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分析(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角度,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由浅入深地分析该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初级体系的构筑,探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模式,国力稳步增强促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而衣食住行已不再是生活的重点,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视野的开阔。由此,旅游产业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承担着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输送高端技术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也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大规模招生。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获得极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且实践教学成为教学研究重点。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和相应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据统计发现,在全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甚至其就业形势较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言更加困难,每年约有10%~20%的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但工作两年后,旅游行业内这些毕业生的流失率达到了80%。加之产业需求不断扩大,以及人才培养规模呈现出高度扩张的现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旅游人才供给方面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偏差,而实践教学欠缺是导致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学生施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教育,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自然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此外,合理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对保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进行研究也相当重要。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
本文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笔者先就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以此来构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的初级体系;其次,通过对有关指标的筛选,制定所需的调研问卷;最后,根据得到的相关结论,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初级体系的构筑
1.初步筛选数据笔者主要从三个层次着手选取有关数据,即课内实践教学情况,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情况,校外实践教学情况。选取25组测量指标,包括:(1)课内实践情况:实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建设、双语教学、课堂讨论和剖析;(2)第二课堂课内实践情况:模拟训练、形体训练、学科小组活动、教师技能示范、学术讲座、专业知识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周末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野外实习、个人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参与或申请科研项目、国际交流项目平台搭建、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3)课外实践情况:假期实习、短期顶岗实习、专业相关社会服务、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毕业学习、颁发工作经历证书,以此来构建一个综合性更强的指标体系模型。2.制定调研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是保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得以良好构建的基础,因此,笔者在进行该体系建构之前,针对多位教师和专家,以及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预调研,并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信度和效度处于合理范围,可以采用。3.评价体系初步模型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上文中提到的25组问题中,因其重要性不同可以分别进行评价,笔者在此处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正交并旋转后可以得到6大解释因子。因子1,可以概括为基本认识实践,包含:实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讨论和剖析,学科小组活动与企业参观学习。因子2,可以概括为校园专业技能实践,包含:教师技能示范,模拟训练,旅游信息系统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因子3,可以概括为社会综合实践,包含:野外实习,短期定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关社会服务。因子4,可以概括为技能拓展实践,包含:形体训练,双语教学,学术讲座,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国际交流平台,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因子5,可以概括为职业准备实践,包含: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成绩考核,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因子6,可以概括为专业科研实践,包含:参与或申请科研项目及个人科研论文写作指导。之后将这25组数据打乱顺序并且重新排列,然后将其归入到这6个解释因子中,如此一来便得到了一个全新且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标体系模型。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建构
1.关于样本选取的相关考量笔者在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对于有关数据采集,主要是从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性别、年级、学校这几个角度进行,并且在男女同学的样本选取比例上依照当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特点进行控制,最终定为3∶7;在群体选择方面,为保障调查结果的说服力,主要选择了已经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全部课程,并且对所在院校有关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情况有所了解的大四学生,这个比例占95%;在院校选择方面,笔者充分考量了本科一类院校和本科二类院校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象选择趋于平均。2.关于实践教学指标探索性因素的分析所谓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一项可以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且能够达到处理降维目的的技术。将该方法用于本研究,就是根据一组样本,制作测量变量间的因素结构或者变量模型。简而言之,通过该方法将会简化原本指标体系中的考量因素,留下可以反映原本指标信息的几个综合性指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相关结果更加深切地总括事物的内在规律,参考价值较大。(1)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中,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采用线形变换的方式由一组相关的变量,得到另一组互不相关的量,而这个量就被称为主成分,通常这些主成分会依照方差依次递减的序列排列。在实际研究中,前几个主成分会被当作因子,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则是对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反馈。同时,实践中发现,出现变动较大的几个量是前6个因子,走势开始变缓的部分起始于第7个因子,这就说明,应该选取的成分因子数量是6个。此外,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6个主因子的做法也值得推敲。另外,选取6个成分因子为正确选择的另外一个佐证是方差解释贡献率,根据计算可知,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总和是总特征值的71.863%,而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笔者选取的6个主因子中,充分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以上论述均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正确性进行探析是合理的。(2)计算指标体系因子载荷矩阵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于某个因子上的载荷值大于0.4,或者某个因子上的指标载荷值达到了其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值的2倍以上,那么就说明这个指标可以合理的归入到该因子中。笔者通过测定相关数据发现,所有的指标都达到了以上相关要求,这足以说明所有相关数的判别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3)构建实践教学指标数量评价模型笔者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了各个因子的得分函数,而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可以根据以下公式:Fi=bi1X1+bi2X2+bi3X3+……+bi25X25。然后,以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即加权平均得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指标体系的数量评价模型如下:F=0.423F1+0.206F2+0.152F3+0.081F4+0.071F5+0.067F6。这里,F代表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得分情况,而F1至F6则表示通过计算得到的6个主因子得分。其中,F的值越大就证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越好,也就越接近于该模型的相关要求。
三、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的现状促使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建构与之相应的检验实践教学指标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因此,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沈宏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伟丽,崔丽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208-210.
