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路径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乡村振兴中起了重要作用。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于创造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价值,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但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与旅游市场需求,才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了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作用,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选择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

党的报告指出,要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产业发展水平高、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党的报告提出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五项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避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同质化、短期利益等问题,需要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才能有效减少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的误区,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

(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对农业产业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其多功能价值的探索,满足游客差异化的旅游需求。并且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同步带动多个乡村产业的发展,在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与产业范围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附加价值。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产业融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同步带动乡村交通、种植、餐饮、农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将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机遇,从而增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消费业态,其与多个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乡村旅游产业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刺激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实现乡村各主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优秀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资源,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各领域人才的支持;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能够通过政策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并提升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度。可以见得,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通过构造人才的内外联动机制,调动本地人才生产经营积极性,并激活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在满足本地居民物质与精神文明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与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乡土文明的整合与传承。乡村旅游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其根本在于由农耕文明逐渐衍生出的,有别于城市文化的乡村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乡村文化,使得乡村旅游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中,需要重视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乡村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工艺等,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瑰宝。在各类互联网旅游平台的支持下,这些乡村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显著上升,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所提出的“两山”理论,精准地概括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刺激乡村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地方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风光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根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然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可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恢复植被、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策略,通过可持续地开发自然资源,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提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五)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能够有效激活乡村基层党组织与各类经济组织的活力。从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业依赖于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对基层党员与民众的组织能力,让乡村居民在旅游业建设中积极发挥力量和智慧,齐心协力地投身于乡村旅游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需要积极发挥其政治和思想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并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对全体普通民众起到表率作用,在不断扩大组织规模的过程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与组织效力,从而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模式。从经济组织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集体经济和经济集约化的发展,通过形成旅游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扩大乡村经济组织规模,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支持。

(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在乡村旅游中获益最多的参与主体,农民能够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物质财富,有效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具体而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取收入:其一,流转土地。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开发为旅游项目,并获取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其二,利用自有土地开办餐饮、住宿、购物、农家乐等娱乐活动,获取经营收入。其三,利用土地等资产投资入股赚取分红。其四,制作并出售手工艺品或其他旅游纪念品。其五,在政府或企业的旅游项目中作为员工获取劳务收入。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

(一)文化依托型文化依托型是指借助乡村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氛围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具体包括四种类型:第一是历史文化依托型,即借助古建筑、故居、历史遗址等资源吸引外来游客。这种类型难以模仿复刻,需要乡村本身具有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在开发中应避免过度商业化问题,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并加强对古建筑等资源的维护和修复工作。第二是文化创意依托型,即挖掘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价值,并发展相应文创产业的开发模式。民间文化的种类丰富,如陶瓷、染织、刺绣、雕刻、绘画、编制等都具有文化创意的开发价值。在开发中需要做到与时展相结合,避免因死板守旧而导致文化本身失去活力。第三是民俗文化依托型,指依托如少数民族文化或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而开发的乡村旅游模式。该模式要求乡村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能够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文化特色。在开发中需要处理好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共生的问题,才能避免地方文化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第四是文化景观依托型,即借助能够反映出地方文化的人文景观而形成的乡村旅游模式。该模式通过对建筑、绘画、宗教等元素的应用,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人文历史景观的传承和保护。

(二)景区依托型一些处于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乡村,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景区所带来的客源流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能满足游客对餐饮娱乐的需求,又能对景区客源起到分流作用,节省了发展旅游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景区依托型旅游产业的开发,需要紧密结合旅游景区发展互补产业,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在开发过程中,应从依赖景区的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型,积极开展各类旅游资源或配套资源的开发,提高旅游项目运营水平,进而通过延长生命周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生态依托型生态依托型景区是指依赖丰富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能够凸显出乡村旅游独特的自然风光。该模式高度依赖自然生态资源,能够有效降低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成本和实践成本,且无论是进入成本还是退出成本都比较低,有较强的灵活性。生态依托型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才能避免在短时间内攫取利益后就失去旅游价值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大对村民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游客的服务水平,提升景区的旅游市场竞争力。

(四)产业依托型产业依托型开发模式要求借助产业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基础与形象基础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其中,文创产业与农业产业最为常见。文创产业通常与文化依托型开发模式关系密切,而农业产业涉猎较广,如种植、采摘、渔牧等都对游客有着较高的吸引力。产业依托型可以开展乡村美食、农业体验等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有别于城市生活的独特旅游体验。该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规模。

三、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一)深入开发优质旅游产品及服务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兴旺,各地纷纷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导致旅游开发的同质化问题显著。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都存在着功能性突出的特征。为此,可以结合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模式及地方的资源禀赋,在资源开发中强化游客的参与感,开发民间艺术、农业养殖等差异化的旅游项目,尽可能实现不同村庄有不同的旅游特色。通过因地制宜的进行资源开发,形成成集群、成规模的田园风光综合旅游景区,并通过加强医疗、养生等设施的建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康养小镇或乡村度假俱乐部。

(二)拓宽乡村旅游营销渠道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应借助各类旅游网站、自媒体、电商平台进行曝光营销,通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提升地方知名度,并积极引进旅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本土旅游与管理人才的培育工作。通过组建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保驾护航,实现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的系统整合。

(三)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项目开发需要树立全局视野,通过对各项要素的统筹管理,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势利导、合理开发。地方政府需要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战略规划的重心,从政策支持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监督和保护,并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宏观设计与具体指导。此外,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管理机制,采取星级管理等方式评选出乡村旅游示范村,并总结可推广借鉴的成功经验,实现地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供给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保障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中对土地、人力、资金等方面的需求。结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门等印发的关于乡村旅游建设的各项政策,农业银行在未来五年内会提供1000亿元以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地方政府应通过宽松政策争取银行贷款,并建立长效资金使用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开发,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景区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公路交通体系建设的投资,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对偏远地区应加大通信基站建设力度,确保移动网络信号全面覆盖。加强餐饮住宿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的各项小需求。建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管理团队建设提高对游客的接待和服务水平,进而通过形成品牌效应赋予乡村旅游景区以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成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通过协会的约束机制强化对乡村旅游行业的管理,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经营环境,并构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行业协会应积极与旅游院校等进行深入合作,建立人才、技术、政策、培训等多方面合作机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四、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主要采取文化依托型、景区依托型、生态依托型和产业依托型五种开发策略,为体现出乡村旅游产业的地方性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优质的旅游项目与服务,拓宽乡村旅游的营销渠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偏向性的政策供给,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2]颜文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海外经验借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1):200-204,22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J].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4]王昌海.效率、公平、信任与满意度: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5(4):59-71.

[5]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31(11):2094-2103.

作者:廖思维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