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准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应该是适应社会需求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明显特征是直接为旅游企业工作,为广大游客服务。这就要求旅游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具备高素质人才能力,即: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因此,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导向,两种能力”。一个导向是指要以行业需要的就业为导向,使其能够满足技术人才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旅游专业应以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依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群。两种能力指的是旅游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得旅游毕业生能够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旅游管理、旅游策划、旅游服务工作。我国的旅游企业集团正面临着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激烈竞争,客观上非常需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2.准确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2012年教育部新颁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旅游管理的专业类今后将和工商管理类平级。旅游专业将不再拘泥于工商管理学科的限制,其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旅游管理更是一个行业性很强的专业,适应行业需求是本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为例,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旅游管理部门、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经营、策划、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仅应该适应和满足旅游行业基本工作能力需求,同时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准确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构建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对旅游管理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高校应该在了解社会及旅游管理行业的需要、掌握旅游管理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并广泛听取本学科专家建议及旅游专业毕业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准确定位,最终确定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教学计划。
二、基于行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是各专业主体教学任务之一,教学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与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本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情商的开发。因此,各高校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应行业需求。①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从学历教育角度而言,“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式”的课程设置能够增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最终将“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专业设定为课程体系。其中,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表现为:教育部推荐的旅游管理类学科必开的大部分基础课程应该包括在其中;从职业教育角度讲,要增强课程设置岗位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行业需求。我们认为,学生在一年级主要开设“公共课”,例如:思想道德修养、职业发展课、英文、计算机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语言、计算机、法律等提高工具性技能。二年级“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例如:在旅游学概论、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等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下,使学生了解行业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三年级能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例如:旅游法规、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学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在旅游服务系统方面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管理工具,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四年级“主要以实训与实习为主,辅之以专业课程”。通过对校内外的实训、实习以增强学生实习单位及行业进一步了解和认可度,为旅游专业毕业学生的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灵魂,而旅游管理类专业又是以培养面向旅游专业管理层的人才为目标,该专业应用性强,行业导向明确。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增加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并了解旅游管理过程,为学生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旅游管理工作做准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校应秉着“以理论教学体系指导、支撑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巩固理论教学体系”的原则,针对旅游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特征设置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2.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专业设置
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时以传统学科为基础,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以传统学科为基础体现了本专业的教学层次,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则表明了本专业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的上述特征有助于学生成为具备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其更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某专业适应行业需求,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便是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也就是说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或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旅游管理类专业针对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故其必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专业,同时也具有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
3.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行业需求导向
就目前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实习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实验设施短缺,本科教育的“理论化”现象非常突出。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没有引起大多普通高校的重视,某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专业实验室,只是依靠传统的课本教学来教授旅游管理类课程。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教学计划中涉及旅游管理实习,但实习时间较短,通常仅仅只有两三个月,实习时间短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实习时间短造成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不重视,只把学生安排到劳动力缺乏的岗位,学生实习过程中从事的主要是劳力工作,很少有机会真正地接触到管理层面的工作。这些与专业几乎不相关的实习经验导致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还不能对自己专业的基本服务流程和操作有准确认识与了解,而且还造成学生缺乏旅游管理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学生甚至因为实习期间从事的体力劳动岗位与自己期望岗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毕业时拒绝选择旅游行业就业。旅游行业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进入后随即又大量退出,即“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因此,基于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慢慢减少,旅游业“人才稀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各大高校应优化教学组织,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行业需求导向。首先,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其对未来职业岗位形成准确定位,改变其眼光过高的求职心态,提高其对未来岗位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以便未来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6或3:7,尽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仍然小于理论教学,但实践教学正逐渐向理论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靠拢。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性强,行业导向明确,只有重视、规范实践教学才能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效果。其次,实施“双证教育”。实施“双证教育”将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工作应用之间的距离。“双证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以获得学历文凭为目的,还应努力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加强对专业课程任课老师任课资格的审核力度,“双师双高型”任课老师具有英语导游证或高级经济师证,授课效果最佳,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岗位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践、学期综合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贯穿于四年制教学的始终,并制定了并行于理论性教学的实践教学大纲。除了考核基础的实践教学,还增加了一个衡量实践教学的标准,即学生取得英语导游证、酒店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证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通过率。上述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4.构建国际化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而旅游业作为沟通、联系世界各国的最优手段,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教育必须国际化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大发展,也对旅游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世界需要的是“全球型”人才,而“全球型”人才则需求毕业生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多民族文化,尊重各自的文明。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采取创新性办学模式(例如,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师生交流等方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加大对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产业已经是面向国际化、全球化的重要产业,其人才培养必然要面向国际平台,开拓国际就业市场。高校要打破以往学生“发展空间”的限制,不仅仅局限于酒店业、导游类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要走出去,要看到国际就业市场拥有更远大的发展前途。在国外,酒店经理和总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大学生需要开拓眼界,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放远眼光。国际化平台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更多挑战,各大高校应该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正确的、广阔的就业意识,平时教程授课中注重讲授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及就业情况,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放眼于国际化就业平台,适应市场经济、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作者:马宏丽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