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凝视下的火把节游客摄影行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凝视下的火把节游客摄影行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旅游凝视下的火把节游客摄影行为

摘要:本文对云南楚雄火把节游客的摄影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力图解释游客在火把节中的摄影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凝视”。研究发现,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摄影凝视行为主要受到自身性格、价值观,所处群体、技术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关注到,楚雄火把节游客摄影行为习惯反映了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智能手机摄影的去异化的凝视方式。基于本研究有助于为未来火把节的旅游开发与营销提供一定的政策引导与建议。

关键词:游客凝视;摄影行为;云南楚雄火把节

引言

现代旅游与摄影之间保持着长期的亲密关系,随着智能手机等其他技术的普及,使得摄影成了旅游的标配,正如Haldrup和Larsen(2003)所说的那样,“拍照是一种象征性的旅游习惯。如果没有携带轻巧的相机来拍照就返回家,几乎是无法想象的旅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旅游摄影作为旅游凝视的物化形式,越来越成为游客分享旅游体验并表达自身独特价值观的途径。社交媒体和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使得游客在他们的群体中充分的展现身份,使得摄影在旅游体验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在特殊节庆中,游客的摄影与凝视行为则更加具有不同的色彩,这不仅受到旅游空间和时间的影响,更加受到节庆旅游中特殊氛围和旅游目的地的刺激。所以关注特殊节庆如云南楚雄火把节游客的摄影凝视行为有利于揭示出游客在特定环境中的旅游凝视过程。

1文献综述

近年来,节事旅游研究较为丰富,主要关注在节事旅游供给方面,其中对节事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节事产业发展的关注较多。例如潘文焰(2015)从节事目的地城市文化资源角度出发,分析了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的路径;李慧(2018)则重点对节事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节事旅游的需求角度,特别是游客角度出发的国内相关研究则较少,现有的文章也更多的是从游客感知视角、主客互动视角等角度出发。冯智明(2018)从游客凝视的角度和对象出发,重点分析了旅游场域中的女性身体与“旅游凝视”之间的重要联系。但是从摄影的角度去探讨游客凝视及其心理,仍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案例地的研究来充实理论。更值得注意的是,火把节作为少数民族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和体验性的节日之一,其游客的摄影行为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探究特殊节日中游客的摄影凝视,挖掘游客的深层感受与体验,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主题。

2研究设计

2.1案例选择

根据2019年8月楚雄市政府的文件中显示:2019年彝族火把节期间,楚雄市共接待旅游者352769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594.8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05%、9.3%。其旅游经济价值及游客规模可见一斑。不同于一般的节庆活动,火把节举行时间较长,一般持续3天,节日趣味更加浓厚,游客体验更加丰富。在火把节中,人们会感受到一般节日中较少感受到的一种来自危险的刺激感,如何驾驭狂野的火苗激发了游客心中对冒险和自由的向往,这就是火把节的独特魅力。

2.2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对在云南楚雄火把节旅游过并通过在网络社区中内容的大众游客中的微小群体进行访谈。我们确定访谈对象的时间为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2月3日。我们对具备火把节旅游摄影行为群体进行访谈,男性3人,女性3人,访谈时间为20分钟/人~30分钟/人。受访谈人数限制,访谈人员职业主要为白领、学生等,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3研究发现

3.1年轻、有“闲”:来自群体的共性特征

在前期的预调研阶段,我们发现年轻人群体当中对于火把节的向往和期待会具有显性特征,该群体中的参与者表明他们是有时间、愿意接受采访(DiCicco‐Bloom,2006;Whiting,2008)。在访谈中,通过具有轻松的问候和不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我们获得了关于调研群体的普遍共性特征。

3.1.1年轻就是资本本文通过与被调查者访谈,在此过程中,发现被调查者对于年龄的重视程度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首先,大多数的游客都属于年轻者,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并对某一项活动保持持续的关注,并很有可能在实践中拍摄这些主题。其次,年轻的主题还体现在他们拍摄的摄影作品主题中,无论是拍摄的静态景致还是动态的游客行为。

3.1.2闲暇造就愉悦的基石火把节作为中国彝族的独特的节日活动,与其他节日对比,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节日活动的持续时间达到3天,这对于游客的闲暇时间的连续性要求较高。对于这些被访者来说,通过调休、请假等方式依然可以争取到较长的旅游时间,同时在旅游活动的拉力作用下,实现一段连续性的闲暇时间难度不是很大。

