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专业微课教学效果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微课相对于传统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程导向与应用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吻合。微课教学形式,非常适合现在这个移动学习时代,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实训项目,重建教学团队,实施改革举措等一系列实践探索,通过由点及面,全面实施专业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微课;应用效果
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近些年来,以“微”字作为标签的微信、微博、微广告、微电影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由此,微课程逐渐受到了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微课程展开深入研究的对象以小学教育和初高中教育为主,关于高职教育的微课程研究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差,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方法改变其落后的学习方式,因此,微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更大。本文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微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案例的设计方案,对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教学的有效应用需要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据调查研究现实,除了在学校接受课堂教育之外,学生在课外生活环境中获取的知识占到了个人掌握知识的70%以上,而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却较少。因此,微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足够强大。微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水平,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内容的不断扩充,微课程的诞生使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实现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问题,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了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等设计制作微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向学生呈现的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重新观看教学过程,微课程的出现使学生可以反复研究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个人特征,以及内容知识的连贯性等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二、微课程的案例设计
本文选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2014级(1)班和(2)班作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以微课程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两个班级属于平行班级,学生人数相同,综合能力相近,实验数据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对比性,更能凸显微课程在教学中的明显优势。
(一)微课程设计分析
1.教学内容:本文选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中的“搜索引擎信息检索”作为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通过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深入探索新知识的习惯。
2.学生现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操作使用搜索引擎,由于没有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学生操作过程缺乏条理性。
3.教学目标:掌握搜索引擎相关知识内容,学会操作使用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搜索要领,熟练正确地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了解网络对信息检索强大的支持功能;体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
4.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及操作使用技巧。
5.教学难点:关键字提取。
(二)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案例设计包括微视频设计和微课程画面设计两个部分。如表1所示,通过对微课程的设计可以明确教学环节和详细步骤,以及教学用时分配等。如表2所示,完成微视频设计之后,需要进行微课程画面设计,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画面布局,以及相应的媒体支持素材。
(三)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再以分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沟通讨论,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组间评价。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课程之后,主动完成课后习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三、微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微课程应用情况本文将微课程应用于北京市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年级(1)班,(2)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1)班和(2)班的学生基础水平相同,学生人数均为45人,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二)微课程应用
1.应用对象
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班级人数为45人,课时为45分钟。
2.观看微视频
教师提前到计算机实验机房做好课前相关准备工作,当学生陆续来到机房后开始组织实施微课程教学。教师将制作完成的微视频通过相关软件传到学生计算机客户端,学生接收到之后检查微视频是否可以正常观看。微视频共计8分钟左右,该教学过程用时10分钟。
3.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之后,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整个过程用时约20分钟。部分学生提前完成任务,课堂气氛良好。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引导者的任务,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三)传统教学模式应用
1.应用对象
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2)班,班级人数为45人,课时为90分钟。
2.教学过程
由教师在教学初期导入新课,向学生讲解新知识内容,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总结。
(四)微课程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将两节课程安排在一起,第一节课由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并向学生讲述操作原理和技巧,对于较难的操作部分教师要反复讲述,学生在第二节课进行实践操作。因此,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学生通过记忆和模仿教师的操作理解新知识,虽然课堂教学过程安排得井然有序,但忽略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由于学生个人认知和基础水平不同,对于相同的学习任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微课程的有效应用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对表3和表4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渴望”进行对比分析,微课程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微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微视频结合,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微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能够及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理论知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对同一知识点利用不同方式设计微课程,再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本文对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应用效果证明了微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针对微课程的研究目前仍然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微课程应用效果有着较高期待。但是,由于微课程的应用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建设方案。本文将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证实了微课程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更深层次的微课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程梦.微型课程开发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以语文学科为例[J].学理论,2012(32).
[2]何小华.《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1).
作者:张苏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