信息后,人行廊坊中支组织辖内金融机构迅速开展项目贷款的审批和投放,截至2021年11月末,域内农发行、农行、建行、工行、廊坊银行等共为该项目审批授信47.3亿元,已投放贷款25.34亿元。

(三)推特色金融服务,辅文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针对域内典型文旅产业链集群,引导金融机构有的放矢做好特色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域内文旅产业链集群的融合发展。如大城县红木文化产业链集群。河北大城与福建仙游、广东中山、浙江东阳并称为中国四大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做为“京作”家具代表,是北方最大的红木文化产业链集群。人行廊坊中支组织金融机构持续推进对红木产业链集群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产业园区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指导15家域内银行针对红木产业链推出供应链信贷产品。如大城联社“仓单质押贷款”、大城舜丰村镇银行“红木贷”、中国银行廊坊分行“融易达”、广发银行廊坊分行“e秒贴现”等。积极推动第三方供应链平台信贷业务合作。如农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廊坊分行,廊坊银行与“中企云链”合作,为红木家具生产销售企业办理“保理”业务;交通银行廊坊分行、廊坊银行等与佳佳供应链管理公司(廊坊)合作,为红木家具出口企业提供通关、退税、外汇、贸易融资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11月末,大城县金融机构累计向辖内164户红木家具企业发放贷款11.25亿元,供应链金融模式快速响应了红木文化产业链企业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有效降低了红木家具企业经营成本。

(四)借政策性金融优势助乡村文旅振兴模式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优势、专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对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如霸州牤牛河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工作要求,霸州市政府于2018年启动牤牛河综合治理工程,目的是通过对河道实施扩建、清淤、景观绿化等建设,建成集田园休闲、生态扩展、城市客厅、文化展示、自然防护五个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公园。人行廊坊中支指导农发行廊坊分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业务优势,积极接洽工程相关单位,组建金融服务小组和贷款管控专班,设计专属信贷方案,加快授信审批及贷款投放速度,最终为承建单位批复中长期项目授信资金10.5亿元,已投放贷款8.9126亿元,并实行首年利率优惠100个BP,确保项目如期施工建设。截至2021年11月末,廊坊市文化产业信贷余额33.57亿元,较年初增长7.97%,同比增长12.66%,较2019年末增长270.32%,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39%。旅游产业信贷余额26.45亿元,较年初增长13.54%,同比增长11.61%,较2019年末增长15.21%,较2019年同期增长18.89%。

三、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一)文化和旅游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信贷投放占比与产业增加值占比存在差距。近年来,廊坊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信贷投放维持较快速度增长,但截至目前贷款余额仅占全市全部贷款余额的0.77%,而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7%,信贷投放占比与产业增加值占比仍有差距,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二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存在“垒大户”现象。据统计,廊坊市文化和旅游信贷投放中,80%以上投向区域内大型文旅项目,授信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贷款占比超90%,对小微型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投放占比不足20%,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普惠性不够。

(二)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属性与文化产业融资需求存在对接难点

一是“重抵押”的传统信贷模式不适应“轻资产”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企业多具有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特点,核心资产为知识产权、版权、收费权等,缺少土地、厂房等可用作抵押的不动产,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多重抵押、重资产规模,主要以有形的资产抵质押作为风险缓释方式。据统计,全市文旅小微企业存量贷款中固定资产抵押类占比67.3%,二者存在矛盾。二是“重报表”的传统评价标准不适应“管理弱”的企业发展现状。企业财务报表是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必备要素,但目前多数文旅企业或来自事业单位转制,或为民营小微企业,多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真实业绩,成为文化和旅游企业获得授信的障碍。

(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理念滞后,金融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

一是金融机构“认知缺乏”不适应“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据统计,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6亿元,仅占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的7.63%,而辖内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在文化类企业占比近40%,金融机构对文创类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明显不足。主要由于对文化创意这一新兴业态了解不够充分,缺少专业性知识,很难通过传统行业授信经验判断企业承贷能力。二是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对于像“大城红木”“永清核雕”“大厂景泰蓝”等典型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支持仅限于对文化产品制造、销售环节的信贷支持,而对产品设计、创作及消费环节信贷研发投入不足,金融未能真正渗透于文化产业全链条。另外,在文化产业向地区旅游产业延伸的过程中,金融支持作用有待增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度不高。

(四)无形资产评估、抵押及变现难,导致文化产业融资受阻

文创资产的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著作权、发行权等权利往往不属于同一主体,存在权属交叉的情况,且由于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不活跃及人为主观等因素制约,导致较难确定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因此,对于部分金融机构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业务实际等同于准信用类业务,一旦发生实质性违约,金融机构仅能通过自身资源和渠道,有限地处理无形资产质押品,且周期极长、不确定性非常大,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积极性。

四、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金融机构要加快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在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加快创新脚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内各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是综合考量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创意、经营团队、文化内涵、品牌价值等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现金流管理作为重要依据,设计研发信贷产品。二是针对文创产品制造、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出版发行、游戏娱乐及文博非遗等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根据企业处于不同成长时期,着力打通线上、线下双向服务空间,提供包括创业指导、政策解读、投融资支持等针对性金融服务。

(二)金融机构要深化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认知,把握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一是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要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运行特点、运行规律、风险特征及盈利模式有充分的认知,应对财务报表外的无形资产有充分的评估能力,如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创业经验、团队创意、管理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等。二是金融机构应调整项目审查视角,从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重点关注政府在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专项贴息政策等方面的导向,寻找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合作。

(三)多方合力共同参与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

要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需政府牵头推动,多部门、机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支撑体系,搭建连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鉴定机构及评估机构等多方的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资源,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四)开展“政产融”合作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

针对无形资产难评估、风险处置不确定性高等问题,可联合政府部门、担保公司、银行机构设立起风险补偿保证金。银行机构以风险池资金为担保,按一定比例放大后向政银担三方认可的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发放贷款,若发生不良即由风险池内资金代偿,从而减少银行对贷款不良损失的预期,充分撬动了信贷资金投放。

参考文献:

[1]王琼.金融支持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32-35.

[2]刘雷雷,应明.河北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J].河北金融,2020(5):56-59.

[3]张洪生,金巍.中国文化金融合作与创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4]柏亮,于百程.中国旅游业产业金融发展报告[R].零壹财经,2019.

作者:冯沿锟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