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现实困境与转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这一历史机遇为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农业院校在发展中面临众多困境,不利的趋势近几年越加明显。通过分析农业院校现实困境的原因,提出农业院校要转变观念、真抓实干,从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完善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及扩大招生宣传等方面积极调整,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现实困境;原因;转型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生产中占重要位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但是弱势行业背景下的农业高职院校始终面临着招生规模萎缩、毕业生从事农业的意愿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新农村建设对人才需求旺盛与农业院校的发展举步维艰的强烈反差[1]。这不仅关系到农业院校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为此,笔者探究农业院校在目前形势下的困境与成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这对于农业院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1农业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的合作迎来良机
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它需要农业院校为其提供大量的农业人才和技术。农业院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协议,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将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基地广泛推广,农业专业学生可以到这些农业基地实践实习,帮助农业种植户解决新技术新产品在具体生产中碰到的新问题。这种互惠合作协议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又使得农业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同时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2农业科技发展迎来繁荣期,毕业生就业创业进入黄金期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概念的提出,为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这一历史机遇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业院校科研人员积极性,促使他们勇于进取、再攀高峰。其次,未来农业的发展必将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才[3]。这也正是农业院校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的办学目标。农业高职学生可以去乡村就业、创业,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用掌握的现代农业知识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出力量。
2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
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同时国家宏观政策对农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农业高职院校在培养立志扎根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后备力量过程中却面临种种困难,农业院校中“轻农、弃农、离农”的现象已经是相当普遍。
2.1当下社会环境对“三农”存在轻视的观念
从人们传统观念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较低、身份和地位也较低,所以新生代农村人口通过国家高考制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的社会地位有了大幅的提高,但依旧改变不了社会中对“三农”问题的固有观念:农业和农民依然不被社会看好。这种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也挫伤了农民群体的自信心和生产积极性,对那些准备将农业作为未来从业方向的毕业生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伤害,这将直接导致他们服务“三农”的思想不坚定、学习农业专业热情不高、积极性下降。
2.2农业高职院校招生困难
农业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00后出生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骄惯和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他们希望从事金融、地产等所谓的白领工作,对农业生产缺少兴趣,所以农业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处于被考生忽视的境地。简单地说,农业院校高招展位前咨询者少,录取有效率低,录取考生第一院校志愿者少,录取分数线低。例如:生物工程学院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创办最早的主干院之一,其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级重点专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湖南省精品专业,该院这一优势专业每年的新生招生人数仅勉强维持在100人左右。严峻的招生形势使得处于高等教育链条末端的农业高职院校即将面对的是生存的挑战,部分农业院校会因为生源枯竭而面临无生可招。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即使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愿为农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学校也不得不增加非农业招生指标,压缩考生不感兴趣的农业专业指标,长此以往将会动摇农业学校“以农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
2.3办学理念“错位”,师资力量亟待增强
首先从农业高职院校自身角度来看,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专业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错位”现象,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明显距离。农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了为区域农业经济服务的理念。但是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却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由于全国各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千差万别,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各有特色,各地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发展各不相同,各地特色种养植业、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特别是新形势下,我国正迈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然而农业院校未能根据农业的形势发展变化,更新调整专业设置。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在高校师资配备上也存在明显短板。作为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的农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依然缺乏;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院校不但需要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更需要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另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需要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教师。目前农业院校中双师型、创新型、复合型教师人才均明显不足。
2.4学生农业实践操作现状不容乐观
农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农业专业的学生只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才能够掌握农业专业技能,但各地农业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建设却难以让人乐观。具体表现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内容设置及训练时间的安排等各个方面都难尽如人意。同时农业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训效果有效监督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部分学生参加实习实训项目时并未按照训练计划完成实践活动,仅仅是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和撰写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应付检查、通过考核,这种实习实训活动弱化了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削弱了高职学生从事农业的热情,致使毕业生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能力。
3农业高职院校在适应农业新经济要求的转型探索
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农业高职院校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农业现代化所需要专业人才供给将受到严重影响的信号已经清晰的出现。农业高职院校要想紧跟时代脚步,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作出调整,才能使办学走出困境赢得进步[5]。