[3]张亚辉.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0,(14):185-186.
作者:何晓铭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是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理清建设思路,找准逻辑起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本文基于学生本位,进行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途径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生本位;教育质量工程;专业建设;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是其发展的基石。本文从分析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对基于学生本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文中一些描述或观点难免浅薄,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理清建设思路,找准逻辑起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一)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1.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确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建设应从院校实际出发,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培养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确实学到一技之长,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应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拓宽专业口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动力,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企业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
(二)专业建设逻辑起点
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常态化,加快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无疑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中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旺盛的就业岗位需求,不仅从数量上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旅游电子商务新业态的兴起和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效能提升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整合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和客运企业等旅游服务资源,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旅游营销水平,这对“熟悉电脑操作,具备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市场营销、网络运作、旅游商品设计等知识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旅游产业边界模糊化,新的旅游形式不断产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外部的行业如农业、制造、航空业等都开始涉足旅游业,同时在旅游业内部,如春秋旅行社筹建的春秋航空公司,大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饭店等与金融机构联合发行联名信用卡等等,这些现状无不表明今天旅游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而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必将要求旅游业、旅行社人才知识的多元化。4.行业发展金字塔结构前景可见,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府主导和引导下,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我国旅游行业近年兴起一股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的潮流,一个更加趋于集中,大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分散布局的产业市场格局已经初现雏形。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人才、门市人才正在成为旅行社人才需求新的热点。而外资旅行社以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高薪酬,正在成为旅行社人才流向之一。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条件,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新型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是以产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服务所在地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紧贴当地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量:多为了保证充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大力实施中高职衔接,打通中等职业院校旅游类学生的升学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可以进一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2+1+3”一体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不同阶段的主要核心课程,即中职阶段两年强化基础旅游服务能力构建核心课程,衔接阶段一年进行能力集成训练,高职阶段三年重点在旅游企业运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质:高与旅游产业深度耦合,校企“无缝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超前规划契合新业态需求,培养旅游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识:丰适应产业边界模糊化,多元化知识储备,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超前规划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结构,设置专业讲座、专题项目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技能升级,并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等方式拓展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职业能力发展。
(四)技:新紧跟潮流,顺应旅游业态发展新趋势,引入新技术,以智慧旅游为核心,充分发挥旅游电子商务应用,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托网络资源一体化整合发展,打造集教学、实训、社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培养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新型人才。
三、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途径探索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创新政、行、企、校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制机制平台,整合旅游管理校企双方优势,逐步探索形成符合旅游管理专业需求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长效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打造“紧密—开放”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岗位对接,能力阶梯,分段式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设计四层能力阶梯下的课程教学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搭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人才“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成长规律的螺旋升华模块式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专任教师经理化、旅游企业经理教师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和鼓励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进行语言训练,以确保可以从事“双语型”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的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化、常态化,构建人才资源库。
(四)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涵盖校内外、海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网络;引入知名旅游企业经营理念、工作流程及企业文化,吸收企业资金和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旅游行业企业专家的人力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建设集真实生产、教育教学、科技服务、培训鉴定、学生创业、展览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采用现代化技术打造仿真或全真式实训环境;对接企业文化进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应用技术开发服务;建设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旅游调研和市场开发,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项目为依托,与旅游行业国际水平接轨,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根据旅游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课程训练。以信息化实现与国际旅游无缝对接,境外专家远程指导,引入国际旅游行业操作规范与标准,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
(七)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
打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品牌,建成具有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的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训工作,充分利用节假日、暑假旅游高峰,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实训,明确实训要求、实训时间、实训质量,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0L].
[2]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B/OL].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5.
