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高效治理病虫害问题,促进林业资源的稳定持续发展,改良生态环境,应有效引入营林技术,重视栽种管理与混交种植,实现生态的协调发展。
病虫害防治工作流程复杂,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理效果。为了促进林业工程的持续发展,技术人员应结合林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树种,有效应用营林技术,创新治理理念,充分降低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影响,实现林区持续协调发展。
1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性与应用原则
1.1防治重要性
首先,可以保障林木质量。营林技术由树种选育阶段便开始注重防治病虫害,贯穿整个林业生产经营过程,提升树木种植质量。实际营林期间,工作人员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树木生长指标,选择合适树种类型,并提高免疫力,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负面影响,促进树木健康生长。种植人员还可以通过营林技术规范自身工作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为提升树木质量提供根本性保障。其次,可以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林业生产极易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损失。通过营林技术可以帮助种植人员了解更多的林业种植知识,学会如何挑选与培育林木,纠正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并通过正确操作提升土壤肥力,减小种植密度,在增强树木对病虫害抵御能力的前提下,保证树木健康生长。通过营林技术还可以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观念,实现提前预防,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新方法与新手段。最后,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业病虫害防治期间引入营林技术,可以在为树木提供良好生长条件的前提下,改善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促进生态协调发展。营林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健康性,降低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林业资源调节周边气候,全方位满足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
1.2应用原则
首先,是预防为主。林业病虫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数量与危害较大,甚至会出现几何式的增长。虽然积极采用防治技术,但也无法全面消除不利影响。营林技术在防治病虫害期间,应遵循预防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特点,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果。其次,是科学营林。技术人员在防治病虫害期间应充分考虑营林效益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但应及时补种树木,还应引入先进的生物技术,实现科学合理治理,全面遏制病虫害的无序蔓延。再次,是依法营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但属于经济措施,也属于生态措施,营林期间林业部门应严格遵守森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合法利用林木资源,杜绝出现违规营林措施。最后,是持续营林。为了兼并获得经济与生态效益,满足人类需求,实现森林的持续发展,林业部门应保持长远目光,在营林期间坚持持续化的营林理念,获得长效利益的同时,促进森林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林业病虫害治理中营林技术的应用
2.1合理选择树种
首先,技术人员在造林前应充分调查林区的种植环境与土壤条件,根据实际温湿度、气候等因素合理选择树种,保证较强的适应能力与生产能力,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其次,造林工程开始前,技术人员应科学处理种苗,包括无菌处理、营养处理、消毒处理等,确保无病害种植,提高成活率。最后,林业技术人员在准备种苗过程中,还应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及时清理林区中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已经枯死的苗木,减轻病虫害的污染程度,整体上提高林木抗病水平,提高生长质量[1]。
2.2引入伐根嫁接技术
当发现林木病虫害问题时,技术人员应合理采用伐根嫁接技术,首先做好树木与树木之间的隔离工作,之后通过伐根嫁接复活树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伐根嫁接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缩短树木采伐期,还可以改造优良树种,提升林地的生产力。
2.3设置隔离带
林区隔离带主要指的是在病虫害发生地与保护目标地之间设置一定长度与宽度的无林木地带,以有效防治一定区域内传播与蔓延速度较快的病虫害类型。在切断传播途径的前提下,阻止扩散,之后喷洒生态药剂,充分消灭病虫害。在减少波及面积的前提下,降低防治难度,充分保护林木资源。在防治林区病虫害问题期间,营林技术人员应具备全面性、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在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树木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冬季时也应做好树木涂白工作,增强保护,提高树木的越冬能力。一般隔离带应设置为网状结构,有效断绝病虫害幼虫的生长条件,并阻断幼虫的迁移途径,达到保护整个林区的目的[2]。
2.4营造混交林
森林系统包括多种动植物与微生物等,在应用营林技术期间还应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保持生物多样性,综合树木生长情况与周边环境,营造混交林,避免种植单一树种,减缓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营林期间,技术人员应选择合理的混交林树种,提升整体的抵御能力。且搭配树种时还应严格控制分配比例,遵照规范条例种植,避免出现树种比例不协调、不合理问题,减轻树木之间的干扰程度,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混交林包括以下几种营林方式,一是行内混交,利用两个以上树种彼此隔珠种植,保持合理的种间关系,一般用于乔灌木混交。二是行间混交,两个以上的树种彼此隔行混交,适合阴阳性树种或乔灌木混交。三是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与另一个树种配置混交。通过带状混交可以有效避免种间竞争,提高树木生长质量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四是块状混交,将一个树种种植为不规则块状,与另一树种配置混交。块状地面积不可过大,一般为25m2~50m2,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地形的变化栽种不同树种,达到混交目的[3]。
2.5加强抚育管护
完成营林工作后,还应做好后续的抚育管理工作,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杜绝病虫害侵袭。夏季时应为幼林遮蔽,根据树木生长习性与种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遮蔽程度,不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抗逆性能。每年4月~5月还应做好林区除草松土工作,清理干净林木周围的杂草,避免争夺林木养分,并压缩害虫的生长繁殖空间,避免在杂草中产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且翻耕松土还可以及时清理出土壤中的害虫,改良透气性,促使林木更快吸收营养。同时,还应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为苗木及时施肥,并在干旱天气及时浇水灌溉,保证苗木健康生长。除此之外,还应做好林区透光间伐工作,幼林进入郁闭期2年~3年后,不同林木出现不同的生长情况,很容易出现压木问题,此时技术人员应合理采用抚育透光间伐方法,全面清除林区中的病腐木与枯死木,及时运出,统一烧毁处理,避免传播细菌、虫卵、病毒等。完成透光间伐后,林区郁闭度应控制在0.6~0.7,若依然存在压木问题,还应进行第二次透光间伐,保证合理株数。
