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的防治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的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的防治措施

摘要:营林就是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形势下,将病虫防治和营林技术相结合是一个重要方向。分析了营林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山西三原县为例,介绍了营林技术在病虫防治中的应用措施,最后指出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营林技术;应用价值;病虫防治;发展趋势

1营林技术的应用价值

1.1提高树种生长质量

在林业病虫防治中,营林技术具有全程性、全方位的特点,可对树木的生产全过程进行防范,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例如:在树种选择阶段,采用先进技术培育新树种,提高病害抵抗力,保证健康快速生长;在种植阶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并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在管理阶段,通过营造混交林,实现林木的多样化发展。

1.2增强病虫害抵抗力

营林技术贯穿树木生长的整个周期,通过分析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可增强病虫害抵抗力。实践证实,树种适应土壤条件,才能健康生长[2]。在林业发展初期就开始保护树种,能为后期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防治中的应用措施

以陕西三原县为例,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渭河、泾河以北,基本概况如下:①地形。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65~1409m。②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2℃,年平均降雨量为537.6mm。③土壤。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粘黑垆土褐色土地带,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四十里塬坡以北主要是黄绵土,以南主要是娄土。④植被。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用地面积为1.63万hm2,主要树种是刺槐、杨、柳、油松、侧柏等。针对林业病虫害,三原县林业局结合营林技术,制定了完善的防治措施

2.1培育抗性树种

不同的树种之间,其病虫害抵抗能力也不同。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上,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常见的病虫害类型,继而培育出抵抗力强的树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3]。从全国范围来看,病虫害抗性较强的树种,可有效抵抗天牛、白蛾等虫害,抵抗腐烂病、叶斑病、疱锈病等。在陕西三原县境内,国槐、毛白杨、沙地柏、白皮松等是优势树种,结合生物育种技术,目前已经标记出数十种遗传基因图谱,并成功培育出杨树、杉木等树种。

2.2建立混交林

在混交林的营造上,关键点如下:一是考虑树木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树种,确保不同树种充分汲取养分;二是混交林根系发达,一般情况下树冠茂密,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能力。以防治天牛病害的混交林为例,可以种植木荷和马尾松,两者的种植比例控制在1︰3~5,采用块状、星散状、株间混交、行间混交等分布形式。此外,可以在林间建立阻隔带,避免病虫害传播蔓延,虽然会增加管理成本,但在单一食性害虫的防治上具有良好效果。

2.3加强林区卫生

林区日常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出现杂草、灌木等,干扰林木的正常生长。对此,应该加强林区卫生,以缩小病害范围[4]。一是采用松土、除草措施,彻底清除林区内的杂草,既能降低病害发生率,又能优化整个林区环境。二是定期开展林区卫生大扫除,针对落叶、纸屑、杂物等进行清理,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增强病虫害抵抗能力。三是对于杨树溃病、烂皮、草履蚧等病虫害,应做好修枝剪枝工作,及时清理侧枝、枯枝,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当然,修枝并不适用于所有树种,以红松、马尾松为主。

2.4落实检疫工作

林木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产生较大的破坏性,继而危害树木健康生长。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落实检疫工作,一方面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外来物种,彻底清除侵染源,为林木生长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控制病虫害扩散,在病虫害孤立新区,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消除病虫害源头。以松线虫的防治工作为例,我国一直将拔除疫点作为一个关键环节,也就是有选择性的伐木,减少松线虫的数量,控制病害面积,实现防治效果。

2.5创新技术方法

新形势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将促进森林健康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创新技术方法,可以清理受害树木、伐根嫁接、截取高干,或将几种处理技术相结合。在组织管理上,将工作重点从治理转变为防治结合,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6完善监控体系

林木生长和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采用监控体系可以动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降低人力、物力、财力成本[5]。结合实际情况,林木监控体系的最大优势,是能全面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第一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提高防治水平。此外,封山育林也是保护林木资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实现林内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能控制病虫害范围,增强森林的防御力。

3营林技术在病虫防治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3.1存在的问题

营林技术在病虫防治中具有良好效果,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提示相关人员重点关注:①规划设计造林时,加入病虫害防治的内容,理论结合实践,促使森防部门、营林部门密切配合。②营林措施的周期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推广困难大。不论是抗性树种,还是混交树种,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降低了林分质量。③管理人员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考虑自身防御能力,在营林活动中没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入误区。

3.2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生态控制技术。在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向生态控制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生态控制是站在宏观角度,调节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控制生长速度,降低危害性。基于生态控制的防治技术方法,是对病虫害的环境、生物进行利用和调控,实现林业发展的生态化战略目标。结合实践,生态控制技术在杨树溃疡病中尝试应用,目前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初期阶段,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二是多种防治方法组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的壁垒逐步打破,实现了多种技术的组合。具体到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上,将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可以发挥出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势,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对林木本身造成的危害。

4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期间,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重要内容,采用营林技术可以提高树种生长质量,增强病虫害抵抗力。结合陕西三原县的林业发展特点,总结了营林技术的具体应用,例如培育抗性树种、建立混交林、加强林区卫生、落实检疫工作、创新技术方法、完善监控体系。在未来,生态控制技术、多种防治方法组合,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能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的有效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76.

[2]吴艳梅.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与营林技术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8,38(14):192.

[3]杜敏娜.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1):184,186.

[4]孙亚莉.林业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125.

作者:康嵘 单位:三原县林业工作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