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较大程度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在施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财务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对固定的、有形的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提升自身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综合实力。

(一)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是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对自身所获得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与登记。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财务人员财务数据收集的准确性[1]。

(二)完善事业单位制度的不足事业单位在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过程中会对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及时、准确、明细的登记。从而使事业单位领导层可以通过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中找出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对已有的政策进行改进与完善或者制定相应的新制度以降低这些不足可能带给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事业单位的掌控力度事业单位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的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事业单位的掌控力度。第一,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单位发展实际情况的认识。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事业单位发展真实情况认识的提高,有利于事业单位领导层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的策略。第二,事业单位领导层可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据的分析,判断出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能合理的利用资金控制事业单位不同部门的发展,提升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发展的协调性,从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体质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财务核算不到位事业单位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财务核算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维修、保养、使用等核算不到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主要是针对固定财产具体数量的核算,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使用等费用的核算不到位,造成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核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别;第二,折旧核算不到位。固定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陈旧和磨损致使实际价值降低。而事业单位在对自身国有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多数是按照国有资产的原始价值进行核算。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核算结果与实际价值不相符的情况;第三,财务核算不全面。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部分长时间未使用或不可用的固定资产可能会被财务人员忽视。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与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信息记录不全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对自身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信息记录的不全面,这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信息记录不全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于固定资产信息记录的不重视,未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第二,固定资产审查不到位。对事业单位部分流动性非常强的固定资产进行记录时,多数是依靠原始入账价值数据进行记录,没有对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审查,从而造成固定资产信息失真[2]。

(三)监督体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不同,管理分散,不能够统一管理,造成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遇到一定的困难,难以保证财务人员可以仔细的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

(四)部分固定资产审批流程过于繁琐事业单位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需要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使用,这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要针对可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请层层审批,批准后才能对其进行使用。在审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推延审批的时间,影响到单位项目的正常运营。

(五)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事业单位在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倚靠传统的手段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数据需要及时、准确、序时、明细的登记,传统的手段难以保证固定资产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时效性。这就难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更好的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三、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质量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固定资产维修、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财务原始数据登记工作。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调配固定资产维修、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核实;第二,做好固定资产分类与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摊销工作。财务人员需要协调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进行切合实际的分类,以及开展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并上报批准,做到按期准确计提折旧,合理摊销等;第三,做好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财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清理等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未使用、不可用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说明原因以便及时处置。

(二)提升固定资产信息记录全面性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记录全面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除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登记工作外,还应建立固定资产网上查询财务数据库。事业单位员工需要使用固定资产时,须在网上记录固定资产使用详细信息;第二,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事业单位人员在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责任制度,明确使用好还要保管好的责任,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对固定资产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公布等功能;第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管理全面性,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监督体制完善事业单位监督体制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与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监督体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监督机制的多样化,注重内部环境的监督,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监督的作用,把监督体制建立在原有体制之上,保证单位人员可以快速的适应事业单位完善后的监督体制;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进行监督。互联网数据传递速度快,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快速的收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相关数据。

(四)提升固定资产审批灵活性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批的灵活性,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能在事业单位的项目进程中顺利的投入使用,不至于影响工程的进度。如事业单位可以事先征求领导和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的同意,对预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检验达到可使用状态后方可投入使用,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等手续,财务人员可根据固定资产在项目中发生的费用据实入账[3]。

四、结束语

希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能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从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如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平台,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完善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田生金.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29):154.

[2]杨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3):114.

[3]王璐遥.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185.

作者:康翠芳 单位:亳州市公路管理局利辛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