作者:薛佳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
[摘要]校内实训教学对旅游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虽然目前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取得重要进展,投入增多、功能完善、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从实训室利用、功能开发、管理工作、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旅游人才培训
引言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整个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提高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从而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同时,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加强校内实训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校内实训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对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和高职学校,应该注重加强校内实训教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
一、校内实训教学对旅游人才培训的意义
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一)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设备购置,落实管理制度,能够为旅游管理校内实训活动开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实训教学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活动当中,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顺利进行。
(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校内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形式,在实训活动中,任课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进而让学生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增进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认识,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加强实训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
二、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的现状
重视校内实训教学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来,高职学校普遍重视该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在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
(一)现状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校普遍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学院领导都积极支持该项活动,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积极作用。1.投入增多。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十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截至2016年10月,实训室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实训基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同时制定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管理人员,注重实训设备维护,为实训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2.功能完善。根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实训室建设的规划工作,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确保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同时要落实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守则,定期对实训室开展检查,重视设备的日常维修和检查。加强实训室人员管理,明确实验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实验员开展考核,为实训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3.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九江职业大学实训室的建设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导游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全真的模拟导游环境,可以有效开展导游模拟训练,进行景点路线设计,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技能。餐饮实训室的建设,能让学生开展中餐、西餐、酒水服务和操作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对客户的服务活动中,对真实的工作场景有深入全面体会,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不足
尽管校内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取得进步,但与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训室的利用效率偏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实训课程设置不全面,课时安排不科学,导致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时,才对餐厅设施和餐具进行利用,其余时间这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2.实训室功能开发不全面。实训室建设时,对实验场所和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全面考虑,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或者设备配置缺乏长远考虑,实训室开放力度不够,一些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设备闲置,导致实训室的功能开发不全面。3.实训室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也未能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训室日常巡视和检查、维修不到位,影响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能提升,制约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对教学活动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4.实训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对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任课老师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的对策
为弥补校内实训存在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
根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和实训室的特点,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开放实训室之外,课余时间也要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训活动。例如,结合餐饮服务工作需要,让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熟练掌握餐饮服务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既能提高实训室的利用效率,还能加强学生训练,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注重实训室功能开发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应该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着眼长远,健全实训室的各项功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对实训场所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考虑,提高设备采购的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并注重设备更新和升级,提高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例如,餐饮实训室建设时,应该着眼于酒店餐饮的整体运作,让学生对酒店餐饮服务流程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技巧,提高实训效果。还可以进行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的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实训室的功能进行充分挖掘,有效满足学生实训和人才培养需要。
(三)加强实训室管理工作
重视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知识丰富,理论和实践水平强的实训室管理队伍。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加强教育和培训,采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和培训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满足管理需要。健全并严格落实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做好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注重实训室设备维修与管理,有效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四)改进实训室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采用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热情,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和综合水平,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
(五)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引进优秀的教师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组织任课老师去旅游景点、餐厅参加实践活动,了解这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任课老师参与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邀请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到学校讲学,开展讲座,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校内实训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认识校内实训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为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丽芝.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6):86-88.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44-47,55.
[3]严辉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5-27.
[4]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54-156.
[5]李辉,马丽娜.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67-68.
作者:纪丽华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第四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刍议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职场竞争,本文将进一步结合当前校企融合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现状展开讨论,并且相应地提出可以优化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校企融合;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和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性人才的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校企融合发展战略,存在着实践性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改进。
1校企融合背景
结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了高度饱和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各级院校积极开展了校企融合战略,打造“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平台,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企业也可以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化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进一步彰显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的教学发展道路,同时也是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需求,为校企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创造了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所谓的校企融合,就是在高职校园内创建企业生产项目基地,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就可以到学校内的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前感受到企业的生产操作模式,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了解更多的企业发展文化特点,在校企融合的实习基地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在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走入到实习的企业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本应该在企业中进行的培训时间,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当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事实上,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发展战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实际的高职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高职院校教师不愿意再深入性地进行创新改革,认为只有做好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自然就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因而常常会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一般高职院校为三年的学习期限,三年的时间非常短暂,学生需要掌握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非常多,从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上来看,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方式使得高职院校没有办法再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学习机会,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实践性教学行动上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中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对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师资水平不高
在对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经验方面是比较缺失的,这种师资水平不高并不单纯指的是教师的学历不高,相反,能够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要求都是在硕士研究生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师资水平不高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对于旅游类工作和活动缺乏经验,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学历往往很低,没有资格到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造成目前高职教育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实践活动经验上的不足和缺失,在高职院校中很难进行正规化的校企融合训练,学校招聘不到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进程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为了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很多高职院校还是能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难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去落实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依旧停留在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旅游法规》以及《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课程时,教师很难将这些科目的课程教学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久而久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认知错误,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操作技能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会使用旅游活动中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在仪表礼仪方面的学习也不够深刻,只会一些简单的鞠躬、端茶服务,离真正的旅游企业工作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3在校企融合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对策
3.1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在当代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更是审时度势,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发展方案,树立正确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快速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更好地提供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可以在高职院校联合宾馆内进行实习,通过校企融合,校外联合的方式,开展具有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旅游活动,加快对本地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我们都知道,旅游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产业的开发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充分把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性的旅游活动当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了解到旅游活动的开展现状和开展方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3.2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为了加快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与实施,还应当从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上入手,加强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诚聘的方式,吸引一些具有高学历以及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长效教学机制,对于企业当中非常优秀的人才,可以适当地放开学历条件,招聘一些德才兼备的全面化发展人才,不单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光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还不行,一定还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迅速地得到成长和发展,在为学生安排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保证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定岗实践中,教师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间起到了沟通性性的桥梁作用,也让旅游企业能够更加愿意接受学生来进行实习,在定岗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健全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位
在健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时,一定要尽可能地确保高职院校实践性的教学工作都可以落实到位,并且进一步完善教学层次,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理论课程《酒店经营与管理》以及《旅游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性地设计一些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环节,还可以通过旅游活动情景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旅游英语知识的应用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旅游英语水平,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期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用企业经营中的规范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的规范要领。在对学生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教学的方式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把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看法纳入到教学评价体制当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结合校企融合的时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J].黑龙江史志,2009(12)
[2]侯明贤.高职“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以酒店管理类专业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3]费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4]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5]段光达.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3)
[6]王炜,李志飞,李江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05)
作者:何明轩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