3.1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农业专业品牌
近年来国家在“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是有目共睹的。农业高职院校应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扩大农业高职院校在地方上的影响和参与度,提高农业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品牌份量,以此加大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改变人们对农业院校和农业专业的偏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衡阳市人力资源保障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常年面向农村留守人员开展易掌握有需求的农业培养项目,开展农技人员专业技术更新培训及新型农民的创业培训等。近两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送培训下乡活动。该院结合区域农业产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将农民急需掌握的农村实用技术送到他们身边。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怀化会同县,组织校内专家攻克了魔芋病害防治和中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种植的关键技术,并开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带动近千农户致富。魔芋产品荣获省首届林业博览会金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这种“走出去”的灵活培养形式改变了学院“关起门来办学”的简单模式受到农民的欢迎。该院把广大农村当作教学课堂,这样使农业教育和社会服务职更能贴近“三农”,把国家惠农政策用足用好,也让农业专业的品牌深入人心。
3.2完善农业专业设置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大量适应新需求、新形势的专业课程,如农村电商专业、农村旅游专业、特色种养殖业、农产品包装和销售专业等,这些都是农村急需的。但目前来看,增设相关专业的农业院校寥寥无几。所以农业院校迫切需要转变办学观念,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和现代化发展水平,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设置农业专业课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院校在调整课程设置上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调查实践的过程会很辛苦,专业课程的调整会遭遇阻力,调整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唯有如此,农业院校才能走出现阶段的低迷状态。另一方面,农业院校还要加大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和“三农情怀”教育宣传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让学生了解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农业大学生把服务“三农”作为个人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认同和专业技能,成为服务“三农”的优秀人才。
3.3加强农业专业的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力度,促进专业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业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不仅应专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农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践基地和创业园区。在课程传授时,多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领会知识知行合一。农业院校应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积极建设农业应用型创业示范基地,拓宽实习实践教学的途径,让同学们的实践经历紧跟国家的发展脚步,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农业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让学生们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习和成长,提高对农业市场环境的认识。农业院校还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们在创业创新中迸发出青春激情和活力。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区域性的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赛事促进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树立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农业院校还要从优秀校友中筛选出创新创业导师,返校为学生们介绍创业经历,借鉴和学习他们身上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2019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邀请2006级园林专业校友,现就职于美国AAA集团埃尔默咨询公司的罗晟参与“创业者说创业”报告。罗晟校友在讲座中详细地讲述自己创业过程,并对园林专业同学们疑惑详尽解答,会场井然有序。同学们纷纷表示:历届学长们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让农业专业学生引以为豪。他们看到了农业专业的前景和希望,农业生产大有可为[6]。成功校友的返校助教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7]。
3.4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为农业高职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生源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学院间综合办学水平的竞争。农业高职院校要切实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加学校的办学沉淀,努力办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省内领先的专业群,切实加大对应届考生的吸引力[8]。在招生具体操作上,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全员总动员”的运作模式。教职工员工全面动员起来,抓住每年3月份的黄金时期,分小队到各县广泛宣传学院和专业。进生源校宣讲时带上精心制作、形式精美、充分表现农业院校和专业特色的纸质招生简章。要声情并茂地宣讲学校的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校园环境、重点专业、食堂宿舍等学生关注的方面,对有意向的考生还要单独进一步交流。同时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招生宣传效果,这种网络宣传模式克服了招生简章局限性、信息量大,可以全面了解各院校及专业,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最后还加大对高职毕业生宣传母校的教育。毕业生口口相传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招生工作都有很多是通过往届师哥、学姐、校友等介绍过来的。提高每一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对母校的认可程度,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
4结语
农业高职院校目前社会认可度低且长期不被看好。与非农院校差距还有日渐拉大的趋势[9]。改变目前农业院校的现实困境,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既要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又不能见异思迁、哗众取宠。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办好农业高职教育,增强学校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能力,才能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10]。
参考文献
[1]丁立群,姜丰凯,贾琢.涉农高职教育招生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8(2):107-109,112.
[2]祝士苓,王素斋.困境与转型:农业普高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25(3):100-104.
[3]周宇.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J].农业经济,2019(8):111-113.
[4]贾文龙,程刚,齐亮,等.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459-463.
[5]李艳芳,薛赟,杨新蕊.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困境与对策: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1):55-60.
[6]曹正明,何玲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实践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4):19-21.
[7]梁书瀚,傅琳.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19(1):112-124.
[8]刘阳.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资助的困境与出路[J].职教通讯,2014(7):29-32.
[9]沈高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11-12.
[10]严鸿雁.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11):111-113.
作者:刘媛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