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功能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功能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功能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应用

摘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理念,不仅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森林经营已经在全国多地区得到发展应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地地力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情况,分析了辽宁地区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现状,主要阐述了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针对辽宁森林资源较少,生态平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要求,提出了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应用中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推动辽宁多功能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辽宁;林业现状;应用

新发展阶段,我国林业不断探索创新,改变经营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多功能森林经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多重效益,使林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经营模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切合实际,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辽宁省林业发展相对较弱,尤其是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够乐观,因此,应用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对于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这一理念的实施和有效发展,需要了解其在辽宁省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加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实施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多功能森林经营在辽宁林业的应用和发展。

1辽宁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应用现状

1.1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辽宁省林业用地面积为713.6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的78.98%,为563.61万hm2,林分面积464.47万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别占有不同的比例,林分蓄积量27463.85万m3;全省立木总蓄积量28500.06万m3;森林覆被率38.20%。辽宁省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衡,生态防护功能较弱[1]。这其中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一,人们对天然次生林掠夺式采伐,严重影响了次生林资源的增长,生态系统呈现明显衰退趋势。其二,现有林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不科学,使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抚育工作滞后,资源增长缓慢,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严重削弱,林下植被稀少。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力度不足,平原地区杨树(Populus)遭受天牛(Cerambycidae)危害已十分普遍,导致树木生长十分缓慢;辽东地区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分感病枯死现象频发;辽西地区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松毛虫(Dendrolimus)、松梢螟(Dioryctriasplendidella)等危害已成常态,而且有加重的趋势。

1.2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

1.2.1森林资源缺乏。辽宁省森林资源总量相对较少,森林覆盖率较低,中幼龄林所占比例较大,其面积为327.63万hm2,占林分总面积的70.54%。使得辽宁省人均有林地面积、人均林木蓄积量均落后于其他大部分林业省区。辽宁省森林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森林资源占全省的65.50%;可见,目前辽宁省可利用的经济林严重不足,而且人工林密度过大,目前,全省中、幼龄林急需抚育面积达105.22万hm2,如果不进行良好的培育与改善,无法形成真正的林地。大面积中、幼龄林的形成,造成了林业用地的浪费,林业生产能力难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多功能森林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1.2.2树林品种较少,纯林面积较大。辽宁省树种结构单一,阔叶林多,针叶林少,纯林比例过大,混交林缺乏。辽宁省阔叶林和针叶林面积分别占全省林分面积的68.05%和30.30%,全省针阔混交林面积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65%。油松组、落叶松(Larixgmelinii)组和慢生杨组面积占全省林分面积的78.51%。由于混交林面积较小,导致森林的生态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林木综合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森林防火能力、林木抗病性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树种结构和混交林比重需要进一步调整,为多功能森林的经营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1.2.3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缺陷。缺乏对现有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是造成林地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在森林生产经营中,许多生产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森林抚育能力不足,对林冠下更新红松(Pinuskoraiensis)后所需的幼林抚育和透光抚育没有及时进行,或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对红松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混交林难以形成。另外,上层抚育伐只保留红松,影响了阔叶红松林的培育效果。对于封山育林,只是片面地封山,而没有很好的育林,使林分的多种功能难以提高;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的实验,由于实际执行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够明显。此外,过度开采林地和乱砍薪柴等导致林业生态功能退化。天然次生林林地开发缺乏规划,降低了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保护力度,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1.2.4造林政策存在偏差,造林树种单一。各级林业部门只注重造林指标的完成,忽视了抚育管护,虽然造林面积增加了,但成林不多,森林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很多地区存在重视速生,忽视适生,强调用材,忽视防护的意识,造林时未能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导致造林效果不佳。此外,造林树种单一,主要树种为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且多为同龄单层纯林,阔叶只有杨树等较少树种,缺乏对珍贵阔叶用材资源的培育,造成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功能脆弱,森林的多重功能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3]。

2辽宁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应用措施

2.1充分认识多功能森林经营价值,积极改造现有林

突出多功能利用,完善现有林业工程,将森林经营所体现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主要是生长量、树种结构、碳吸存量等几个方面。积极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保留珍贵乡土树种、次要树种、灌木、幼树和地被物,对此可采用抚育间伐、斑块状改造、补植乡土树种等措施,诱导成异龄、复层的混交林。包括中、幼龄林抚育在内,要努力培育高质量的针阔混交林,主要是对次生林冠下更新红松诱导阔叶混交林要进行及时抚育[4]。对人工林实行长伐期经营,这样可以避免林地退化,减少造林成本。造林时,要注重珍贵用材树种,营造复层、异龄的混交林,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注重良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和体现森林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2.2科学区划,营造多功能森林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林业改革制度,确定森林主导功能及经营目标,在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森林资源进行功能区划,合理布局,逐步改造。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对低产、低效林地进行改造,做到抚育间伐,并提高抚育水平,缩短其成才的时间。进行功能区划时,要兼顾双重效益和功能,也就是在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兼顾森林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要积极开发公益林资源,科学选种,注重森林的多功能发展。

2.3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多功能林业发展

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和扶持,为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要适当增加育林补贴,要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同时还要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将依据生态功能高低或维持生态功能造成的投入增加给予补偿,以代替过去依据森林面积的补偿机制,以此提高林业从业人员收入[5]。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进多功能林业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

2.4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管理水平

在省内不同地区分别建立多功能经营试验示范区,开展多功能经营模式研究,但对于所选示范区应该是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县域,所选林种分别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用材林和公益林,要研究不同的经营方式对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与生态功能的影响,以及培育目标与其影响,使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发展政策和技术规程等尽快与辽宁省林情对接。建立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不同森林多功能经营模式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佳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6-7]。同时,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在全省范围的实施。

3结语

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中国林业的发展,目前的资源条件、产业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了中国应当发展多功能林业,只有发展多功能林业,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林业发展规律。多功能森林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是林业发展的趋势[7],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有利于辽宁省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实现森林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促进辽宁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繁荣,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白冬艳.多功能森林经营效益优化及财政政策调控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2]李清源,马志辉,唐玉芬,等.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中应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7):127-129.

[3]李国升.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辽宁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171-172.

[4]曾祥谓,樊宝敏,张怀清,等.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2):10-16.

[5]张德成,李智勇,王登举,等.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两个体系[J].世界林业研究,2014,(24)4:1-6.

[6]定明谦,白应统,王伟.弘扬现代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推进城市森林的建设[J].吉林农业,2012(2):154.

[7]杨宁,胡春宇.七台河市国有森林经营和生态恢复[J].林业科技情报,2010,(42)2:28-29.

作者:高溢鸿 单位:辽宁省铁岭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