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会计职业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会计人工智能、财务共享时代的到来,使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产教融合不够紧密、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智能实践经验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力度、强化教师智能财务实操能力、建立1+X证书多方向评价,提高人才培养效能,真正助力会计人才培养走向市场需求。
关键词:1+X证书;职业教育改革;会计专业
一、会计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脱离市场需求。传统型会计工作岗位主要以会计核算、税务员、审计助理等为主,未能与现行会计市场对复合型智能会计人才的需求接轨。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审计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等理论教学。管理决策方面的会计技能没有获得更多关注,毕业学生难以拥有管理岗位所需的系统性知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足,而人工智能会计方面更是没有开设过任何一门相关的课程,培养定位脱离实际,无法适应市场对复合型智能会计人才的需求。2、课程结构与1+X证书脱接。1+X证书主要考核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更高的管理决策和智能办公技能。伴随着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趋势,会计职业教育也认识到培养管理决策型会计人才转变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复合型智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现行会计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几个主流财务软件让学生掌握基本做账流程,都是独立的模块操作,未能将整个业务程序整合成一个智能化系统,脱离智能财税的总体规划和策划,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智能化和财税一体化,无法满足智能财税对智能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松弛,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程度对会计职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但很多的校企合作方式,象征性的意义更多,校企合作的广度不够,缺乏一个协同合作的人才综合培养平台,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得不到切实的能力提升。企业会计本身具有的机密性及核心地位,使学生难以接触到会计的核心工作,学生实践多数是走走花样,实际工作能力、会计专业素养无法真实培养。校企合作不紧密,产教难以融合,教育链落后于产业链,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相矛盾。面对新时代的人工智能、财务共享,会计的传统核算功能已经渐渐弱化,缺乏深度校企合作的学生在企业实训中大多从事初级技能工作,也就使培养的学生始终停留在传统财会核算人员层面。
(三)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智能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未经企业实践就走上会计教学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与会计实操经验,教师理论强经验弱,不具备双师要求,使得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基本比较弱。面对新时代大数据和智能财税的到来,以接受传统教育为主的会计教师,虽然会计理论知识丰富,精通会计核算,但管理思维、人工智能技术相当欠缺,思想也较为传统,未能很好地与市场上会计智能化倾向的实际操作接轨,尤其教龄长的部分老师长期没有进入企业参加锻炼,对行业产业发展了解不深,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行的职业要求,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这种专业教师,面临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茫然现状将很大地影响着培养会计专业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二、以1+X证书推进会计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与策略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设智能会计和管理决策实训课程,提高人才质量1、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定位。现行的会计课程标准是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对比1+X证书制度,显然缺乏一定岗位技能水平的培养,加重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技能壁垒。因此,必须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具体要求,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划分工作任务,转换对专业课程的整合,构建适应智能化复合型人才要求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创多元教学方式,与财务共享、智能财税程度高的企业和事务所进行长效合作,在智能化的实训平台上,触摸企业的真实业务,由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技能教学,让学生直接面对会计工作的真实岗位情况,接受智能会计训练,达到自身综合技能提升的人才定位。2、增加智能决策和会计管理课程,拓宽人才培养能力。实行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要求会计人员除了熟练掌握传统会计核算,还要熟悉利用会计管理进行智能化决策。会计职业教育中的传统专业课程远不能满足书证融通技能要求,需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数据库概论》《财务共享服务》《风险决策》《财务数据分析》等会计管理与智能决策课程,充实到学历教育课程的实训内容,形成书证融通,让学生有选择地将X融入到1的模式,获得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的同时,也增强了学历教育证书的含金量,有机地实现核心课程财务共享智能化。
(二)深化产教结合力度,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效能。产教融合力度、校企合作松紧很大地影响着人才技能培养。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院校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体制机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主动邀请企业全身参与进来,共同制订和修订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人才技能、课程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让企业实践者协同参与。对于企业方面来说,按照合作领域全面参与,做好师生的技能培训者和测试者,按照企业真实的会计实务标准对学生进行多方评判,帮助学生完成技能型的学习和评价。校企双方利用合作平台,按照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对真实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整合,把专业课程的学习领域转换为企业岗位的工作领域,有层次地构建出以技能和职业证书融合的综合化课程体系,扩大X的人才质量效能。
(三)在执行1+X证书制度中,强化教师的实操能力和教学理念。1+X证书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关,改变教师对教材教法理念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要主动学习新制度新观念,对X中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要有更深更高的底蕴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书证融通,提高和拓宽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主动具有市场对职业需求的各项技能。在实施1+X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税的实践操作技能,全面考量着教师对新事物的认识与运用。因此,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新理念对X的技能教学和综合考评,可以让教师掌握最新专业技能;同时,教师应主动到使用智能财务、财务共享的合作企业和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提高自己智能财税实践操作能力。
(四)建立1+X证书多方向评价,助力人才培养真正走向市场需求。1+X证书制度要求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机制,考核岗位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反映用人单位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招聘时更看重学生的职业证书,因此,对X证书的多方向客观评价有助于人才培养真正走向市场需求。1+X证书是要让学生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主要有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现代企业,对专业化人才要求拥有多种技能,通过1+X证书制度实施的培训与考核,可以提供多种专门能力满足许多工作领域或技术领域的技能要求。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完善本校的学历培养方案以及赋予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综合考评指标要求,根据学生潜能与职业发展,筑牢主修专业,采用学分转化形式,让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1+X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相融合。综上,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对于提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前瞻性与延展性意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要深化对1+X证书制度内涵的理解,优化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不断在执行1+X中进行思考与创新,运用智能教学手段,促进书证融通,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效能。
参考文献:
[1]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3]黄佑军.扎实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佛山日报,2020.5.27.
作者:刘新勇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