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旅游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研究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流活动,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承载着诠释文化内涵的重要职责。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宣方式,旅游翻译对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直观的促进作用,对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河北省旅游文化资源为例,在分析旅游文化外宣资料和主要景点韩译文本的基础上,论述历史遗迹、语言风格、民俗习惯的韩语外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充分考虑韩国游客认知习惯、文化背景、语言特征,综合运用直译、意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在译介内容中积极添加文化元素,展现本土文化魅力。

关键词:河北省;旅游文化资源;韩语翻译

一、历史遗迹资源的韩语外译

历史遗迹是人类文化的遗存,是已逝信息的见证,是区域个性的体现,是一个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些遗迹不仅从直观角度带给游客视觉享受,而且其中内含的文化信息更加值得寻味。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往往通过网站资料、公示语、导游词等多模态语篇获取游览目的地的信息。但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其对所提供信息有不同的需求。韩国与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渊源深远流长、交织纵横,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3],这对景点介绍的韩文翻译提供了很大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产生误译或漏译的原因,很多需要意译或增译的文本被简单地直译,导致指代不清、意义模糊等问题。首先,大部分景区名称标识普遍采取汉字直译的方法,这种方法虽适用于大多景点,但也有部分情况是对韩国人汉字词使用习惯的忽略和汉字理解程度的错误认识,刻意简化翻译过程所造成的结果。这些误译和漏译让读者不知所云,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更无从谈起,因此,需要重新考量,规范翻译。其次,韩国与我国在历史进程上相互交错、来往甚密,韩国人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其实并不陌生。因此对于某些历史遗迹介绍中的历史人物和传统概念的韩文翻译中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因为文化背景的相通之处就忽略了韩国游客的认知差异,切断文化的关联意义,导致翻译文本丢失应有的文化成分,影响信息传递。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所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致使他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源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语读者来说却可能构成文化缺省成分[4]。而这些缺省成分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既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亦是中华文化外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忽视。

二、语言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

翻译的操作对象是语言,实质是双语间的对应转换。韩语与汉语在语言风格上有很大相似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成语的使用。由于中韩地处毗邻、渊源交错,属于强势语言的汉语成分或特征向韩语扩散渗透,使韩语在变化中得到丰富和发展[5]。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民俗习惯的若干差异,韩语成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和语义上的转换。虽然与汉语成语同形同义,或同义异形的成语可以使用直译法,但还有很多同形异义成语,这类成语是翻译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的部分,在景点标识介绍、导游词等外宣资料中经常出现,翻译时需要格外留意。另外,成语携有的文化层面属性,是汉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精华,结构严谨、形象鲜明,短小而意大,沉积了深厚的历史往昔和民族情怀,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6],本应将成语作为我国语言特征的要旨,尽量展现其内在魅力从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但旅游翻译却往往忽略了成语的文化传播作用,反而为了避免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冲突,最大限度降低游客阅读文本的障碍因素,而使用归化的方法刻意削减成语负载的文化意蕴。但这样做不仅会减弱文化旅游特有表现形式的审美价值,还可能导致游客追求异国文化情调志趣的消沉,更错失了对外宣扬语言文化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价值观念、精神情操的大好机会。因此旅游翻译应将成语纳入文化视域,使其真正成为中华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彰显和对外传扬。

三、民俗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

民俗文化是由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区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文化传统[7],是文化传递的特色成分。但是由于民俗事象大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提炼,因而内涵丰富,特征明确且具有较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8],再加上文化负载词的频繁出现,使得民俗文化的翻译十分棘手。若想使译语受众感受纯正的异域风俗并获得与原文语境同等的阅读体验,应在保留原文信息的基础之上,了解和贴近译语受众的表达习惯,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段,达到信息传达和文化传递的双重效果。首先,体现民间事象的民俗语汇翻译要注重体现国俗语义,填补词汇空缺。民俗语汇是反映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如:方言土语词、俗语词、粗俗语词、禁忌语、口彩语,以及语词形态的民间秘密语、民间流行习语、口头禅、非隐语性行业习惯语等[9]。由于民俗语汇体现着区域文化鲜明的风俗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翻译时要考虑文化背景和意象因素的差异,挖掘展现语言表层结构下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加准确地传递国俗语义,使外国游客获取更加生动丰富的文化体验。其次,蕴含民族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应注重重塑语场因素,再现语境意义。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反映了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久成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活动方式[10]。这些词汇蕴含了大量本土文化信息,是民族特色所在。为了减少外国游客在获取信息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应在考虑游客的文化接受能力,符合译语语言规则的前提下,勾勒文化语境,重铸语言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习惯文化、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信息因素,使游客更真切理解外宣材料的同时,达到本土文化外宣的目的。

四、结语

旅游文化翻译是将我国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并引以为豪的本土文化对外宣扬,与世界文化接轨,与他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游客交际的桥梁。河北省历史遗迹、语言风格、民俗习惯等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对韩外译时需要充分考虑韩国游客在认知欣赏习惯、文化背景构成、语言结构特征等方面与我们的共性和差异,依据中文文化语境与韩语文化语境进行动态推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能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又符合译语语言风格习惯,在弥补语言思维差异、背景信息缺失的同时挖掘并介绍语言下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满足外国游客的文化需求,借助旅游翻译这一平台,使本土文化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郑丽君.跨文化旅游翻译中的异化翻译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154-156.

[2]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1):31-34.

[3]李民,刘思瑶.文化词汇学视角下韩国语词汇的汉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81-84.

作者:陈琳 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