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研究

摘要:新媒体影像作为一种现代化传播方式,互联网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带给我国传播领域,同时也将一种新传播方式提供给旅游文化。怎样让公众充分利用新媒体影像认识与了解当今的旅游文化,并进一步提升旅游质量,大力发展河北省旅游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媒体影像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文化战略的角度认知新媒体影像是当前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议题。微+语境中的新媒体影像,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创作模式,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文化推广、旅游营销的载体。借助新媒体影像来传播河北省旅游文化,加大河北省的自我宣传力度,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新媒体时期一种重要有效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策略

一、河北省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河北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机遇,推动河北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效益。据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消息,2017年河北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同时,推出的全域旅游格局取得初步成效。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现状

基于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分析现状:1.传播者身份多元、水平良莠不齐。大量的新媒体影像作品记录和传播着河北省旅游文化资源,但创作者多以普通受众居多,作品影响力不足。2.传播内容,新媒体影像作品创意不足、缺少精品。3.传播媒介,对VR、直播、航拍、大数据等新兴媒介技术应用较少。4.传播对象,定位笼统,没有细分客源市场。5.传播效果,总体欠缺专业性、全面性、系统性。

二、新媒体影像传播

(一)“微+”下传播语境新媒体影像概念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平台类型多样,互联网步入“微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1]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网络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工作途径,提速降费政策稳步实施推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显著增长。麦克卢汉曾指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者说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网民数量的激增,媒介技术发展的重大变化,都带给媒体新的发展机遇,并呈现了新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影像出现,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新媒体影像是结合受众需求,顺应受众网络表达和信息接收“短小精悍”的特点,是借助网络自媒体平台发展并受追捧的影像新形态。[2]以短视频、微电影、微记录片为代表的新媒体影像的出现,是大众影像制作发展的产物,它使影像制作呈现了集约生产和公民生产相结合的新特点。新媒体时代使原来从上而下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互联网转变成以广大网民为主导的新体系,新媒体影像制作脱离专业媒体的门槛,使广大受众能自主参与到影像的策划、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视听平台。

(二)新媒体影像传播特征

1.自带属性: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新媒体影像的长度从几秒到十几分钟,适合受众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时间短,决定了影像制作周期短、内容灵活、投资小、成本低,利用单反相机甚至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降低了影像制作门槛,提高了民众参与的可行性。2.创作主体多元,跨界参与性强新媒体影像创作主体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普通受众,人数基数大,拍摄以记录生活为主要目的,缺乏专业素养和技术支持,多为业余兴趣;二是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新媒体影像爱好者,这部分群体是新媒体影像的主要创作群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类似的教育经历,创作作品类型丰富、题材鲜明、数量众多、富有新意,传播效果明显;三是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制作作品成熟专业,经验丰富。3.题材丰富,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新媒体影像创作主体身份多元、投资小、门槛低,必然影响创作题材类型丰富。创作主体从生活出发,记录身边真实故事,题材类型有感情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纪实类,记录百姓生活,述说真实社会,包括民生、旅行、美丽乡村等,体现励志、奋斗、公益、模范等积极向上的主题,其平民化的创作视角,贴近百姓生活,容易和受众产生心理共鸣,表现手法具有艺术性。4.传播平台的便携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统影像主要在电视台、电影院播出,观众在相对封闭空间,观看较为受限,而新媒体影像可以在手机、PAD移动终端观看,观众可以利用闲暇碎片时间自主观看,可以随意操作视频暂停、快进、回放,充分保障了观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性。同时,新媒体影像播放平台的超链接设置,使得视频作品可以大量转发、评论、点赞,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

(三)新媒体影像传播旅游文化的优势

1.打破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2.提高旅游文化的受众参与性。3.增强旅游文化的感知吸引力。

三、河北省旅游文化新媒体影像传播对策

(一)强化旅游文化官方传播平台影响力

在两微一端,公众号、微博都在宣传各自旅游文化,宣传分散,内容缺乏吸引力,账号关注度较低,影响力小,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河北省旅游文化官方传播平台,精品内容,集中宣传,切实提高河北省旅游文化利用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影响力。

(二)实现河北省旅游文化的新媒体影像微传播

“微+”的传播语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1.新媒体影像微内容——“以小见大”,彰显河北旅游文化内在价值。2.微受众——“小众化”传播,细分客源市场,针对不同受众实现不同传播和推送。3.微渠道——利用微电影进行外部形象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三)围绕河北省主题旅游资源,确定新媒体影像传播内容

1.红色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块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土地,拥有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邯郸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保定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唐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丰润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乐亭县故居和纪念馆)等。因此,结合河北省的革命历史,创办以红色景区为创作主题的微电影活动,吸引新媒体影像爱好者和专业制作者围绕河北红色旅游项目拍摄各类题材微电影,在互联网快速传播河北省红色旅游文化。

2.景观旅游文化

河北省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知名景区诸如西柏坡风景区、安新白洋淀、涞水野三坡景区、山海关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家喻户晓,吸引全国各地新媒体影像拍摄者。组织大学生或专业新媒体影像制作者拍摄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微电影、纪录片等传播河北省景观旅游文化,从不同细节、视角入手,全方位展示河北省景区风光。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河北省已公布五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共计648项(子项69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32项,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等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媒体影像对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影像的记录与传播,客观真实、超文本记录、海量记录、交互及时、娱乐性强,可以改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后陈旧的态度,增强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关注度。因此,要构建非遗文化的新媒体影像制作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影像传播特点,让更多新媒体用户和受众积极主动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创新传播方式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样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文化传播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条件,但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也改变了以往传播过程中受众明显的被动地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1972年,麦考姆斯和肖发表研究报告《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中首次明确使用“议题设置”概念。[3]研究证明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公众与媒体对于重要议题的认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议程设置理论指的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4]。基于此,新媒体传播可以充分利用议程设置,比如2018年河北省的《河北旅游发展蓝皮书》中提到,重点提升“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新形象。围绕“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核心品牌,重点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影响力强的旅游节庆和赛事品牌,办好“自驾游河北”和“周末游河北”等主题活动,将河北省旅游文化的新媒体影像融入在受众议程,引导受众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河北省旅游文化,从而产生更加切实的传播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途径:①塑造经典形象,形成旅游文化的形象感召力。②把握重要契机,加强旅游文化的议程设置力。③善用新媒介技术,强化旅游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旅游文化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新媒体影像的力量传播河北省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加新媒体传播,实现1+1>2的效果,进而促进河北省的旅游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瞬息万变,其呈现特征和传播规律富于变化,同时受众特点各异,传播内容众口难调。旅游文化传播效果受到传播环境、传播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新媒体影像传播要立足本身优势,借鉴融合艺术表现形态,实现新媒体影像内容和形态创新,促进河北省旅游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冷淞,李然.新媒体影像的国际化传播[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

[3]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王倩 单位:保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