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前治愈系旅游文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前治愈系旅游文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前治愈系旅游文化研究

1.引言

旅游的治愈文化在研究上比较困难,因为语言表达较困难,也是因为还没有形成清晰的逻辑架构,目前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按照归属来看,旅游治愈是指“旅游文化中的治愈子文化”这种语境。但为了强调治愈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个前沿问题,当作一个“新元”,就需要把“治愈”放在“旅游文化”词中,拆分已成固定搭配的旅游文化,如此就变成了“旅游治愈文化”,这也突出了治愈文化的重要性,但由此也弱化了治愈文化的归属性。“新大陆”是一个单独的体系,自当要挂靠既有的知识体系。故是“旅游治愈文化”,还是“旅游文化中的治愈文化”,或曰“治愈系旅游文化”,很难确定。在确定名称选词上都如此纠结,就更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变得十分困难了。硕士研究生王婉婷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1],其在毕业论文中指出,某类旅游者通过旅游寻找慰藉“、求治愈”,其更多是一种在旅游中寻找本真性的感觉,认为“治愈系”这一词汇的流行有着深层次时代根源和社会根源,治愈系涉及文学、影视、音乐、动漫、宠物、美食、玩具、电视娱乐广告等,可将积极心理学、行为学与旅游学结合起来作为理论基础,回乡怀旧、旅游仪式感、骑单车旅行等都具有治愈效果,而治愈系这个词在中国大陆流行有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是迄今有关旅游治愈研究最为完整有深度的论文,而旅游学者还缺少这方面的研究,郑悦介绍了旅游农场的治愈意义[2],那是一篇非常短的小文章。

2.治愈系文化现象与旅游

2.1心理健康。本文中所讨论的治愈系现象显然不是指医生给人治病,而是指“治心理的病”,是指因依靠西方科技与经济迅速崛起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接受治愈,是指对产生了问题的民族心理进行调治[3]。也即医生治身,心理咨询师治“心”,病态人心是需要治理的,这个心不是指心脏,是指心情、情绪与价值观等。但不是人人都去做心理咨询的,很多人通过其他非医方式,比如通过旅游,与人交谈等,来做心理调整,这种文化在本文就称作“治愈系文化”,日本的治愈文化就包括旅游治愈,那是一种镜像疗法,似乎是放弃了集体诉求而转向私下妥协与分享艰难[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物质分配不均和忽视心理资源建设,患心病的人数在增加,通过旅游治愈心情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就提示着正在形成治愈系的旅游文化,其应该是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认为,生活中的烦恼越多,前往旅游的人数与人均次数也应越多,而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多,消减了烦恼,旅游的次数理应会有所下降,而若旅游次数并未减少,反而是继续有所增加,可能也说明生活中的烦恼是顽固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2.2恙与病。烦恼可以说是一种病,而其实是恙的状态,恙字之下是个心字的。自古以来,人们会说“别来无恙”,现代人之间学会了以“小恙”开玩笑,但那也是一种问候与关切,但在旅游研究者的笔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恙”其实是指心情,即是指英文的illness,小病的意思,但小病也会影响心情。而真正的病,一般是指大病,disease的意思,是指身体上的物理病[5]。无论是恙(illness)还是病(disease),其实都危害身体健康,也影响心情,但两害相权取其轻,那就要想办法去掉危害较多的方面,故恙的心情受到关注,要努力调整好心态,需要去除恙的心理。如果生病了,要赶紧治好身体上的病才是,才会让自己的烦恼少很多。2.3旅游的治愈。生活烦恼源自生活,但也同样需要在生活中解决,少数人在常住地或可以自我消化不健康的心理,但对于更多的人而言,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生活烦恼、旅游解决”。生活也有没办法的时候,太多的烦恼是自己造成的但自己还解不开,如“医生不能给自己看病”,也即“自医疗”是有个限度的,小病本身可以自医疗,但恙不行,大病不行,病愈恙都得借助其他。旅游是一个解决烦恼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异地的旅游可以改变环境,旅游的环境也很美好,旅游的对象也一般具有真实性特征。在很多方面,旅游较少带来烦恼,因为脱离了功利环境。从这个语境上讲,旅游治愈不等同于医疗旅游,但却可以包括在健康旅游之中(图1)。2.4治愈系的系。当然在生活中也出现了治愈系文化现象,如音乐治愈、文学治愈等。其实如佛系服装也有治愈效果,还有就是那种“驼色”的色彩,佛系服装是有心理治疗意义的。目前在社会意识形态与行为世界之中,不仅有佛系服装,还有佛系人生、佛系青年等概念[6]。据网络介绍,佛系乃网络用语,源自于日本,日本某杂志大概在5年前介绍了流行中的一类男性心理,他们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这类男性被称为“佛系男子”。而在旅游场所规划领域,也出现了医疗性景观概念[7],即好的景观是有治疗意义的,也包括旅游地的“音乐景观”,也有语言景观说法,也即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对旅游规划领域的接触与了解,笔者意识到治愈文化是可以成为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领域,而治愈系的那个系字,更加有所明确地提示了这个领域的存在。笔者认为治愈系的系,就是指与治愈有关联的联系,在逻辑源头上都能找到治愈的影子,以治愈为主题与此相关的集合合并就叫做治愈系“。系文化”在我国原本也是存在的,如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各高校内还是被划分为“中文系”、“历史系”“、物理系”“、地理系”的,但随着“求大弃远”,各高校盛行“将系改为大”,社会开始追求“面积”,追求当下力量规模,只要长江尾,不要长江头,避谈“水系”“、民系”“,派系”的“派”倒是被保留了,但却开始了合并,“系”改为了“院”与“中心”,源远流长与源头追溯意识就被淡化了“,系文化”有被渐忘的可能。好在如今在资本界又盛行某某系概念,以展示资本间的亲疏关系,因为资本的流动很快,资本也经常以改头换面的面貌出现,以及来自汉字圈国家日本治愈系文化的介入,让当下社会又开始复兴“系文化”意识。