3.2火把节游客摄影凝视的影响因素

这些年轻的游客的凝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了解过的旅游宣传以及网友推荐的旅行计划所构成的;同时充裕的闲暇时间使他们有机会主动地、独立地与他们参观、注视和拍摄的地方去交流。如上所述,年轻的游客表现出对在有组织的旅游团的固化偏好的挑战。受访者不仅为自己的火把节旅行过程所感受的自由感到高兴,而且通过自己选择的行为,揭示了一种后现代的、有趣的旅游体验方式(Feifer,1985)。具体来说,他们拒绝更正式的观光(摄影),而喜欢无组织的“游玩”。

3.2.1游客自身性格人们在旅游时,常常认为“摄影是旅游者的一项固有权利”,并以自己的喜好的习惯来进行摄影。通过摄影作品我们可以将为容易的看出摄影作品中带有某种鲜明的个人色彩。一方面,这种个人色彩会在摄影主题中呈现出来。火把节作为一个再适合不过的社交场所,黑夜给人们提供了一层保护色,火焰轻松点燃群体中的激情,人们的性格就像茶叶,通过黑夜和火苗的烘煮,将会在火把节的舞蹈中迸发出自己独特的香味,游客通过自己的镜头,与兴趣相投的陌生人一起营造了不一样的摄影世界。

3.2.2独立价值观引领下的摄影消费行为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人们对昂贵的摄影器材并不十分向往。对于旅游的物化凝视,人们大多停留在“拍照”,而不是“摄影”这样的高端层面。因为他们拍照的目的在于留着纪念,作为自己的旅游体验的记忆和证明,或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身的存在并向他人展示,无论是自我表达还是纪念。人们对摄影器材的要求并没有受到摄影专业人员的影响,并且认为拍照完全是自主行为。同时,火把节不同于一般的摄影节等节日,大众游客在游玩时候也就较难的与专业摄影群体发生联系,因此后者对他们的影响则并不明显。人们在火把节期间,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人们一般在白天会有游玩较多的地点和项目。但是,当夜幕降临,人们会被篝火和点火把所吸引。所以,较多的受访谈者都是基于自身的条件和价值观来进行旅游的摄影消费。

3.2.3群体中存在同化现象在前面我们提到,人们形成自己的旅游动机的时候一般会受到同伴或者朋友亲人的影响,那么,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类似现象,但是这不仅体现在旅游前阶段中的动机形成中,在摄影行为中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群体会共享摄影主题和摄影技术,并在权威的精神领袖的引领下成为整个群体的实践。在群体中,精神领袖在分享摄影技术和主题等方面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一方面,这是个体凸显个人价值并建立社交权威的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和谐,在提升旅游的体验方面大有裨益。

3.2.4去异化的摄影方式: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游客都会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智能手机,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方便携带。随着手机拍照技术的发展,高清晰度的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专业摄影器材的功能,这样的高性价比,使智能手机成为大众游客的首要选择。智能手机作为个体连接互联网的媒介,现在已成为每个人必须携带的物件。同时,与亲人朋友爱人分享照片已经成为一种现代人的情感需要,智能手机在促进分享和情感沟通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火把节的游客来说,使用智能手机来拍摄精彩的旅游经历,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本身旅游体验的愉悦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履行家庭义务,分享旅行时的照片被他们当作一种义务来承担。

4研究结论与讨论

我们发现,被访者中表现得最为活跃的是拥有机动的闲暇时间的年轻群体。他们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来参与火把节的旅游活动中去,在旅游体验方面更为深入;另一方面,他们在调节闲暇时间的动机上更为强烈,会更倾向于利用较长的闲暇时间来参与火把节的旅游当中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更向往自由,不受拘束的旅行方式,在自行安排的旅行计划中,他们能够体会更丰富的火把节气氛。如本文所讨论的,火把节的游客的摄影凝视行为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它不仅受到自身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他们所处的群体以及社会,技术等条件的刺激。同时也呈现一种普遍的去异化的摄影凝视行为,主要源于社交和技术的推动。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被调查者数量规模的有限性,在支撑结论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在之后的研究中,会继续拓展被访人群,搜集更多的材料和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火把节作为一种独特的节日,游客摄影凝视在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节日,这还需要更多的案例研究来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5]李慧,王春峰,李博,等.我国省际体育文化旅游节事资源支撑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8,15(28).

[6]潘文焰.基于“人口-产业”视角的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开发路径研究[J].旅游科学,2015,29(2):86-95.

[7]冯智明.“凝视”他者与女性身体展演———以广西龙胜瑶族“六月六”晒衣节为中心[J].民族艺术,2018,(01):75-82.

作者:胡春 单位:广州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