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传播途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但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旅游具有开发性和知识的丰富性特征,这使得文化之间的交流产生了断接,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旅游文化传播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文化;传播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旅游文化传播的意义
旅游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资源。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是在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而发现、感悟生活中美,而且也是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是在无形中产生的。如游客在旅游景点进行消费,并在游览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在丰富人们人文内涵的同时,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播。旅游又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如有很多学者和影视创作者会在旅游的过程中产生灵感,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此外,通过传播旅游文化,能够改变旅游者的思想倾向。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会对当地的口碑、服务条件等信息进行考察,这影响着游客旅游景点的选择,如,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质量是否有保障、宣传力度是否到位,是否拥有特殊的文化等等。
二、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旅游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导游、游客的力量进行传播
1.旅游是一种静态的文化,也是一种语言的文化。在全球汉语热的今天,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推动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即使外国友人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消除不了的。因此,导游在旅游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游词对旅游者来说是理解文化的关键,这就要求导游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做旅游文化的传播者。首先,需要明确翻译目标,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需求,对游客的年龄层和类型进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的旅客设计不同的导游词,并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其次,我国很多地方留下了先贤的诗词文章,受时间、地域等差异,我们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外国游客了。因此,为避免中国式翻译,导游需要在游客理解的基础上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达到在旅游中传播文化的目的。2.导游进行旅游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固定的、静态的,要想真正实现动态、灵活的传播,游客的传播范围更广,效果更好。这就需要旅游景点做好服务,通过完善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当地景点的特色。
(二)以综艺节目为途径进行传播
以综艺节目为途径进行传播的最大优点在于,综艺节目有着较大的观众量,节目的吸引力度较高。利用综艺节目进行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途径,能够充分利用综艺节目丰富的内容,将动态的文化传播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加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例如,《时尚旅游》是一档专门介绍旅游的综艺节目,介绍了当下较为流行的几种旅游方式,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旅游路线、住宿选择、美食分布等信息,这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担忧。
(三)以书籍为传播途径
自古以来,文字一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职旅游专业中的文化传播也可以将书籍作为传播媒介,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字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全民阅读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例如,纳西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五十年代之前,人们不知道还有一部分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直到俄国作家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问世,诸多外国学者纷纷来到云南丽江,记录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八九十年代,我国一位女学者经历艰难险阻来到云南丽江,了解了纳西人的生活形态和殉情文化,将“玉龙雪山”、“东巴文化”、“杜鹃花”等写入书中。我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文化,也能够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四)以特色文化为传播途径
特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代表,其传播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基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进行旅游文化传播,能够达到特有的传播效果。如人们说到蒙古包会想到毡房、马奶酒、手抓羊肉等;提到“武侯祠”会联想起诸葛亮以及三国的历史;提及少林寺人们就会想到和尚以及他们吃斋念佛的生活状态;谈到武当山,人们会想到太极拳以及衣袂飘飘的道士等等。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武术,这也为武术之乡开辟了新的旅游开发思路。以特色文化为传播途径,不仅能够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还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增强当地的旅游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文化在传播的同时,旅游资源也得到了保护。此外,我们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为了防止旅游文化的失传,我们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载,在方法上大胆创新,加入现代元素,这也是我国民族智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杨小明.旅游形象传播的“丽江途径”——基于大文化视野下的理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5):64-70.
[2]张圆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250-251.
作者:夏琴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