3.温泉治愈的心理价值

3.1选词与语境。温泉业界一般喜欢选用康养、疗养等词描述温泉对病的作用,与温泉治愈所言应该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但彼此间有内涵重叠。温泉康养是一个两级复合词,康养是第一级复合概念,即健康加养生,那个语境包含着“目标+时间”,以时间性为归属,强调时间作为健康的一种手段,通过时间泡温泉获得健康。而疗养则是“手段+时间”,以疗为手段,养是指疗的维系时间,养需要的是耐心。这两种说法都是在关心病,不是在关心恙,而对恙的关心具有心理的文化意义,对病的关切则体现了科学价值。日本温泉现已由传统的治病转向治恙了[8],其原本很是倡导汤治,与现代医学相比,汤治可以治病也是一种文化,但与关心恙的立场相比,那就是一种“古代科学”,日本现在依然在坚持着传统的汤治文化,但却发生了一定的文化转向,开始关心“温泉の癒し”了,即如今很重视温泉的解压愈心的治愈效果(图2)。3.2温泉治愈:“过程+心愈”。与日文相比,中文的愈字似乎少了病厦部首。日语中的“癒し”,既是动词,也可以转换为名词,应该有由病中状态到越来越好的过程,既是结果,也是过程,有某种“病去如抽丝”那种持续见好的意境,拥有越来越高的心情成分,而中文的愈字可能就剩下结果一个意思,为了表示过程则必须用“愈来愈”“、愈加”等词。鉴于当代汉语喜欢用双字的用词习惯,觉得还是称温泉治愈为好。治愈之治是指手段,具有动词性,而愈如前所述是指完全康复,自然是指目标,也可以说成是目的,治愈似乎体现了“手段+目标”。而其实不是,因为愈字是以心做底的,因而是指“心愈”,是心之愈。自病情开始好转之时起,心愈过程就开始了,心愈可以让动态的状况到达并通过结果而走到后结果阶段。在如此语境中再重审温泉治愈之治,原本的诠释即指手段就不贴切了,有必要将“手段”改为“过程”。手段是“功利性”的,“功利性”也就是目的性,当手段达到了目的,可能会使人产生失落。而过程具有可持续性,是一种自然节奏。因而过程导致的是结果,那是一种“水到渠成”,而不是那种急迫地要达成目标。本文在这里将心愈等同于“过程+结果”,不是“手段+目标”,对温泉治愈应该是这样一种理解。在这种语境下同时也让笔者意识到,结果不是目标,二者是不同的,其取决于认识者的“心位于怎样的位置上”,心是需要选位的,是着急治病,渴望马上就能康复,还是坦然面对病恙而积极治疗。以一年四季作比喻“,手段+目标”关心的是秋后能收获多少粮食,春夏都是为秋后的收获服务的,而“过程+结果”则是提示着要坦然而积极地经历着一年年的轮作,每一季都值得珍惜与热爱,而且特别指出了冬季的时间意义,因为冬季是有生命意义的,充满了思想的心理意义,秋后不仅可以享受,还能充分思考,冬闲是思想的活跃期(图3)。与汤治相比,本文认为温泉治愈具有了三个性质,一是具体即内涵组成上的心理意义,二是时间长短的长周期循环性,三是价值观上的非物质性。图3温泉治愈的“非物质性”3.3“出院心态”。因为有亲身经验,生病会让人心理处于压抑状态,而一旦疾病被治好了,连走在路上平时不注意的一草一木都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看什么都开心。而在住院期间可能因为无法知道何时康复,焦虑心态是可想而知的。在病愈出院时再回想住院当时,觉得当时真不应该那样焦虑,不应那么“功利”,着急是没有必要的,治病是有个过程的,住院让自己懂得了很多,对很多事情都加深了印象,感恩于有病期间照顾自己的人。人人都应记得出院时的心情,那种愉悦心态甚至比平时没病时还要好很多。就如拿了好成绩走在回家路上的小学生,想到家长答应的得了好成绩就给买新自行车一样,在不觉之中就竟然迈起了如戏曲老生出镜时的八字步。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温泉治愈就是相当于刻意提示了那种“出院心情”,还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如取得冠军当时在运动场上披着旗子跑了一圈并照相合影的感受。而在假如没有这次住院的平时,人们或还不时地有所不满与抱怨,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等。故笔者觉得甚至可以把平时“保持平常心态”的说法改为“保持出院心态”或更加准确,应提出“出院心态”概念,倡导“出院心情”,将其作为旅游治愈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图4)。若有了这一意识,旅游者回到生活世界以后,也能尽最大可能地延长这种“愈后心理”,笔者觉得这是温泉治愈的特色所在。”

