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与企业签订了协议,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共建,但是在实际操作,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来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1.1学校问题
首先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学校对实践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如何指导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次高校在引进师资力量时更多的关注的是教师的文凭而忽略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引进的教师自然不能很好的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指导。
1.2企业问题
企业虽然为高校提供了实习基地,但是重视程度不够,担心增加成本,对于学生实习这一块吝于投资,疏于管理,导致实践教学目的难以实习。
2校企合作模式新的突破和建议
2.1合作模式的创新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当积极开拓新的合作模式,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1.1互动型合作模式在以前的合作模式中,往往以学校为主导,跟学校合作的企业多是靠关系等建立,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实践教学的真正实现。所谓互动型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位于同等的地位,强调利益共赢。企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对市场的动向和需求捕捉的非常准确,因此企业可以及时的向学校反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而学校则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这样也利于学生的就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既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机制,又为企业培养了急缺的人才,一举两得,双方互赢。
2.1.2实习就业相统一的模式学生要想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离不开企业的培养,而企业培养学生又必须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为既给企业节约成本又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习锻炼,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和企业进行就业的双向选择,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实习培养,挑选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留下来工作,免去了新人入职培养过程。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定向实习过程中了解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企业和学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还节约了成本,培养了学生。
2.2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
为了保证创新模式的顺利开展,学校方面还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2.2.1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指派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去相应的合作单位挂职锻炼,鼓励老师们根据企业的情况出谋划策,提高教师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教师们了解目前的市场需求和动态,这样有助于教师们制定教学计划,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2.2做好学生们的实践动员工作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告知学生们实践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们掌握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做好疏通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多与同事、领导、客人交流,锻炼交际和组织能力。
3结语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必须注重实践,加强学校和旅游类企业的合作,积极开辟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做好学校、学生、企业这三方面的工作,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
作者:王楠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第二篇
1现状
1.1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性课程较少,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基础性知识比重较大,实践性、应用性知识比重偏少等问题.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1.2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设计旅游业要求旅游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有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就需要有特点、类型、内容等完全不同的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以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包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目前大学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偏于表层化,实践教学类型单一,涉及的课程较少.实训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教学和公共实践教学的个别课程和环节,如导游讲解、礼仪实训、客房餐饮服务实训等方面.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几乎为空白.
1.3实训实践平台建设投入有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室与校企联合办学,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相关实训平台建设不力的问题.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校内实训室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实验训室建设无法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实训室设置较少,只限于导游模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个别课程的实训实践;甚至有些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基本没有校内实践场所,对学生根本不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再者就是实训场所设施简单、缺乏整体设计,仅仅可以开展相对简单的操作训练,不能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校企合作形式简单单一,多流于形式和表面,“产学研”结合有名无实,主要因为旅游产业化运做机制还没有形成,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管理体系,企业缺乏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同时,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都使目前的校企合作不能更加深层和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1.4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理论教学相比,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设计、考核手段方法、管理规范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今后十年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全面建设发展期.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立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着力培育旅游经济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区.这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2人才资源是确保实现目标的核心要素,可以预见,新疆旅游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保持持续强劲的上升态势.旅游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面临新的发展空间和难得机遇.
2.3当前,培育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已成为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的重中之重.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尤其对实践操作能力强和管理经验丰富专业人才的需求尤显迫切.
2.4分析近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很多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与行业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造就旅游产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2.5旅游业进入门槛低,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我区旅游业不断更新的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以及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旅游产品形式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发展,边境旅游,山地、牧区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等新热点的涌现,旅游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育已成为新疆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的当务之急,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旅游教育者探索研究旅游教学实践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3改革目标
3.1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模糊的定位等现状,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系统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熟悉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旅游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及咨询的专业人才.
3.2对本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及工作情况有较清醒的认识“.旅游管理”专业名称对使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从旅游专业毕业之后就是在管理岗位就职工作.学校在施教过程中,把“管理人才”作为培养基准,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多以管理类课程为主.应重新定位,重新设计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校企“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企业行业一线管理和服务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
3.3以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线,对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访谈,搜集整理一线人员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方面的想法思路,力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能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以形成本专业特色.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行业的需求,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明确具体实践教学课程环节、实践目标,确立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形成体系.
4.2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开发设计本区旅游特色的实践课程,突出特色.确定今后要编撰的相关配套教材.利用新疆区域独特的文化背景,找到文化与培养人才的契合点,通过对地方综合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实施,促进旅游专业特色的逐渐形成.综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教材.
4.3不断修改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使专业实践时间更趋合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应用性表现在对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为前提,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量,掌握旅游行业的规律和实际情况,在实践课程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的安排设计上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合行业实际.例如结合新疆旅游季节性强特点:旅游相对旺季为每年5-9月,其余时间为相对淡季,实践实习时间安排在每年的6月-9月;学生实践的时间提前到大一,从大一至大四每年的6月-9月都安排专业实习,内容依次为:景区实习、旅行社实习、酒店实习和毕业实习,增加学生到旅游企事业单位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因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存在动态性,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考虑市场未来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4.4实行教师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高校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当前的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习惯理论讲授,是名符其实的“学院派”.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建立教师实践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事业部门单位的联系,采取各种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升大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兼职客座教师”,聘请全疆旅游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的资深优秀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专业课教师,赴全疆旅游企业实践锻炼:兼职导游、旅行社经理助理、酒店高管助理等,并根据需要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加强双向互动,提升实践指导能力水平.
4.5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坚持全面发动与志愿参与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组织的系列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皆围绕专业教学进行,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力求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针对性.主动征得地方政府的合作支持,用好教师资源、行业资源、学生家长资源,主动联系旅游相关行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服务,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力求活动实效性.使第二课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4.6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范围,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规模化,学校与旅游行政部门、酒店、旅行社、风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互助互利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教学评估体系,实习实践评价多样化、多层面,建立健全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作者:徐平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