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一)旅游用地的内涵
对旅游用地的概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权威性代表性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是毕宝德(2011)认为凡是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保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活动的土地,均可称为旅游用地。二是欧名豪认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确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全部土地认定为旅游用地,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
(二)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焦点,但至今未确定统一的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公认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毕宝德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何芳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阶段、特定地区的动态的相对概念。土地集约利用是李嘉图等人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起源于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是从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借鉴而来。对于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其研究需要从对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借鉴。
(三)旅游用地集约利用
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应该建立在上面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旅游用地集约利用可以概括地理解为:在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结合该景区所在区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各种效益的经营方式。
(四)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旅游景区用地评价的文献并不多,只有少数学者结合旅游业对其进行研究。旅游用地的利用需要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开始,因此,旅游用地的评价必然是综合评价。旅游用地评价是以旅游为特定目的,从质量方面对旅游用地的价值水平、造景功能进行评价的一项活动。旅游用地评价依托于旅游资源评价进行,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旅游用地评价的实质是以评价目的为方向,综合分析影响旅游用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评判出旅游用地的利用质量等级。
二、旅游用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旅游用地集约利用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性研究最初起源于18世纪后期杜尔格、安特对农业用地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农地集约利用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国外关于旅游用地集约度的相关问题研究出现在2000年以后。由于旅游活动多发生于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且这些地方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国外大多数此方面研究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Tang,2010)。有些研究从宏观层面分析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例如Liu(2012)认为旅游或休闲活动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影响关系,综合这些方面,该研究利用旅游机会范围分析方法(Tourismopportunityspec-trum,TOS)分析了瑞士全国各类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TOS方法可以全面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划分旅游活动在景观中的边界范围。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GIS)支持。有些研究从旅游用地承载力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土地集约度问题。如Cole和Sinclair(2002)、Simon(2004)利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决定旅游用地承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控制旅游活动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Lane(2010)则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土地承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用地利用过程中强度变化、动态响应、风险水平以及未来规划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有些研究注重周围环境对旅游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影响。例如Lundstroem和Kytzia(2007)采用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景观用地的周围的农地系统、经济系统对该地利用收益的影响。另有一些研究重点分析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动态变化,如Kuemmerle(2013)用案例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并利用动态的、基于过程的仿真模型预测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二)旅游用地集约利用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最早关于旅游用地的相关论述出现在1981年。发展至今,总体来看国内关于旅游文化景区用地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保护、经济效益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景区规划等方面。褚福慧,杜葵从景区投入产出效果,旅游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丽江市旅游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不同景区差距较大。李亚男(2007)从开封市5个市辖区内18个单体中选取12个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指标来研究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对12个单体样本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段景艳(2013)对郑州市旅游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展开研究,得出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由于旅游资源类型不同差异明显;旅游用地的社会生态效益;部分旅游用地的投入大,产出低等结论。蒋兴义等人(2011)建立了考察旅游用地协调-集约度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曲靖市的旅游用地集约程度。
三、结论与启示
总体而言,国内有关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仍然在起步阶段,研究中有关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的具体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理论依据,具体指标选取方法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在评价过程中强调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多,融合生态文明、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有部分研究成果只是浅显地提供了一些理论方法,对我国旅游用地的开发管理实践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旅游景区用地的评价方向主要有: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旅游用地承载力评价等,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目标、是大方向,而集约利用评价和承载力评价是手段、是细节分支。
作者:王艳伟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