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浅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浅探

摘要:以《福建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采用SBM模型对福建省2010—2019年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通过冗余率来分析各地效率损失的原因,探索构建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从时间趋势看,2010—2019年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从区域差异看,沿海的莆田市、福州市、宁德市生态效率达到有效状态,其余各市生态效率还有提升空间。通过冗余率分析,农业污染排放过量、能源过度消耗、农业机械过度使用、劳动力过剩是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建议从节约要素投入、控制污染排放、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协调发展4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

关键词:农业生态效率;冗余率;SBM模型;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然而,农业生产要素过度投入,引发了环境污染、土壤肥力退化、农药残留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给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提升农业生态效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农业生态效率同时包含了农业产出最大化与环境最优的两个方面[3],基于此,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节约要素投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构建合理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是全面了解福建省农业生态情况的重要渠道,将提升和改进农业生态效率的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对推动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1研究方法和指标构建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间为2010—2019年,指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福建农村统计年鉴》。

1.2指标评价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5],使用SBM模型(包含非期望产出)测度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生态效率。

1.3指标体系构建

种植业对环境质量的好坏最为敏感,因此,以种植业为研究对象[6],参考目前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福建省农业生产实际,从环境、资源、经济3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4基础数据计算方法

农业碳排放量可通过下式计算。T=Σ(Di×бi)(1)式中:T为农业碳排放量,Di为碳源产生量,бi为排放系数。参考相关文献可知[7-8],各类排放系数分别取值0.896kg/kg、4.934kg/kg、5.18kg/kg、0.593kg/kg、312.6kg/hm2、20.476kg/hm2计算。参照相关研究[9],将化肥、农药、农膜等3种污染物的残留量分别取35%、50%、10.3%计算,并通过熵值法合并计算农业面源污染指数。

2结果分析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采用投入导向的SBM模型,分别在CRS(技术效率)和VRS(纯技术效率)两种限定条件下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

2.1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间差异分析

通过计算,在两种限定条件下,2010—2019年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变化呈现3个阶段,见图1,分别是2010—2011年农业生态效率快速上升,2012年以后农业生态效率略有下降后回升,2013—2019年农业生态效率下降。从各地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但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相比,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同时,随着农用机械使用不断增加,福建省生态效率提升较缓慢。

2.2福建省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福建省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地区间也有差异。从VRS(纯技术效率)角度来看,除了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外,其他地区的生态效益均达到了1,见图2,说明这3个地区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投入来提升生态效益的转化率,从而全面提高生态效率。从CRS(技术效率)角度来看,莆田市、福州市和宁德市的生态效益达到了1,见图3,说明这些地区已经能够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较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南平市处于0.9~1,龙岩市和三明市的生态效益较低,在0.8以下,说明这些地区皆存在一定的效益损失,要达到有效状态,需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

2.3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改进方向

在SBM模型中,当效率值小于1时,可以参考松弛变量的值来判断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为了体现环境污染物的非期望性,将在CRS条件下展开深入分析。参照相关做法,对2010—2019年福建省各市的生态效率评价对象作冗余情况分析,由于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已达到生产前沿面,就不再进行分析。其余6个市投入产出的冗余情况见表2。由测算结果可知,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各地区的期望产出不足率均为0,说明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过量。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污染过量排放是导致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无法整体提升的重要原因。从冗余率的值来看,造成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污染过度排放、能源过量投入、农业机械过量使用和劳动力过剩。其中,农业污染过度排放对生态效率损失的影响最大,说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农膜的累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能源过度投入和农业机械过度投入是第二大影响因素,高能耗、高污染的农用机械虽然促进了生产现代化和高速化,却制约了当地生态效益提升。从地区的情况看,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了农业生态效率损失。泉州市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能源过量投入;漳州市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农业污染过度排放;三明市除了农业污染较严重外,劳动力过剩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龙岩市和南平市的农业机械投入和能源消耗都呈现出冗余态势;由于农膜过量投入,导致厦门市农业生态效率损失较大。

3结论与建议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且地区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农业污染排放过量、能源过度投入、农业机械过度投入和劳动力过剩上。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提升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3.1节约要素投入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节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方面推动农业资源节约化利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耕地资源等农业投入的利用效率[10]。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11],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从源头控制,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3.2控制污染排放

坚持源头治理、防治结合。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加快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利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12],推广应用可降解、增厚型地膜,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尽可能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

3.3推进科技创新

以农业信息化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紧缺资源替代上寻求新突破[13],以缓解水土资源约束、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整合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有效方式,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3.4促进协调发展

政府要合理规划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目标,坚持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订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区域聚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业院校、骨干企业的作用,整合科研资源,培养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建立跨地区的农业生态化发展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

作者:郑昆荩 单位: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