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论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论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论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开办旅游专业相对较迟,课程设置前往往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加之办学条件不成熟,开设课程时没有能够准确预测到学科的发展趋势,仅靠效仿或者照搬其他同类学校的模式,千篇一律,脱离了本地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没有所长,不能被用人单位看好,导致专科生不专了。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是套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侧重于理论教学,毫无高职特色可言。一方面,在基础理论课方面涉及到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和旅游学类课程,而在旅游学类中又涉及到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美学、法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旅游学科内的主干课程,由于专业方向细分,缺乏了有效的综合。如饭店类课程涉及到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市场营销、饭店人事部运行与管理、饭店财务部运行与管理等,而在旅行社管理方向同样出现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人事部的运行与管理、旅行社财务部的运行与管理等课程,在景点管理方面同样会出现这种类似课程,必然导致大量课程内容的重复。这种重复性的教学浪费了计划课时,内容侧重点不明确,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部分学校虽然在各个学期都设置了服务技能课,但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和时间场所的限制,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学生的操作能力差,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要。还有部分学校安排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以此来代替实践课,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顶岗实习时,学生几乎全部是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中,并且彼此之间不能串换岗位,这样一来,学生既不能熟悉多个部门岗位工作,也很难接触到最基层的管理岗位,更不要说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了,失去了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对策:

(一)更新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旅游专业“双瓶颈”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脚,首先要确立“品牌效应,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其次要科学的定位培养目标。旅游业是一个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因此,高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体现行业性,又要体现宽泛性,以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服务理念,热爱旅游事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一线旅游服务操作性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强化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课的教学,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渗透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培养出有竞争力的毕业生。

(二)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

在课程结构方面要体现时代对课程的要求,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专业课程的安排符合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指向学生的发展,促进人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基础课程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和基石,虽然有些知识不能直接应用,甚至不能在短期内转化,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必需和有益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拓展。当然,在重视理论讲述的同时,更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增加公共技能或专业技能的培养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门课程的衔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调整单元顺序,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块,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重复,实现整体优化。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办出自身的特色,除了有新颖的办学理念和合理的课程设置外,还需要一批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双师型”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①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中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④近五年中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习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结合目前高职学校的师资现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安排相关专业课教师到优秀企业中兼职锻炼,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回校后对其他教师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帮带作用。第二,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旅游专业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和博士,提高学科水平,更新知识结构。第三,多渠道地从社会中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提高。第四,“双师型”教师和新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学过程的适应周期,为新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构建了桥梁。

(四)依据本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开发一批实用的本土化教材和专业实训教材

市场上现有的旅游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真正实用且指导性强的教材并不多,尤其是旅游高职教育方面,抑或是脱胎于本科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偏重于研究性,理论化程度高,抑或是国外教材的中译本,缺乏高职性、本土化程度低。高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编写一批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符合本地特色、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本土化教材,这样的教材独具匠心,贴近实际,针对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制应反映旅游行业的新发展,融入本行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内容通俗易懂,突出实践性、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力求与旅游方面相关考证相结合,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以利于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操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五)建设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好相应的校内实训场所,例如:酒店标准客房实训室、模拟导游实验室、中西餐技能训练室等,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分成不同模块,逐个进行单项训练,以保证日常实训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生不断熟悉工作岗位,逐渐掌握岗位工作技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加深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途径。在解决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及时地向学校反馈人才信息和人才标准,促使学校能紧跟市场需要对培养计划作出相应调整。既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又服务了社会,实现了校企“双赢”。

我国旅游业的腾飞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高职教育是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紧扣旅游业的发展,并根据整个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改革,主动调整,积极适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旅游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旅游职业教育只有旅游企业所认可,才是现实意义上的真正的成功。(本文作者:刘珺珺 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