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林场生态旅游发展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通过介绍拓儿塬林场的地形、水文、森林植被、动物、交通条件和周边特色等情况,分析了林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林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拓儿塬林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拓儿塬林场位于甘肃省子午岭中段,1958年建场,通过62年林业人的辛勤劳作,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林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林场以其独特的山形地貌、延绵的山川河流、各类树种组成的森林景观、便利的交通运输、特色农副产品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优势,适合发展生态旅游。
1林场概况
1.1地形
拓儿塬林场位于东经108°01′~108°27′、北纬35°52′~36°02′,总经营面积23670hm2。活立木总蓄积565684m3,森林覆盖率77.61%。平均海拔约1500m,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地貌复杂,主要由塬、沟、梁、峁、丘陵和山地组成。
1.2水文
拓儿塬林场四季分明,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境内年平均气温7.4℃,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27.7℃,年平均降雨量587mm,多集中在7—9月,冬春雪雨较少。年大气相对湿度60%,无霜期129~183d。拓儿塬林场境内主要河流属泾河水系,各个沟系溪流都是泾河的小支流源泉,瓦岗川沟河是境内较大的支流,汇入马莲河。大部分河流和湿地均穿过绿树成荫的茂密森林,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景象,山水相间给开发拓儿塬林场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森林植被
林场有草本植物1000余种,木本植物47科96属222种,其中乔木150种,灌木40种,木质藤本32种。天然林乔木树种主要有辽东栎、杜梨、山杏、山杨、白桦、茶条槭、榆树等,灌木主要由黄刺玫、狼牙刺、珍珠梅、山毛桃、酸枣、胡枝子、丁香、荀子等组成,草本有冬青、蒿类。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以油松、侧柏、落叶松、华山松、云杉、刺槐、沙棘等为主。人工林面积0.88万hm2,间断地交错在林区的峁梁沟壑,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百看不倦。
1.4动物
林场内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钱豹、野猪、孢子、獾、狐狸、野兔、野鸡、蛇、猫头鹰、秃鹰、鼠等。
1.5交通条件
交通十分便捷,目前距合水县城新建了2条8m宽柏油路环穿生态林区,旁边青兰高速沿线辅助,大大提升了交通的通达性,为林场未来的客流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1.6周边特色
距林场机关办公区3~5km处有红色革命圣地———包家寨子革命纪念馆,周边村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开设农家乐,出售当地林区自采的羊肚菌、黑木耳、土蜂蜜等。
2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拓儿塬林场牢固树立绿化惠民理念,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国土绿化的奋斗目标,坚持绿化为人民、绿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生态问题,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国土绿化成果。在全体职工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下,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有效措施,现在的拓儿塬林场已经成为美丽的生态园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苗木创收已经束缚了林场发展的脚步。通过全方位思考,可以在原有的良好生态屏障基础上修建林苑走廊、歇息亭子、林苑小路,移植乡土树木、引进花草规模种植等,为了突出项目的主体、特色功能,将高低起伏的茂盛森林、苗圃与生态旅游有效结合起来,既不耽误生产,又不影响旅游。此项工程建成后,不但能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拓儿塬林场知名度,落实再就业工程。此外,林场区域溪流纵横,空气清新,气候湿润,是理想的避暑度假、休闲疗养之地,具备较强的旅游开发潜力。
3开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布局,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突出林区生态旅游特色,结合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围绕拓儿塬林场至牙口资源管护站一线景区展开,主要以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为出发点。一是规模种植花草。根据地形地貌,引进灵香草,驯化栽植黄刺玫、紫丁香、荀子、绣线菊等花草,进而陶冶游人情操。二是布设林苑小路。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整平林间小道或者修筑台阶,便于游客游赏参观。三是修建歇息亭子。林苑走廊选址在林场中心苗圃东侧位置,东面是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工油松林,南面是林间小路把游客引向园区中心,西面是针叶容器育苗区,北面是公路,游客可以近距离领略大自然景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吸引游客,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林场的知名度。综上所述,庆阳市拓儿塬林场生态森林旅游项目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开发价值较高,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周社荣 段长军 单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