4.旅游治愈文化的建设思考

旅游治愈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只是基于一种心态诠释,从以上的讨论中可知其还基本上是“心学”成分的,基本上属于意识范畴,而且还要面向应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问题导向上的建设考虑还是必要的,可朝着科学化、可操作性与产品化方向发展。4.1三个原则。基于学术经验和个人思考,笔者认为可有三个原则用于温泉治愈实践,即去功利、少物质与本身性。都说去功利化,其实那是很难的一件事,人非圣贤,岂能不看重物质,但在本文中的去功利化是指一种“离”,去选择少功利的项目,是离开功利而选择其他对象的意思,旅游开发中要集合不功利的对象物,如此就有可操作性了,比如开设传统的豆腐坊供参观与参与,豆腐生产场景就几乎没有功利化内容,而且还有助于怀旧(nostalgia),这一点与参观珠宝与金首饰制品车间是不同的。少物质是指类似与“独木”情景,以求心境,便于端详与认真,不要“一把一把的拿来”,不要动辄就“有的是”与“随便吃”,因为“东西多”容易起发占有意识“,到手后”也容易因为多而不珍惜,以及不满足眼前拥有而去寻找新的可以占有的对象,没有心思与心情整理目前已经的东西,这会让欲望不断的升级而没有得到治愈(图5)。图5少物质的“独木”治愈情景独木情景很类似于禅宗的“缘起性空”、“自我解脱”等[9],是指个体的内心领悟,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诱惑,也不要求来自群体的裹挟。当然普通旅游者不会都具备那样的修行意境,但可以借助“单个”非功利物质的启发,如“一叶一世界”、一块石头。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有“大量的”存在,倘若作为背景,是可以有“草原”、“森林”“、海洋”存在的,但它们不属于互动范畴,因为其具有茫茫意境,渺茫不容易诱发占有意识。从某种意义上,不是不可选择而是无可选择,那样的情景治愈价值较高,就如在荒岛上只有自己和一个小动物一样,那时就很惺惺相惜,甚至是在精神上相依为命。本身性(selfness)是指存在本身[10],不要往实用价值与延伸意义上考虑,就如思考旅游的行走或曰走行,不要思考人为了什么目的要走,那样就是在接近“功利”立场,而是要思考行走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因为行走中总是单腿轮换着地。本文其实有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人的病恙”是与功利、物质有关的,过度性地为了利益就会“得病”,得到得不到都会病,因为欲壑难填,所以“有限度地求得物质才好”,但谁又知道那个限度在哪里呢,即便是知道了适度位置,等到了临界点时人们能控制住不再继续往前吗,这世上有许多“好东西”是让人上瘾的,欲罢不能,为此莫不如就在精神的思维意识上只倡导本身性。4.2治愈产品。总的来说,温泉治愈就是提供关于泡汤的时间产品与空间产品,是关于时间本身、空间本身,将温泉作为平台,不是将时间当做物质生产的条件,也不是把空间当作储存物质的地方,而是展示时间本身是什么,空间本身是什么。时间与空间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如前所述的“独木”情景,其实那既是时间,也代表着空间。时间有朝阳、夕阳与黑夜等,包含时刻与顺序,空间有广漠与遥远,还有林海雪原,时空不仅无限可分,尺度也可大可小,如仰望天空,俯视群山大地,看脚下的云海,也能够在移动与起伏中感受碧波荡漾与惊涛骇浪,但千万不要让物质扭曲了时空本身性质。再如关注作品本身,旅游规划其实就是在创作,作品需耐得住端详,那才能是一件好的作品,而且一定要与生命意义结合起来,就如如今出现的鸟巢系列,还有玻璃钢空中栈道系列,其不仅是在提供庞大、有趣和惊险,还是在向旅游者寓意着生命的演化、选择、挑战与实践,人类是可以向演化树上提前分道扬镳的其他生灵致敬的,它们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人类,也要向同胞中的勇敢者致敬。