2.6进行封山育林
为了保证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技术人员应结合当前林业情况,合理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减少人畜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加强保护力度,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封山育林包括全封、轮封、半封等形式,当森林遭受严重的病虫害侵袭时应采用全面封闭措施,促进单层林面向多层林的方向发展,将疏林转变为密林,增强林区的更新能力,改善内部的气候与生态环境,避免各种病虫害的再次滋生发展。同时,封山育林还可以为病虫害天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高效防控病虫害,达到合理控制的目的,在增强林木防御能力,涵养水源的前提下,提升森林质量与产量水平[4]。
2.7保护益鸟与益虫
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益鸟与益虫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备良好的捕食性,可以全面消灭森林中的害虫,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实际营林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充分保护林间有益生物,改造鸟类与昆虫的生存条件,通过发挥有益生物与害虫的生物链作用,大幅度减少害虫数量。同时,还应根据营林流程,在保护鸟类与昆虫的前提下,逐步促使森林形成健康的生物群落,结合营林抚育措施,打造适宜害虫天敌生存的繁殖环境,在全面提升病虫害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5]。
2.8引入新型技术
一方面,应合理引入生物工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开始引入生物工程技术,整体上提高了林区树木的抗逆与抗虫害水平。实际操作期间,技术人员应充分了解不同林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态条件等因素,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之后引入高效的生物工程技术,全面提升林区树木的管理成效。比如,在培育树苗时可以引入杂交技术,并辅助采用化学与物理治理方法,减轻技术人员工作量,或者喷洒低毒性的药剂,全面保护病虫害天敌,最大程度的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病虫害预测系统,实时监测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并综合无人机技术、GPS技术打造森林生态环境评估模型,并上传森林生长数据,一旦出现异常问题,系统会及时报警,以便工作人员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应引入物联网营林技术。结合使用物联网与无线传感技术,高效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保针对性营林。营林技术人员应针对森林病虫害情况搭建整体架构,实现人机监测。之后,结合树木生长特性,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设备,全方面采集光照强度、环境温湿度等数据信息,通过高效的软硬件设计,最大程度满足病虫害防治要求。手机客户端也可以连接监控系统,以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森林病虫害发展情况,及时采用预防措施。
3林业病虫害治理中提升营林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3.1加大立法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营林技术对于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规律条例,保证可行性与科学性,为营林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避免不法分子侵害森林资源,也为林业单位防治病虫害问题提供依据与保障。同时,政府机构还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营林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持引入先进的营林措施,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以全面发挥营林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营林技术人员也应始终秉持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得懈怠,完善每个营林环节[6]。
3.2建立预警机制
为了保证实际的防治效果,森林病虫害治理期间还应针对营林流程,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根据具体态势使用有效的治理手段,保证管理效果。工作人员应通过预警机制监督林区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通过监管工作明确病虫害的发生动态,预测发展趋势,为有效治理提供依据。同时,还应建立国家级与市级监测点,由林业部门与技术机构设置预警中心,林业生产单位负责日常防治,且包括应急与非应急两种状态,非应急情况下开展常规防治,应急情况下根据既定预警方案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防治期间,应指派专人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包括病虫害的发生时间、特点等情况,为此后防治提供有力支撑[7]。
3.3定期检疫
部分林业病虫害问题具备不可预测与突发性特点,为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技术人员还应做好定期检疫工作,明确后续的防治方向。通过科学检疫,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发现带有病菌的种子与植株,并彻底消除,由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实际检疫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始终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避免大幅度传播与蔓延病菌。不同区域产生的病虫害具备差异性与复杂性特点,技术人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性采用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治理水平。日常检疫过程中,若发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还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短时间内大力防治,避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8]。
3.4培养专业人才
营林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当前此领域依然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对此,林业单位在招聘环节应提升对营林人员的要求,加大培养力度。且在病虫害实际防治过程中,营林人员应保持认真严谨态度,避免因忽视导致病害蔓延。除此之外,还应由经验丰富的营林人员指导没有经验的营林人员,在提升营林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防治,提升营林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4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具备长期性与复杂性,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引入多种营林技术与防治手段,在预防的前提下,实现高效防治,全面消除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林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王恺 单位:甘肃省肃南县林业草原湿地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