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是大国,农业产业始终占据着经济组成的重要位置,但随着国外产品的不断引进,国内外农业产品竞争极为激烈,使得我国部分农产品品质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为切实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国内农产品竞争优势,国内开始提倡通过治理生态环境的方式,来保证农产品品质。基于此,分析这一举措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的改善方式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农作物;化学药剂
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极为显著,但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也使得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于农业持续性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也使得农业目标发生了一定改变,我国农业开始朝向生态化、高质化方向发展,在这背景下,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农产品品质提升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首先应明确生态环境改善必要性。
1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模式的必要性
1.1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实现农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能便于打造绿色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创建绿色化农产品产业,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及市场认可度,切实提升农产品的需求量,为民众带来更多财富。
1.2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随着多起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国内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民众在选购时也会格外小心。在这种背景下,民众会更加倾向选购有机食品以及国外农业产品,这将对国内农产品造成直接冲击。而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农产品安全形象,提高民众对于国内食品安全的认可程度,为百姓提供更加高质的农产品。
1.3农业持续性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带动农业持续性发展,以往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通常会运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方式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却会影响农作物周边环境,且长期使用也会增强害虫与病菌抗药性水平,会增加病害、虫害种类与治理难度,而通过生态化手段,可以在解决病虫害影响的同时,真正实现农业持续性发展模式,意义较为深远[1]。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产品品质的方式方法
2.1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
正是因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各地区应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一优势,要科学控制化学药剂使用量。应大力倡导生物式病虫害整理方式,通过运用天敌扑杀以及灯光扑杀等方式,有效缓解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要合理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浓度农药,要明确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以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
2.2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效率
现代研究学者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式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效率却相对较低,产品开发工作与研究工作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衔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研究人员对于市场的关注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只能在实验室内存放,其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对于农产品市场以及生物农药等市场缺乏准确判断力,市场驾驭能力仍有待提升[2]。因此,企业与科研人员应形成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模式,要及时了解与掌握市场动态,双方都应合理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研究人员要从企业获得市场动态信息,而企业应合理开发研究成果,保证产品开发效果,进而获得市场主动权,进而为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2.3实施生态化农作物种植
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过程中,也应加大对生态化农业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要从基本入手,实现农业种植的可循环式发展。2.3.1拓展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范围一方面要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保护基础农田的同时,保证基础农田数量,并要优化农田基本质量;一方面,要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应通过农业机械补贴以及其他手段,让民众有能力、有意愿购买机械设备,确保机械化作业范围,促进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的落实,以便各项生态农业技术的顺利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农业信息平台,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监管农作物种植,有效降低生态破坏行为的发生概率。2.3.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点各地区要按照经济循环性发展理念,实施资源节约与开发工作同时性发展。要以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建设集约型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做到对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有效降低外部物质的投入数量,形成资源节约式生产方式,以实现生态化农作物种植模式[3]。2.3.3优化种植栽培模式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气候、土质条件,调查各种作物种植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病情况等内容,并通过优化植物栽培模式的方式,以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切实提升。一是改变播种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病虫害发病特点与时间的研究,适当调整植物种植时间,以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率的目的;二是要改善田间肥水管理方式,由于田间氮肥使用量、湿度以及温度等因素,都会对病虫害发病以及发病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通过合理管理这些因素,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三是可以实施间作轮种,即轮作种植不同作物,例如可以轮作种植西瓜与小麦。2.3.4实施生防示范工程建立示范区域的目的,就是让农民通过实际种植示范,明确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种植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使他们可以真正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投入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之中[4]。在建设示范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科学检测当地土质以及水质,并划定保护区域,改良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要组织性、有规划性处理示范工程各项工作,并要定期组织当地民众参观,以保证该种农业种植模式的顺利推广。2.3.5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虽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但只要合理运用与回收,也能在环境改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要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一是要科学开发沼气地区能源,合理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要对其进行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实现对资源价值的最大限度开发;二是要合理挑选农业种植用具,尤其要严格挑选农膜,要以易降解、易回收为选择标准,切实消除白色污染;三是应提倡秸秆还田模式,要对秸秆进行食用菌培植与过腹还田处理,从源头开始改良农村生态环境。2.3.6完善土壤污染治理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治理新模式。当地政府应出台各项环保政策与措施,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与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并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同时要合理控制与监测农田污水水质,并要对农村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污染物对水源的影响。此外还要通过翻耕以及其他方式,清理污染土壤,要利用生物以及化学等工程,减轻土壤污染程度。
3结语
通过本文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相关内容的介绍,明确了该项举措对于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各地区应认识到这种种植模式的优势,要按照绿色化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土壤治理、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以及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等方式,真正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的优势发挥到农产品品质强化工作中,从而帮助当地民众建立起可循环式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保证当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兰.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5(9):86-93.
[2]黄国勤.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J].农学学报,2015(3):113-121.
[3]黄国勤,王淑彬,赵其国.广西生态农业:历程、成效、问题及对策[J].生态学报,2014(18):5153-5163.
[4]黄惠英.中国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熊琦琳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