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引言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林业品种生命强度低、繁衍期长、抗病害能力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只有通过林业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旧产品更新换代,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害严重、成活率低、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均是林业治理的难题,传统过于粗放的林业管理模式下,作物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等均无法保证控制的精确性。通过技术创新可提高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程度,实现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企业的特殊性
与普通企业相比,林业企业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经营目的的基本性质不变,但是林业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森林资源来开展的,而林木资源又体现出较为突出的特殊性,因此林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体现出以下特点。
(1)多产性:森林资源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地下资源、景观资源,甚至各种微生物等,林业企业的经营对象主要是森林资源,故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开发,相应的林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多产性的特征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
(2)多目标并存性:森林资源所提供的各类林产品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林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要将林业产品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性效益发挥出来,故体现出多目标并存性的特点。
(3)资源约束性:尽管任何企业的经营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问题的制约,但是林业企业的资源约束性更为突出,其包括垂直约束与水平约束两个方面,其中垂直约束是指森林资源主体生产量锐减,影响到林业企业的后续产业;所谓水平约束则是指企业在森林资源培育方面投入不足。因此要针对资源约束问题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替代生产,开展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林业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各种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湖北地区林业经济技术创新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技术创新模式单一
湖北大多数企业主要采用模仿的方法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技术与设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基本上属于对引进资源的照搬照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输出国,这种创新模式体现出较强的被动性,仅为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所以技术积累方面无法做到长远规划,且技术壁垒、进入壁垒的制约也会对模仿创新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林业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模式受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组织障碍、技术障碍、经营障碍等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外部因素也对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比如市场环境,尤其是资金与技术市场供给不畅,相关政府调节幅度小等。因此,林业企业模仿创新缺乏外在的激励条件,企业不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制约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3.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林业企业而言,资金更是其生存发展的“催生剂”,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现阶段湖北林业企业、乃至全国的林业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受现有投资体制的影响,林业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主要包括两个,即市场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体制发育还未成熟,不仅风投企业数量严重不足,且资本市场也缺乏一个风险资本市场化退出机制,未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市场化投资融资渠道,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政府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以湖北省为例,70.2%的政府资助及直接支持的发展计划项目、基金计划无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主要资金来源还必须依靠自身的积累,我国大部分林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均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积累,但是多数企业无法在科技成果吸收与创新中投入充足的资金,尤其是利润水平较低的林业企业,更是对技术创新产生严重阻碍,与普通企业相比,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自然条件影响大等非经营性负担。一方面,林产工业、林化企业等加工企业布局较为分散,所筹技术创新资金十分有限,林业项目投资风险较大,银行投入时较为慎重;另一方面,我国风险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企业贷款回归率较低,故金融机构对林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支持投入较小,由表1可知,2013年湖北银行资金仅占其科技活动经费的4.35%。
3.3人才资源不足
技术创新的开展与实现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完成,技术与人才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多数林业企业均缺乏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再加之国内外人才的竞争挑战,导致林业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对于湖北地区的林业企业而言,其人力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高质量、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很多林业企业职工缺乏创新意识与足够的经验水平,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企业人才创新资源的匮乏已然成为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林业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且传统观念过于侧重市场,忽略了科学研究,此外,林业企业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对高科技人才的流入有一定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缺少具有创新意识及风险意识的管理人才。技术创新并非单纯性的技术发展过程,其需要集技术、管理、营销专业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对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风险意识。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管理者通常具备较为突出的行政管理能力,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意识,管理方面缺少吸引技术性人才的能力,导致企业内部人才短缺。
4提高林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4.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长久以来,我国林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困及企业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林业企业也未彻底摆脱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林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缺少高技术含量的林业产品,这些因素均会降低我国林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甚至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符。因此要不断完善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林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提高林业的生产水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明确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将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技活动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林业产业中来。对林业科技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从整体与局部的着眼点推动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宏观上,加强中国林业队伍的建设,微观上,在区域内建立专业的科学技术学院,促进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4.2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林业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拓宽企业的投资渠道,将银行贷款、直接融资、风险投资等集中到林业技术创新体系中来,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企业除了要增加自身的积累外,可选择恰当的时机成立股份公司,也可进行股票上市筹资或发行企业债券等。相比其它企业,林业产业体现出较强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林业企业要抓住这一特点,向政府部门争取更多的减免税政策,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及创新成果补偿机制,鼓励职工群众大胆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与发明活动,将林业技术创新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此外,林业企业还要注重引进外资,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进行设备的改建、扩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活动,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引进大量资金,而且可以向林业发达国家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经营与技术。
4.3注重人才的培养
技术创新活动融合了管理、技术、研发、营销等各个专业理论,体现出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现阶段林业企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因此要加强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使其成长为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企业在与外资交流、合作时,要有意识地派遣潜力大、观念新、能力强的人才参与其中,通过项目培训丰富其管理理论知识与经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提高与升华。其次,企业自身要不断充实技术研发力量,大中型企业综合条件较好,可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每年从销售额中拨出一定比例的款项用于技术创新;如中小企业不具备建立科研机构的条件,可通过聘请顾问、客座研究人员、合作共建、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联系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要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培训,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保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5结语
总之,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林业产业长期以来均处于较为弱的地位,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素质低下、科技进步水平低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只有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全面提升产业的层次与水平。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与源泉,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核心,只有以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才能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由此可见,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技术创新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技术创新是全面推进和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作者:常幼平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