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开发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开发机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开发机制

[提要]湘西地质公园拥有良好的先天资源禀赋,但由于开发创新机制落后,导致其发展水平不高。本文在介绍湘西地质公园基础上,分析湘西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资源特征、产品定位、产品开发以及运营管理特征,并对当前湘西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从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创新以及加强宣传措施层面,对湘西地质公园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湘西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开发机制;案例分析;对策

一、引言

我国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乡村经济成为我国一系列经济措施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乡村旅游作为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直接带动乡村资源的活化。湘西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63个景区,展现了其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开发创新机制落后,导致其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优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开发,因此需要创新开发机制,推动湘西经济的发展,并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关于地质公园的研究,后立胜等(2003)首次对地质公园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两个基本名词,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及其特点;鄢志武等(2005)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陈金华等(2008)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和ASEB模型分析福建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并提出要重视游客的体验营销等;许涛等(2010)通过构建地质公园旅游系统模型,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研究现状等;丁华等(2012)系统研究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旅游效益等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乔光辉(2015)在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地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何小芊等(2018)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建立了游客感知测量量表,并对科普教育游客感知特征进行了分析。关于旅游产业开发机制的研究,苗红等(2004)结合诊断和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及产生根源;罗永常(2006)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王媛(2010)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为例,建立了社区参与机制;李乐京等(2013)提出民族村寨旅游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探索积极构建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杨军(2016)认为民族村寨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出现的冲突与矛盾是因为各利益主体存在利己性、政府角色定位不当、社区参与不足以及相关机制不健全;马腾等(2018)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案例,对其地方性进行解读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机制,弥补了国内目前多从游客视角对旅游地地方性的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关于地质公园的研究还比较单一,特别是对于地质公园开发机制的研究更为稀少,因此本文将以湘西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对湘西地质公园的开发机制进行研究。

二、湘西地质公园景区开发现状及成效

(一)湘西地质公园景区的资源特征。湘西地质公园拥有63个景区,面积为2,710平方千米,可见公园占地面积大,景区多,资源丰富。公园内主要有一系列独特罕见的地质地貌、地质遗迹、中国传统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民族精神纪念点以及湘西特色产业等的景区景点。地质地貌与地质遗迹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和高原切割型台地-峡谷群等的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兼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事件、古冰川气候事件与古生物遗迹等诸多典型地质现象,主要地质遗迹有金钉子、红石林、岩溶台地、峡谷等地质面貌。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使得景区造型奇特且可游览性强,因此不仅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地,还能在适宜的地质地貌处开发探险地;湘西地质公园内还拥有21个保护完好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和1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如十八洞苗寨、德夯苗寨等,这些民族村寨差异性地展现了湘西民族特色,由此,地质公园可以按照不同村落的特点开发展示湘西不同特色文化生活习俗的景区。除此之外,还能积极整合湘西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将其开发为大型文艺表演节目,以此来更为完整地展示神秘的湘西文化。

(二)湘西地质公园景区的产品定位。湘西地质公园的整体定位是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世界级地质公园。在产品定位的优势方面:第一,湘西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与代表性,且湘西地质公园所代表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旅游市场上较少且代表性、集中性强;第二,湘西地质公园拥有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且资源覆盖面积广;第三,由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定位为满足游客对神奇地质地貌的探索等的一系列市场需求,把原有分散的景点囊括为一个整体概念,对集中展示湘西地区自然舒适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湘西地质公园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细分,具体表现在其针对不同景区开发定位了一系列适宜的发展项目;第五,湘西地质公园的产品优势在于以湘西独特古朴神秘的文化为背景的一系列旅游资源,其旅游产品基本按照资源本土性开发,基本无法复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湘西地质公园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开发重复性高。湘西地质公园的市场定位是打造国际化的旅游景区,因此面向的市场是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但面对庞大的游客群体,地质公园没有对市场进行归类分析,使得产品的受众不明确,无法通过景区自有特色精准定位市场,游客对于湘西地质公园的了解过少等问题;特别是现今旅游市场趋于饱和,各种类型的旅游形式层出不穷,而湘西地质公园的景区开发缺乏对其自有优势的凸显,导致大部分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且在地质公园的景区开发上,由于大部分景区缺乏整体规划,景区的整体风格没有明确定位,使得地质公园内很多景区都走向了模仿的道路,从而导致旅游产品开发重复率较高。由此,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也很难吸引对湘西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群体,从而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二)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创新。湘西地质公园展示的是湘西地区原始地质地貌以及文化生活特色,旅游产品整体比较单调,且由于湘西地区地理位置闭塞以及交通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旅游产品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很难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景区的发展。此外,湘西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虽然较多,但很多旅游景区开发时并没有依据旅游景区的自身特色对旅游产品进行分析规划,在产品开发层面也没有建立属于自身的价值渠道体系,导致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旅游产品的价值增长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除此之外,湘西地质公园除了景区原始的旅游产品外,没有对旅游产品的内涵进行合理的分析规划,导致景区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增值的产品,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旅游体系,进而使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少了趣味点,导致旅游产品可替代性程度高。

四、湘西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发展对策建议

(一)找准市场定位,针对性开发旅游产品。湘西地质公园位于著名旅游地张家界与凤凰古城之间,对其来说不仅是优势,也是挑战。一方面湘西地质公园可以依靠两大景区实现引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流量;另一方面湘西地质公园要避免产品的重复性。首先,湘西地质公园市场没有对景区进行系统化的全局规划,导致其发展存在问题。因此,不仅要使地质公园景区与其他相似景区以及旅游产品进行区别定位,还要挖掘出景区的自有特色,如针对张家界与凤凰古城的旅游产品进行差异化分析,让游客有必须来此旅游的优势点,从而提升景区的名声。其次,地质公园要根据不同的景区特色定位不同的游客群体,并针对这一群体积极宣传,提升其知名度。

(二)积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现有的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重复率高,相似度强的特点,容易使游客对旅游产品产生疲倦心理,导致游客的体验度不高。因此,一方面湘西地质公园要积极创新,打造和挖掘属于景区自身的产品,如景区可以通过对土家族苗族的日常生活进行提炼,并以大型演出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以深度文化交流的形式展示土家族苗族生产资料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旅游原始产品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度有限,应该对地质公园原始存在的旅游产品进行深度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旅游景区的盈利能力。奇特的地质地貌还可以在节庆日等以娱乐活动的形式开展一系列亲子游等活动,增加名气;针对民族村寨可以以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感。

参考文献:

[1]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5).

[2]鄢志武,卜永喜.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9).

[3]陈金华,秦耀辰.基于游客满意度分析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06).

[4]许涛,田明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J].旅游学刊,2010.25(11).

[5]丁华,陈杏,张运洋.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12.32(12).

[6]乔光辉.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结构模型研究———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经济经纬,2015.32(06).

[7]何小芊,李超男,许甲甲.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游客感知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8).

[8]苗红,肖星.西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生态约束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5).

[9]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10).

[10]王媛.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2).

[11]李乐京.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3(11).

[12]杨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化解机制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4).

[13]马腾,郑耀星,王淑芳,林荣平,赵亚博.乡村旅游开发对地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3).

作者:向蓉 张琰飞 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