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内涵建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各级教育部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力推动下,院校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走“校企合作、服务产业”的道路,是现阶段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订单培养为载体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定位的旅行社业和星级酒店业两大就业方向,及旅行社业、酒店业各自不同的人才需求特点,我院从2009年起开始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2008年起,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始与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厦门旅游集团国际旅行社、厦门航空国际旅行社合作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鉴于旅行社业的人才需求不同于酒店业可以大批量接收学生实习、就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联合订单、联合培养、分散实习、分散就业”的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同时与这三家旅行社确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三家旅行社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我院根据学生的意愿分别安排学生赴这三家旅行社顶岗实习,最后根据各旅行社与学生双方达成的意向,实现学生的择业就业。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业的校企合作由来已久,而与酒店业的订单式培养起步于2009年,在慎重甄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选择了与厦门建发旅游集团下属的五星级酒店———国际会展酒店签订酒店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在教学实施、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招生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解决酒店的人才需求。
工学交替重实效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以订单培养为载体,注重教育实效,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基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递进式的“职业认知—接触工作—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择业就业”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校企融合,全程合作,共同育人。
(一)起步阶段———职业认知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即在大学第一学期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新生入学的第一周由本校教师为其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方向、能力要求、课程安排、学习目标等。接着,由校企双方教师带领学生赴合作的旅行社、酒店办公场所进行参观,让学生初步形成对企业、职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随后,在第一学期期中邀请合作的旅行社、酒店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经理进校园举办《职业认知》讲座,为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工作特点、用人标准等,面对面解答学生的疑问,形成企业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辅导学生端正职业观,共同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二)成长阶段———接触工作
成长阶段———接触工作,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即在大学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学生接触工作以促进校内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本阶段,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开始进行第一次就业方向分流,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旅行社业或酒店业的工学交替。成长阶段的旅行社业工学交替的开展形式是我院安排学生赴旅行社担任见习导游员。第二学期的4-5月份是幼儿园、中小学校举行春游活动的集中时间,加上妇女节、劳动节期间旅行社业务增多,急需大量兼职导游员。此时,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主动与主营“中小学生春秋游”或“厦门周边一日游”业务的校企合作企业,如厦门海外环球旅行社、厦门中侨旅行社、厦门逍遥游旅行社等进行联系,了解其人员需求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我院学生跟团辅助导游员开展工作,即进行导游岗位见习。而本阶段的酒店业工学交替则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酒店担任临时帮工。厦门酒店业在大型会议、会展、宴会方面的业务承接量很大,经常需要大量的院校学生担任临时帮工,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厦门国际会展酒店、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厦门京闽北海湾酒店等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接触酒店业工作的机会。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有计划、有选择、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学生赴酒店担任临时帮工的制度。本阶段的工学交替安排,既能解决这些旅行社在旅游旺季人手紧缺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在未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未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之前,能够接触企业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使其自发产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发展阶段———技能实训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第三学期主要开展校企联合的学生职业技能实训,以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旅游企业专业人员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实际的工作过程,联合开发了“模拟导游”“餐饮服务实训”“客房服务实训”等实务型课程。校企共同编写了《模拟导游实训教程》《餐饮服务实训》等教材,也采用了厦门国际会展酒店的自编书籍作为教材。更重要的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了具体的课程教学。例如“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承担编写导游词、模拟景点讲解、校园导游等项目的教学。与我院开展订单培养的厦门建发、厦门旅游集团、厦门航空三家旅行社分别派出专业人员,承担接站服务及首站沿途导游、景点现场导游、特色旅游产品推介及送站报账等项目的现场教学,即由校企双方带领学生赴机场、码头、景区景点等实地进行现场教学。而“餐饮服务实训”“客房服务实训”课程的教学同样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本校教师依托校内实训室承担部分项目的教学,酒店各业务部门派出培训师在酒店中西餐厅、宴会厅、客房内为学生开展技能实训。当然,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参与旅行社的学生秋游见习导游和酒店临时帮工。这样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相结合、把学习场所与工作地点相统一、把技能训练与工作实践相交替,突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此外,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实现。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也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一方面,院校系列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以我院教师指导为主,企业也发挥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优势支持我院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院校培养的获奖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后,经过短期培训即能代表企业去参加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竞赛,为企业赢得声誉。因此,校企合作开展技能竞赛,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实现校企的双赢。
(四)提升阶段———顶岗实习
学生放寒假的时间和第四学期的前几周,正是旅游企业用工最困难的时候,所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第四阶段即安排学生在第三学期后的寒假和第四学期的前两周到企业进行集中式的顶岗实习。因为学生虽然经过第三学期的技能实训,但是不能马上牢固掌握,还需要通过本阶段的集中顶岗实习巩固职业技能。本阶段企业顶岗实习的开展主要为两个步骤:首先,由本校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企业的岗前培训,学习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工作流程等内容。接着,企业为学生安排具体的实习岗位和企业指导老师,学生接受各部门的岗前业务培训。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实习岗位比较全面,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酒店的前厅部、客房部、商务部、宴会部和旅行社的门市部、业务部、导游部等部门的岗位,让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工作岗位、更全面地锻炼能力。通过本阶段的集中顶岗实习,学生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了解工作信息,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为顾客服务、与企业员工接触,在提升职业能力、沟通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接下来回到学校的学习中会更具主动性、积极性。
(五)成熟阶段———实习就业
第五学期为期九周的在校学习之后,学生将再次按就业方向分流,并安排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这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熟阶段———实习就业阶段。学生在选定就业方向和实习企业后,由专业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经过校企双方的商定,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岗位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导游服务、计调、营销、前厅接待、宴会接待、商务服务等岗位独立工作,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由本校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实习,共同解决实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接触到旅游产业的大环境,接受旅游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使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与旅游企业通过定岗实习而相互了解、相互磨合、双向选择,双方达成意向即可实现学生的择业就业。
实现校、生、企三赢
在以订单培养为载体,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逐步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近年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取率远高于其他同类院校,学生在省、市级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也很突出,先后有十几名学生获奖,其中2009届毕业生吴辉华同学代表厦门航空国际旅行社夺得2010年厦门市“十佳文明导游员”,2011届毕业生吴有福同学代表厦门旅游集团国际旅行社夺得2012年厦门市“十佳导游服务明星”以及团市委授予的“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厦门旅游集团国际旅行社、厦门航空国际旅行社、厦门国际会展酒店、厦门京闽北海湾酒店等订单合作企业就业的居多,其他学生也大多在厦门国旅、厦门兴旅、厦门中侨、厦门海外环球、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等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就业。学生的行业就业流失率大大降低,近年学生就业率也都保持在95%以上。学生的工作表现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优秀学生已被企业列入管理人才人选。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
通过企业的订单培养,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共同培育,学生不仅学到了真本事、锻炼了工作能力,而且还能获得企业的经济补助,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成才就业。旅游企业通过与我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进行人才储备,既解决了旺季用工难的问题,培养了后续力量,又能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吴青兰 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