为了避免产品设计在无意识中走到物质立场上,造成成色不足,那其实就是一种变质,因而要杜绝把物质扩大到经济价值领域。还可以通过时间穿越,让旅游产品走进历史的文化遗产空间,让旅游者的思绪走向遥远的过去。总之,独木、静物、细流、独处、冥想、微风、云雨、雷电、彩虹、远古、远方,等等,如前所述,还可以提供一种被称为弥散的背景环境“,无物质意义,但却是无数存在”,如天空、黑夜、森林、草原等。而关于温泉治愈,就是要在温泉中建立疗心的情景,如泉源观察、参泡村汤、温泉访古、汤中望远、无限界浴、氤氲汤烟、浴后冥想、树上温泉等。当然要把温泉治病与治恙泉治好病,还要将患病看作是大健康的组成,没有小病小恙,哪有健康养生,哪有提高的免疫力,要建立这样的逻辑“,患病与康复”是周而复始的。同样在温泉治愈语境内,要避免消费主义,不要物质主义,避免喧闹,那样就不是治愈性的治愈。本文赞赏个人主义的温泉自医疗,多可至几人的沐浴交流,但不太主张集体主义的温泉群疗群治,那样很容易在泡汤时产生“心理骚动”现象。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通过讨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在旅游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治愈系的分支,应开展治愈系旅游文化研究,治愈系旅游文化即是指通过“旅游治疗”而使身心实现完愈的那样一个过程及其结果。第二,治愈系旅游文化以“治恙”为特色,其在健康旅游语境下由医疗旅游的治病延伸而来,这也是温泉旅游所独具的特征,即disease与illness是不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应身心两个层面,应形成由身到心那样一个路径。第三,旅游治愈也是愉悦与快乐的,那种快乐可比喻为“出院心态”或“出院心情”,从过程而言体现在越来越好,从结果上看是得到了改善甚至痊愈。第四,文章提出了治愈系旅游文化的三个原则,即去功利、少物质与本身性(selfness),要尽量避免功利化,反对通过摆布大量的物质存在和使用高价值材料诱发旅游者的占有欲望,应倡导对对象本身(object-self)展开凝视性关注,要建设单个主体与单个客体的互凝情景,而温泉旅游治愈性产品的开发要关注时间产品本身、空间产品本身,强调非物质性、宜静抑喧,也倡导提供历史真实性的泡汤氛围。5.2展望。随着生活的富有与生存竞争的激烈化,治愈系旅游文化受到了客源市场的青睐。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在暂且搁置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前提下,笔者认为这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此前全力而较长时间只顾发展经济而让温泉文化严重落后了,需要很好地补补温泉文化这门课,可以治愈系文化建设为契机和突破口,如此也可避免空谈或老生常谈温泉文化建设因没有新意而让人提不起兴趣。如今也是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时代,与其泛谈融合和“认为的该怎样融合”,莫不如“真正在干”的进行“事件融合”与“具体融合”。因而本文所叙内容还具有点反思意境,可以从以前获得的“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把旅游文化欠账补上,直接思考与建设治愈系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已经到了该“补钙”的时候了,而温泉旅游亦如此,温泉治愈是一种自愈,通过自我消化、自我化解与自我治疗,改善泡汤者的病恙状态,笔者就是这样理解温泉旅游的治愈文化的。

作者:邓 星 王艳平 朱玉卓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