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探究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由于旅游业尚未完全复苏,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都受到了影响,加之在实际教学中,校企合作方式比较传统,缺乏危机应对能力,这都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应立足长远,布局未来,调整优化校企合作方案,建设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基地。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合肥学院

据笔者在合肥学院(以下简称“该校”)的调研分析,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普遍对专业认知不足,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方向认识较为模糊。旅游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2]。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通常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旅游规划设计企业、旅游非营利性机构等。以该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合作的方式通常是学生赴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教师提供指导,实习期间的工作安排、技能培训、生活管理都由实习基地负责。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部分旅游企业由于亏损和压缩业务,导致其没有招收实习生的需求;教师在实践教育基地的进修和挂职较少;学生实习过程中校方指导不足;实践教育基地在“双能型”教师培养中未发挥明显作用;企业专业人员进校授课较少;高校实验室软件配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上述问题导致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协同程度较低[3]。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涉及学生、校方、企业三个方面。校方的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并解决学生的就业。学生的目标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能获得满意的工作。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合作培养人才,最终实现盈利。三方的目标是有差异的,但是所有的目标最终都集中在学生这个方面,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自己获得了满意的工作,帮学校达成了培养目标。因此,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二)三方共赢

只有让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学生、校方、企业三方都在合作中获益,这种合作才能持续。很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难以推进,就是因为三方中的一方或多方无法通过合作获得期待的收益。所以,在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高校要针对企业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相关方面的主要利益诉求,放弃过去“一刀切”的合作方式。

(三)动态变化

现阶段,受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困难时期,旅游产业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过去的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校方需要针对现在的特殊时期,对合作时间、合作方式进行调整。

三、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一)夯实基础

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对旅游产业的各分支行业进行深度调研。企业对于行业的敏感度和认知度通常高于校方,所以行业调研是合作中最基础的工作。调研应以访谈形式为主,尽量减少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这种调研形式在行业深度方面的说服力和可信度都是不足的,容易流于表面。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研,综合了解当前行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能够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打下基础。

(二)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案

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符合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以该校为例,学校执行九学期制,在大二和大三期间的暑期增设了第五学期,用于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但这一制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有一定的弊端,主要由于企业不会倾力培养仅实习几个月的学生,更不会让其参与到管理事务中,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专业忠诚度,导致学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高校的专业实践安排不应“一刀切”,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实践方案,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并且在实践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实践教育基地的相关人员参与,以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实施差异化的实践教育环节

现阶段,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通常是选择规模大的高星级酒店、知名度高的景区或旅行社,将整班学生分配到同一所企业,这种方式忽略了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容易造成资源不匹配的情况。旅游产业由上游资源端、中游平台端和下游客户端组成,实践教育环节的执行应考虑旅游产业的特点。目前也有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这类中小型企业参与实践,与在大型企业实习相比,往往更容易得到重用,有更多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增强专业自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如果“一刀切”式地分配学生实习,也容易使学生在实习时产生心理落差。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意愿将学生进行分组,再结合大、中、小型旅游企业的需要进行匹配,实行差异化的实践教育管理。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邀请其专业人员加入旅游管理专业新生专业导论课,并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校长期授课。从而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认知,使其了解旅游业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可度。第二,学院在实践基地建设期间委派教师赴企业挂职或交流,每个实践基地都要保证有指定教师跟踪,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同时,不定期安排教师赴实践基地短期进修,重点解决学生实习中的专业问题,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目标,这也有助于“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挂职或进修期间如发现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问题,可由学院通过咨询和研讨,向企业提出解决建议或方案,服务合作企业。第三,学生在实习期间,校方要委托实习企业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认证的考试,企业的经验更加丰富、实用。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培训进行调整,从之前的一次性入职培训调整为“入职培训+每月定期培训+学生每月总结”,发现学生实习中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考试的通过率,为学生实习后的就业提供支持。第四,在学生实践期间,可以组织同类型行业的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由学院教师和实践教育基地的专业人员进行比赛的指导和评比,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信。第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要邀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深度参与,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要切实符合旅游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在实验教学中,还应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并将企业专业人员的考评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环节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可以解决目前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能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工作的无缝衔接,更好地服务于合作企业。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需要摸索并建立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和企业发展三方面入手,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三方共赢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翟孝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5):172-174.

[2]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版),2011(5):180-184.

[3]李安娜.地方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作者:叶旸 单位:合肥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